APP下载

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
——基于8家合作社的案例研究

2017-09-03郑阳阳罗建利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来源技术推广案例

郑阳阳,罗建利,李 佳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3;2.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3.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浙江 温州 325011)

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
——基于8家合作社的案例研究

郑阳阳1,2,罗建利2,李 佳3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3;2.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3.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浙江 温州 325011)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纽带。笔者以8家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具体分析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合作社的技术来源不同,合作社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不同,合作社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研究在丰富和发展社会嵌入理论和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的同时,对合作社如何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技术来源;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农业技术推广

1 引言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普遍共识下,国家从政策、资金、法律等各个方面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增加技术供给,全国每年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然而,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2000项左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1],进而导致农业技术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因此,如何将农业技术推广到“最后一公里”,让农户切实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成为一个关键而迫切的问题。

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的经济组织,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担当农业技术市场需求或供给方的角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纽带,能够有效破解中国小农户分散经营下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困境[2-3]。然而,现有研究多是从原因、意义等层面进行描述性解释。一方面合作社作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平台,能够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降低推广成本;另一方面合作社作为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基于此,本文以不同的农业技术来源为切入点,着重从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三方面探讨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实现机制,以期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白,并为提高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职能提供理论参考。

2 文献回顾

2.1 社会嵌入

“嵌入”的概念最先由Polanyi提出,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嵌入理论才真正得到关注和发展。Granovetter[4]在反驳“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观点的基础上,从关系和结构两个维度来阐释社会嵌入。关系嵌入是指社会网络中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强弱程度,可以从互动频率、亲密程度、关系持续时间以及互惠内容四个方面来衡量关系强弱程度。结构嵌入是指从宏观视角来分析整个社会网络的结构以及行为主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一般用网络密度或程度中心度来测度结构嵌入。

社会网络关系不仅推动信息技术的传播,而且能够改变技术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5]。关于社会嵌入与技术推广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从关系嵌入视角,Ramirez等[6]认为弱联接能够获得更多的异质性的信息,促进农业技术在不同主体的快速推广。胡海华[7]运用ABMS方法分析强弱关系对农技推广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关系的作用远大于弱关系。从结构嵌入视角,Burt[8]的结构洞理论认为,占据结构洞的行为主体更能获得更多的非冗余信息,因此,嵌入到结构松散、密度低的社会网络会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Reagans等人[9]从社会内聚性、网络范围、联结强度与共有知识四个方面衡量网络特性,认为网络特性对不同的缄默程度的知识转移有不同的影响。

2.2 农业技术推广绩效

Jin等人[10]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绩效指标构建,娄迎春[11]以平衡积分卡为基础,从推广对象、推广效益、内部管理、学习与创新四个层面构建农技推广的绩效考核体系。姜婷[12]基于绩效理论,从推广积极性、推广行为与推广结果三个方面来评价农技员的农技推广绩效。沙春宇[13]基于DEA模型,从农户满意度、农户增收效果和农户参与程度评价红高粱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绩效。另一方面是绩效的影响因素,廖西元等[14]从农户视角,以增产效果、指导作用和满意度来衡量农技推广绩效,并基于全国18个省454 名农业技术人员和4259 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得出:农技推广绩效与农技推广人员、农户的熟悉程度、推广内容成正相关。李俏等人[15]认为农村意见领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通过技术示范、社会服务和组织引导等方式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一般来说,合作社社长都属于农村意见领袖。

上述对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研究侧重于经济指标,对更为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指标研究较少,而对于合作社的农技推广绩效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借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于1997年最早提出的“三重底线理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来评价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的绩效。

2.3 文献述评

上述关于社会嵌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既有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由农户组成的松散的社会网络。而社会嵌入如何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理论和实证的检验。另一方面,对于不同来源的农业技术,其推广过程和推广绩效也不相同,而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技术来源和社会嵌入两个维度探讨农业技术推广的绩效。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归纳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一方面案例研究适合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技术来源、社会嵌入如何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绩效,并尝试探索它们之间作用机理,这正是一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多案例研究能够运用复制逻辑,即通过逐项复制或差别复制来验证或反驳理论假设,相比于单案例研究来说,这一过程通常可以产生更稳健、更一般的理论[16]。同时,关于合作社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还是一个“黑箱”,因此,多案例研究正契合了本文的探索性研究目的[17]。

3.1 案例选择

本研究的分析单位是合作社,接受Glaser等人[18]的建议,我们采用理论抽样的法则。具体来说,我们运用最大变化抽样策略(就独立变量来说,我们选取的案例具有多样性)来实施理论抽样。在我们的研究中,技术来源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合作社参与推广的技术具有不同的来源特征。为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选取合作社发展比较好的浙江、江苏和山东三个省份。同时为了案例间的比较,所选合作社都属于种植业。最终,选取8家合作社(见表1)。为了保护合作社的隐私,对每个合作社我们用前两个字的大写字母来表示。

表1 案例合作社

3.2 数据收集

Yin[16]认为使用多种证据来源最大的优点在于相互印证,使研究结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和解释力。我们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档案资料,包括合作社内部的宣传资料、会议记录和内部刊物等,以及外部关于合作社的新闻报道、数据和期刊论文等;②半结构访谈,主要是与合作社主要成员的访谈;③非正式交流获得的信息,包括E-mail、电话回访和参与式观察。

半结构访谈作为本文最重要的数据来源。首先,我们设计好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合作社概况;②合作社参与推广的技术来源;③合作社的社会网络关系;④合作社技术推广绩效,从而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我们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让其他问题自然涌现。其次,我们对每个合作社访问多个成员以增强研究数据的信度和效度,Piekkari等人[19]建议访谈人员的选取要具有不同的层级和广泛的代表性。基于此,每个合作社都选取社长、普通社员或技术人员。最终,我们选取42个访谈人员,每个人员的访谈时间限定在1个小时之内,整个调研时间从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

3.3 数据分析

课题组4名成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独立的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以保证编码员的相互信度。针对编码结果的不一致和模糊之处,两个小组相互讨论,以澄清和精炼一些构念,最终两个小组对所有构念达成一致共识。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我们进行案例内分析,在没有任何先验假设的情况下,通过对每个案例的独立分析,以形成每个案例的理论构念和关系。对于每个合作社,我们鉴别出它所推广技术的来源特征、合作社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技术推广的绩效。然后,构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初步构建每个合作社的理论框架。

接着,我们进行跨案例的分析,以寻找相似的构念和主题。通过对每个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我们鉴别出4组技术来源相似的合作社,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异同点,我们利用图和表的形式来精炼不同的构念和理论关系。同时,运用复制逻辑,用其他的案例资料来验证和精炼最初的理论框架。其中,一些理论关系得到验证,另一些则被修改或丢弃。通过理论、数据和文献之间不断的迭代过程,来进一步精炼我们的研究结果并和现存的理论进行比较,以阐明我们的贡献。

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本文运用Yin[16]提出的四个检验标准(见表2)。

表2 案例研究结果的检验

4 结果分析

4.1 农业技术来源

经过对8个合作社的逐个分析,我们发现每个合作社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经过深入分析发现,每个合作社参与推广的技术有不同的来源特征。不同于Hedlund[20]、Grant[21]等从技术知识本身的属性对技术特征的划分,本文从技术来源的不同来划分农业技术特征。我们发现合作社推广的技术可以分为政府推广技术、引进技术、联合开发技术、自主创新技术,见表3。

表3 合作社参与技术推广的技术来源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合作社,参与推广的技术各不相同。例如:HD合作社和DX合作社主要是接受政府的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服务以及政府推广的农药、化肥等相关技术,然后将这些技术在社员之间推广,属于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本文称之为政府推广技术。NR合作社和LJ合作社主要是从高校、科研机构或公司引进相关技术,然后在社员之间推广使用,称之为引进技术。XX合作社和YH合作社主要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然后在社员和非社员之间推广,称之为联合开发技术。WY合作社和XY合作社主要是合作社自主研发新技术,然后在社员和非社员之间推广,称之为自主创新技术。

4.2 社会嵌入

(1)关系嵌入。合作社的关系嵌入是指合作社与社会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强弱程度。本文从互动频率、亲密程度、关系持续时间以及互惠内容四个方面来衡量合作社与不同行为主体的关系强弱程度。合作社的关系嵌入分为对内关系和对外关系。对内关系主要是指合作社与社员或研究所的关系,对外关系主要是指合作社与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外农户等的关系。从对内关系看,合作社主要由当地的农民组成,具有相似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都是熟人社会,与农户的互动频率较高,亲密程度较高,关系持续时间较长,互惠内容较多,更有利于技术在社员之间的推广。8家合作社对内关系都表现为强关系,强关系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感情依附,更容易促使技术扩散。8家合作社中,社员基本上都是由本村或附近村镇的农户组成。如YH合作社社长所说“我们和社员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我们实行‘五统一’服务……最终实现大家共同富裕”。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合作社社长一般都是当地比较有能力的生产大户,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如HD合作社社长获得当地“突出贡献人才”称号,是温州市政协委员,经常帮助社员解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NR合作社社长以前是本村的村长,为了把当地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叶传承下来,带领大家成立合作社。因此,合作社社长与当地的社员或研究所具有很强的强关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强关系更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而在对外关系上,合作社表现出明显的区别。HD合作社、DX合作社、NR合作社和LJ合作社与科研机构或企业的互动频率较低、亲密度较低、一般都是短期合作,互惠内容主要是政府向合作社实施技术培训或合作社从科研机构引进技术。XX合作社、YH合作社、WY合作社和XY合作社与科研机构或企业等互动频率高、亲密度高,一般都是与科研机构等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互惠内容主要是联合技术开发或技术推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表4所示的结果。技术来源为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对外表现为弱关系。Granovetter[22]认为弱关系在异质性的主体之间发生,更容易获得异质性群体的信息,合作社与政府、科研机构属于异质性群体。因此,合作社可以从政府、科研机构获得相关技术。如HD合作社获得政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LJ合作社从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引进物联网技术。技术来源为联合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对外表现为强联结。Granovetter[22]认为强联结容易获得冗余性比较高的信息,其假设前提是成员的同质性比较高,而合作社与政府、科研机构、社外农户等异质性较大,相互之间的信任、合作与稳定更有利于技术的获取与传播,这也契合了Marsden[23]的观点。如YH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形成长期战略合作,由合作社出甘蔗品种,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提供人才和技术,最终培育出“义红2号”。XY合作社社长是平阳县农业局退休干部,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WY合作社社长目前是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之一,与南农大、省农科院等茶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南农大茶学研究生实习基地,江苏省博士工作站等。合作社对外关系都表现为强关系,强关系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感情依附,更容易促使技术扩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来源影响其关系嵌入。

命题1a:技术来源为外部获取技术(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关系嵌入的对外关系为弱关系,对内关系为强关系。

命题1b:技术来源为内部获取技术(联合技术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关系嵌入的对外关系和对内关系都为强关系。

表4 技术来源与合作社关系嵌入

注:本文将政府推广和引进技术的获取方式称为外部获取,将联合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获取方式称为内部获取。

(2)结构嵌入。结构嵌入侧重于从宏观视角来分析整个社会网络的结构以及行为主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本文从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来测度整个社会网络。网络密度是网络中包含的全部行动者的数目。网络密度越大,该网络对其中行动者的态度、行为等产生的影响也越大。程度中心度是指点的实际度数与图中最大可能的度数之比,度数越大,说明该点与其他行动者“关系越密切”。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资源的控制程度,度数越高,越是网络的核心,拥有的权利更大。本文运用UCINET6.0软件描绘合作社的网络结构图(见图1),并计算出每个合作社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见表5)。

图1 案例合作社的结构嵌入图(节选)

技术来源案例结构嵌入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外部获取政府推广技术引进技术HD合作社0.45000.7550DX合作社0.3720.7542NR合作社0.330.6040LJ合作社0.36670.7540内部获取联合开发技术自主创新技术XX合作社0.47621.0066.667YH合作社0.6831.0054WY合作社0.57141.0055.556XY合作社0.631.0067.23

从表5可以看出,技术来源不同的合作社结构嵌入也不相同,技术来源为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其网络密度较低,说明整个网络的行动者数目较少,从而影响网络成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信任和资源投入。合作社的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也相对较低。Burt[8]认为占据结构洞的行为主体不仅有资源优势,还有信息和控制优势。因此HD合作社、DX合作社、NR合作社和LJ合作社具有一定的信息控制优势,但是不明显。技术来源为联合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其网络密度较大,说明成员之间交往较多,具有更大的技术推广优势。而且,合作社的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也都较高,能够控制更多的信息。从图1中可以发现,LJ合作社和HD合作社的网络图中政府往往具有较大的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原因是合作社网络成员少,与科研机构的联系都需要政府的牵线搭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下一命题。

命题2: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来源影响其结构嵌入。

命题2a:技术来源为外部获取技术(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整体较低。

命题2b:技术来源为内部获取技术(联合技术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整体较高。

4.3 农业技术推广绩效

本研究借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最早提出的“三重底线理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来评价农业技术推广的绩效。经济效益是指合作社参与技术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合作社销售收入和农户收入。社会效益是指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给社会其他人所带来的效益。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带动社员和非社员的收入、社会就业和合作社的影响范围。生态效益是指合作社参与技术推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衡量指标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见表6和表7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普遍带来合作社经济效益的增加,即便是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主要原因是合作社太缺乏相关的技术,如HD合作社使用政府推广的罗幔杨梅栽培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虫害,减少杨梅落果。DX合作社推广的“花期喷洒硼蜜钾”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苹果坐果率。从表7可以看出,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仅仅实现社员收入增加,带动当地的就业。而联合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会向全国推广技术品种。而且,这些合作社的技术和经济实力较强,积极的制定本行业技术标准。

表6 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

表7 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效益

对于生态效益,在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社的成立、发展及技术推广本身就是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的过程[24]。HD合作社通过使用无公害农药、化肥等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无公害杨梅的生产。LJ合作社引进的“物联网技术”,利用电脑的精密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XX合作社的“宇选系列”抗病能力强,减少农药的喷洒,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WY合作社“无性系茶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单位面积育苗能力强,占用土地少,育苗周期缩短30%~40%,提高茶苗合格率和移栽成活率,节省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农户收入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3: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来源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命题3a: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推广活动,不管外部获取(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还是内部获取(联合技术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技术,都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命题3b:技术来源为外部获取(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实现的社会效益较低,技术来源为内部获取(联合技术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实现的社会效益较高。

命题3c: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推广活动,不管外部获取(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还是内部获取(联合技术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技术,都能实现较高的生态效益。

4.4 总结

通过上述对农业技术来源、社会嵌入及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8所示。

表8 农业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

注:对上述表格的绩效指标汇总,请1 名教授、2 名博士生进行综合绩效评估,采用了“高、中高、中、中低、低”五档分类法[25],并遵循“分别打分—比较差异—协商统一”的步骤确定最终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对于农业技术来源为外部获取(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合作社,在关系嵌入上,对外关系表现为弱关系。虽然可以获得相关的技术,但是它们之间没有形成信任或长期的合作意向,没能充分利用政府、科研机构的真正优势。在对内关系上都是强联结,可以在信任的基础上,有利于在社员之间推广农业技术。而在结构嵌入上,网络密度较低,说明整个网络的互动都比较少,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比较低,说明合作社获取信息和控制资源的能力较差。由于合作社的技术主要是在合作社内部进行推广,因此实现的社会效益较小,最终导致合作社的整体绩效较差。对于农业技术来源为内部获取(联合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合作社,其关系嵌入的对外关系表现为强联结。在信任和长期协作的基础上,合作社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科研机构的优势,对内关系为强联结,同样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在结构嵌入上,网络密度较高,说明每个合作社的整体网络的互动较为密切,正如郑继兴对两个村屯的社会网络分析,网络密度高的村屯,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高,技术推广绩效较高[26]。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比较高,说明合作社处于占有更多的“结构洞”,有更强的信息控制能力。由于合作社积极的实现对外技术推广,因此,合作社的社会效益较高,最终导致合作社的整体绩效较高。如图2所示。

图2 农业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实现机制图

5 结论

本文运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基于8家合作社的调研分析,探讨了农业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关系。通过案例资料分析发现合作社农业技术来源分为四种类型,即政府推广技术、引进技术、联合开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对于政府推广技术和引进技术,其关系嵌入的对内关系为弱关系,对外关系为强关系,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较低,最终绩效也比较低。对于联合开发技术和引进技术,其关系嵌入的对内关系为强关系,对外关系也为强关系,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较高,最终绩效也比较高。

本文虽然对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再加上质性研究的主观性等,所得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选取更为典型的案例或进行大样本的量化操作,验证上述理论模型。

[1]张淑辉,郝玉宾.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J].理论探索,2014(1):98-101.

[2]李博,左停,王琳瑛.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逻辑与功能定位:以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1):150-153.

[3]郑红维,吕月河,张亮,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河北省 640 个农户的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25-132.

[4]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481-510.

[5]ROGERS E 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Simon and Schuster,2010.

[6]RAMIREZ S,DWIVEDI P,GHILARDI A.Diffusion of non-traditional cookstoves across western Honduras: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14,66:379-389.

[7]胡海华.社会网络强弱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从个体到系统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7-54.

[8]BURT R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

[9]REAGANS R,MCEVILY B.Network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transfer:The effects of cohesion and rang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48(2):240-267.

[10]JIN S,HUANG J,HU R.The creation and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4):916-930.

[11]娄迎春,李琦.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中国农技推广,2009(12):8-11.

[12]姜婷.湖北省农技员推广绩效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3]沙春宇.红高粱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绩效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14]廖西元,申红芳,朱述斌,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推广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基于中国14省42县的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2(8):131-138.

[15]李俏,李久维.农村意见领袖参与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6):148-153.

[16]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Sage Publications,2013.

[17]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18]GLASER B G,STRAUSS A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9.

[19]PIEKKARI R,WELCH C,PAAVILAINEN E.The case study as disciplinary convention: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8.

[20]HEDLUND G.A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 corpo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S2):73-90.

[21]GRANT R M.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S2):109-122.

[22]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1360-1380.

[23]MARSDEN P V.Network data and measurement[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0:435-463.

[24]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重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119-127.

[25]CRESWELL W J.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quantitative,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J].Handbook of mixed methods in social & behavioral research:2003,48(3):209-240.

[26]郑继兴.不同情境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两个村屯整体社会网络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171-176.

(责任编辑 刘传忠)

Technology Sources,Social Embeddness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Performance:A multiple Case Studies Based on Eight Cooperatives

Zheng Yangyang1,2,Luo Jianli2,Li Jia3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2.Business School,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China;3.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 325011,China)

Farmers’ cooperatives representing farmers’ inte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mploying multiple case study with eight cooperatives,we specifical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echnology sources,social embedd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We proposed that the relational and structural embedded of cooperative was different when the technology sources different,then the cooperatives would generate different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Besides enriching the social embedded theory,the study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how cooperatives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Technology sources;Relational embedded;Structure embedded;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NDJC100Y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03161),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16wsk052)。

2016-11-04

郑阳阳(1990-),男,河南许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

F306.4

A

猜你喜欢

来源技术推广案例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