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归化异化角度分析中国成语的英译

2017-09-02赵云雪王菲

卷宗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归化异化

赵云雪+王菲

摘 要: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展现中国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显著代表性。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要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是意译与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归化与异化角度分析中国成语的英译,在保证中国语言文化原汁原味表达的前提下,更利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文化;成语;归化;异化

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对亚洲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对美洲地区有着深远影响。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对外传播中有重要作用。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指导成语的英译。

1 归化与异化

归化与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它们是意译与直译的延伸,在翻译中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归化是指翻译者在翻译时采取的一种透明而顺畅的译文,从而使原语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也就是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

异化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故意保留了原语文本中的某些异质性,倾向于忠实原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保留原文文本所要传递的异国文化信息。(Venuti,1995)

归化与异化只是概念上的相对区分,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在翻译中,两者并用,可使译文作品在保证原完整性的同时更能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提升翻译质量。

2 归化与异化角度分析成语英译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代表了一个故事或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成语的英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均可采用。归化有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利于文化传输,异化有利于保留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散发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1 归化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在对成语的英译中,采用归化策略也是倾向于目的语读者,用英文的习惯表达方式传达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相关的人或物。其英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将“乌鸦”意译为“dog(狗)”,因为西方人比较喜欢狗,对狗赋予了正面的意义,因而在这将其翻译为“dog”便于译语读者理解,这是归化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变译重点词汇使其符合译语表达。

归化策略在应用时还表现为,用译语习惯方式表达出成语的内涵。比如,“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孙子兵法》。其英译为“cut off all means of retreat”,这个英文翻译就是将其比喻意思描述出来,用译语文字表达成语背后的意义。这是归化策略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在这种策略形式指导下,还有许多成语的翻译,例如“拋砖引玉”译为“a modest spur to induce others to come forward with valuable contributions”,“世外桃源”译为“a fictitious land of peace away from the turmoil of the world”,“死而后已”译为“until my heart stops beating”等。

2.2 异化

异化是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采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这一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在对成语的翻译中,一般表现为直译。例如,“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其英文翻译为“spare no effort”。在此翻译中,很直观地表达出了这个成语的意思,类似的翻译还有“大开眼界”译为“open ones eyes”;“过犹不及”译为“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和气生财”译为“Harmony brings wealth”。这样的翻译有利于保留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更能完整传播中国文化及内涵。

3 总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成语作为其中一部分象征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归化策略指导下的成语英译,更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输,在异化翻译策略指导下实现对成语的英译,可以完整保留其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都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发展。

参考文献

[1]Venuti,L.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Baker,M. &. Mlmkjaer(ed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刘文刚.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20-21

[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 外国语,1998(2).

[4]朱健平.归化与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归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