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秧播量与产量关系试验
2017-09-03方绍军
方绍军
(漠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新平 653403)
旱育秧播量与产量关系试验
方绍军
(漠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新平 653403)
为找到水稻旱育秧最适合的播量,试验将早稻旱育秧播量分成22.5 g/m2、30 g/m2、37.5 g/ m2、45 g/m2、52.5 g/m2、60 g/m26个处理,研究它们对产量的影响,结果以处理22.5 g/m2的产量最高,表现出播量越小产量越高、播量越大产量越低的规律,但分析也表明,播量在一定的差别范围内对产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旱育秧 播量 产量
漠沙镇位于新平县西南部,地处哀牢山东麓,红河中上游,地理位置居于东经101°33.8′~101°53.5′,北纬23°43.5′~24°2.5′之间。境内立体气候明显,物产丰富,其中稻米是主要的农产品之一,是新平县主要的粮食产区。1997年,新平县农业局开始在全县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旱育秧技术已在漠沙镇扎下根,一直应用至今。虽然旱育秧是一项比传统水育秧简便易行且增产的技术,但个别环节还有些争议,其中播量对产量有没有影响,该地区最适合的播量又是多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特用早稻做试验,以供广大农户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及材料
供试品种为冈优22,材料有育秧膜、竹制秧棚拱架、插秧用测绳等。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地点设在漠沙镇曼蚌村委会小抱垴小组马洪亮的承包田里,宽敞平整,排灌方便,是晚稻后的冬闲田。该田位于东经101°39′33″,北纬23°55′28″,海拔594 m,地力情况为:pH值6,有机质含量25.7 g/kg,全氮含量1.46 g/kg,碱解氮含量136.8 mg/kg,有效磷204.6 mg/kg,速效钾109 mg/kg。
1.3 试验设计及管理
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每平方米分别播种22.5 g、30.0 g、37.5 g、45.0 g、52.5 g、60.0 g。小区长5 m,宽4 m,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栽插方式用人工手插,栽插规格为17 cm×20 cm,每丛栽1苗,基本苗为2万苗/667 m2。生长期间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喷施3次,防治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人工除草两次,移栽后第10 d施尿素(46%)12 kg/667 m2,剑叶即将伸出时施尿素3 kg/667 m2,水分管理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
表3 生育动态调查
表4 经济性状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播量从22.5 g/m2逐渐增加60.0 g/m2,苗高、茎基宽、带蘖率及主茎叶龄逐渐降低,表现出播量越小各指标数值越高,播量越大各指标数值越小的规律,与播量呈负相关的关系。
2.2 播量对分蘖及生育期的影响
表2、表3显示,各处理对全生育期没有影响,对分蘖时期的影响,除分蘖始期有随播量的增加而推迟外,分蘖高峰期均集中在4月18日,最高茎蘖数最大的是处理22.5 g/m2为23.8万苗/667 m2,最小的是处理60.0 g/m2为19.2万苗/667 m2,呈现播量越小分蘖越多,播量越大分蘖越少的规律。
表5 产量结果
表6 产量方差分析
2.3 播量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对千粒重没有影响,对有效穗、成穗率、穗总粒、穗实粒有从处理22.5 g/m2向处理60.0 g/m2逐渐降低的趋势,即这几项指标与播量呈负相关关系,播量越小指标数值越大,播量越大指标数值越小。播量对结实率的影响则是呈正相关关系,即播量越小结实率越低,播量越大结实率越大。
2.4 播量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从产量结果可以看出(表5),随着播量从22.5 g/m2逐渐增加60.0 g/m2,产量从513.4 kg逐渐减少到486.7 kg,表现为播量越小产量越高,播量越大产量越低,呈负相关关系。但经方差分析显示(表6),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在试验中,处理22.5 g/m2的产量达513.4 kg/667 m2,为最高,是最佳处理,比60.0 g/m2的处理增产26.7 kg。但分析显示,各处理虽然对秧苗素质、最高茎蘖数和部分经济性状有不同的影响,但对产量结果的影响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这说明,不同播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旱育秧的生长情况,即播量越小就会对生长起到好的作用(秧苗素质和部分经济性状指标数值高),播量越大就会对生长起到坏的作用,但在一定差别范围内(试验中最大差别是处理22.5 g/m2与处理60.0 g/m2之间,达到37.5 g/m2),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