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场舞锻炼对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①
2017-09-03陈清修
陈清修
(铜陵中学 安徽铜陵 244100)
基于广场舞锻炼对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①
陈清修
(铜陵中学 安徽铜陵 244100)
以铜陵市城区随机抽取300名45~59岁的中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年人幸福感明显高于不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年人。在广场舞每次锻炼时间及每周锻炼频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广场舞持续锻炼时间,锻炼形式及锻炼后感觉等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应多多推广广场舞,以提高中年人群幸福感水平。
广场舞锻炼 主观幸福感 中年人
随着2030健身计划推广,中年人对幸福和健康的追求超过其他需求。人到中年,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的下降,体力逐渐降低。广场舞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受中年人的喜爱,这类健身方式对提高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对主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仍是未知数。
1 相关定义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广场舞是指在开阔场地进行的以简单步伐为内容配以音乐进行的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
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铜陵市城区的45~59岁之间的300位中年人。 其中150位为不参与广场舞锻炼人群,150位为经常性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人群。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为主题进行检索的文献资料共115篇,经筛选后参考核心论文6篇,期刊文章13篇。
3.2 问卷调查法
从铜陵市选择开展广场舞锻炼的各大广场,附近小区,或小区附近各大卖场发放问卷。问卷发放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3.3 数据统计法
回收的问卷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描述性统计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4 研究结果
4.1 中年人对是否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幸福感对比
表1 参与广场舞锻炼与不参与广场舞锻炼中年人幸福感量表得分均值统计
4.2 每次锻炼时长与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表2 不同锻炼时间的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的情况
4.3 不同持续锻炼时间对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基本情况
表3 不同持续锻炼时间对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的情况
4.4 锻炼后不同感觉对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情况分析
表4 不同持续锻炼时间的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的情况
4.5 不同锻炼频率与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表5 不同锻炼频率的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的情况
表6 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频率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4.6 不同锻炼形式的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的情况
表7 不同锻炼形式的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均值和标准差的情况
4.7 不同锻炼形式的中年人主观幸福感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8 不同锻炼时间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5 结论
5.1 长期坚持锻炼,稳固提升幸福感
由于对广场舞项目足够熟悉,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5.2 适当的锻炼强度,提升幸福感
由于中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锻炼的适宜强度。在不同锻炼后感觉中,感觉有些吃力的中年人群幸福感程度普遍低于感觉轻松或非常轻松的人群。在锻炼中选择适宜自己的负荷,在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5.3 双人互动的锻炼形式,提升幸福感
在不同的锻炼形式中,参与双人交谊舞锻炼的中年人幸福感要显著高于参与单人集体舞的中年人,这与在锻炼中的双人配合及交流方面可能有相关联系;坚持广场舞锻炼经常与同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行为的互动,有利于形成一种愉快、谦让、宽容、和谐的气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提升中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5.4 不同的锻炼时长、频率对幸福感的提升无明显差异
在每次锻炼的时间上,每次锻炼时长在60~90min的中年人得分较高,但较其他时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一些研究的结果有些不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广场舞锻炼在强度上属于中等负荷量,且锻炼前后并无负荷的改变;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一周锻炼2~4次应该属于较为适合的锻炼频率,但通过对参与广场舞锻炼情况来看,每周参加1-3次锻炼与每周参与4~7次锻炼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也与相关研究有些不符。
6 建议
(1)应积极变化广场舞的锻炼形式比如:双人交谊舞,对中年人的幸福感提升更为明显。
(2)为保证锻炼效果,锻炼时长一定要大于30min。
(3)持之以恒的坚持。长时间的参与广场舞锻炼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幸福感。特别是针对已经退休的中年人来说,多一些社交活动,更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排解生活中的无聊和孤独。
(4)科学锻炼。在广场舞锻炼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得分身体状况,以自身感觉稍稍出汗,有点疲劳,经过休息后能及时恢复为最佳。
[1]李泉,周宝伟,王艳玲.常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4):92-96.
[2]陈作松.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5,25(5):65-68.
[3]陈爱国,殷恒婵,颜军.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35-139.
[4]王永.体育锻炼与扬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自主生活能力关系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99-102.
[5]谷明宸.苏北地区城市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活动的相关性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5).
G806
A
2095-2813(2017)08(a)-014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149
2015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ASS2015328。
陈清修(1980—),女,汉,安徽铜陵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