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思考
2017-09-02洛珍
洛珍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思考研究,将从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基本要求入手,结合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构成,对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存在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本文将提出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具体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的主持素养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藏民族;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途径
前言:在民族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挑战。对于藏民族地区而言,对双语播音员主持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同时对双语播音员的知识储备与业务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并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民族性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从业者需求性与人才培养的矛盾,加强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思考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基本要求
藏民族地区的播音员主持具有特殊的民族性要求。首先,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身份,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不仅要符合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准则,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尊重新闻工作事业,具有职业责任感,塑造良好的形象[1]。对于民族地域特性。播音员主持者要根据环境的特殊性,提升一些特殊素质。以藏民族地区为例,该地区播音主持人必须立足于藏族地区实际情况,反应出民族本质特征事实,抓住具有地域意义之处进行报道。同时,播音员还要熟悉少数民族语言,避免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失误。另外,播音主持人还需要深入了解藏族民族的政策、宗教政策与民族习惯。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新闻进行挖掘,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2 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构成
2.1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过的人将娱乐节目作为填充精神需要的必须品。许多媒体节目,以及播音主持者,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改变了民族性新闻节目的原则,将关注点放在赢得利益方面。不断发展娱乐文化。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也逐渐失去采编节目的认真态度,这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作为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者,要时刻将社会公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民族性区域观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2 能够正确对待市场竞争
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构成,还包括能够正确对待市场竞争。无论媒介之间发生怎样激烈的竞争,都要以正确的观念加以看待,并时刻秉持着做好电视节目的宗旨。作为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者。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以自身的工作性质,为观众提供优秀的节目,推动节目的艺术性发展。
2.3 具有较强的业务学习能力
加强业务学习能力,是藏族双语播音主持者的基础素质。许多播音者都通过了层层选拔,经过了短期专业培训,最终走到播音主持岗位。在选拔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求播音主持者能够融入到多种民族语言的交融环境中。同时,还要求播音主持者在保留传承自身民族语言时,能够克服民族性地方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和干扰。因此,藏族双语播音主持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加强自身知识积累之外,能够自觉观摩中央等其他节目,并能够参加业务探讨,开阔视野,接受民族性新闻信息。双语播音做到语音准确规范,声音纯正大气。
2.4 积极参与参编过程
对于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主持行业来说,具有基层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特点,专业性的人才也较为缺乏。面对这种情况,藏族双语播音主持者要担当起重任,参与到新闻的采访、编辑、播音、参与选题、后期制作等多项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多种工作中历练自己,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素养和语言组织素养。必要时,播音主持者还要到民族新闻发生地的前线,担任翻译等不同角色,充分深入到新闻中,并将藏族当地的新闻,准确理性的报道出来。
2.5 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任何職业都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由于播音主持者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形象,因此,藏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主持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播音主持者的道德品行、职业精神、以及文化水平,都会从播音主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进而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民族性双语播音者,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替当地百姓说话办事。并本着谦虚、犀利的作风,把握好宣传导向,把握好节目的主旨与分寸,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
3 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存在问题
3.1 素质培养方面存在单元化教育模式的矛盾
提升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首先要对素质培养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正确的培养观念和渠道,是提升双语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状况而言,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者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单元化教育模式的矛盾[2]。对于藏族来说,需要的是对本地区文化熟悉的复合型语言播音主持人才。但是,我国的各高校内,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一种语言为主,以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为选修的模式进行培养,使高校培养出的播音者的语言较为单一。对于高校的播音专业毕业者来说,藏族民族地区要求的双语播音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
3.2 双语播音员过于注重形象而忽视内涵
对于双语播音员自身来说,其播音主持素质的关注点有所偏差。比如,现今多数的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都更注重自身的形象,以及外在的表达。并没有注重整体的新闻效果和实用性。主持人的自身形象固然重要,但是,深刻的新闻节目应当具有能够经受纵深的审视[3]。这是对播音员主持者知识能力的考验。对于藏族民族新闻节目来说,提升节目质量同样需要以主持者的能力与素质作为砝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魅力才会提升,才会增强信息的传递能力,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形象。另外,双语播音员需要在必要时刻,能够流利的说出当地民族语言,以此激发受众的激情。在适宜的场合使用少数名族语言必定会提升节目效果,引起群众的共鸣。endprint
3.3 双语播音员整体艺术修养不足
民族地区性双语播音员的整体艺术修养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理论和主持业务水平有待提高[4]。这是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素质的重要基础。第二,对藏族等民族文化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当地的新闻报道者,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地地域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了解,包括民族语言、民族服饰、行为习惯等。第三,少数民族语言能力有待提升。藏族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域。当地的任何活动,都是以民族语言作为基础。对于藏族而言,藏语是当地信息交流的主要语言。但是,当前藏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在此方面的技能仍然较为欠缺。
4 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途径
4.1 加强语言素质培养
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途径。首先,要加强语言素质的培养。在语言规范性方面。要注意民族语言的语音语调,藏族地区双语播音员要多听当地语言,纠正自身的发音问题[5]。同时,要注意人称代词、主语谓语的标准使用。总结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注意发音语气,避免使用藏族夸张用于和俚语,掌握并合理运用具有政治性、文化性的词汇。其次,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也要加强。民族双语的使用更容易产生语言规范性错误。播音主持人需要时刻注意实质性内容的报道,削减不必要的词汇,避免双语的重复[6]。最后,在稿件播读能力方面。要在特定的场合确定好播报语言。在直播前通读稿件,确定好播报语言,标记好停顿、加强语气的记号,增强双语播音效果。
4.2 注重主持业务素质培养
注重主持业务素质培养,也是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有效途径。提升主持业务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播音主持业务方面。双语播音是任何媒体看中的素质之一[7]。对于藏族民族双语播音工作,可依据双播岗的要求进行基本素质确定。国家广电总局有规定,双语播音者需要具备较强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现场操控能力、稳健台风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播音主持实践进行积累。第二,新闻素养方面。藏族双语播音主持者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该素质可根据新闻采编工作进行训练,增强对新闻的解读能力,过关注观众的消化与反馈,为自身的新闻解读提供依据[8]。第三,在心里素质方面。该方面需要长期的培养,通过不断训练而提升。作为藏族地区双语播报者,不仅要加强语言使用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练习,还要增强两种语言转换的顺畅性,以此促进话语权的合理分配。
4.3 提升文化素质培养
文化素质培养,是藏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者的重要素养。提升新闻界播音工作者的文化素养,需要加大对播音者从业资格的要求和标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双语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学历,大多数媒体的要求为本科以上,其次为大专以上,只有少部分为中专以上[9]。可见,我国对播音员主持的综合文化素养较高。从专业背景要求看,藏族双语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要求一般为播音主持专业或民族语言专业,少部分为专业不限。可见,双语播音员主持者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要求。因此,我国可以多设置藏语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提升民族性播音主持从业者的专业性。另外,还要加强藏族文化素养的学习,对藏族文化的差异,如思维模式、价值观、道德观等进行深入了解。
4.4 引入媒介与信息素质培养
引入媒介与信息素质培养,需要在语言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素质包括双语播音主持的临场应变能力,与嘉宾能够畅通的沟通,把握好现场观众的情绪,这些需要通过心理素质的训练加以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专业的抗压训练、团队协作的活动实现。藏族双语播音主持者还可以通过参与藏族文化交流活动,关注藏族文化与新闻的最新动向,提升对藏族文化、语言的熟悉程度,降低藏族抵触心理[10]。最后,可以引入媒介方式,获取有关藏族文化的信息,提升获取信息的高效程度,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媒介信息素养,是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建等。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自我个人修养。
5 结论
藏族地区是重大公共事件及政治事件的高发区域。因此,对藏族双语播音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藏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思考的研究,是从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基本要求入手,对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构成进行几点说明:第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第二,能够正确对待市场竞争;第三,具有较强的业务学习能力;第四,积极参与参编过程;第五,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接着,本文对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具体包括素质培养方面存在单元化教育模式的矛盾,双语播音员过于注重形象而忽视内涵,双语播音员整体艺术修养不足等重要内容。最后,本文针对加强语言素质、主持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引入媒介与信息素质等培养内容,提出了提高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主持素质的具体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藏民族地区双语播音员的主持素养提供一份借鉴,进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信息与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孟丽君,康珉.批评语言学对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新闻英语教学的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01:52-55.
[2]雷春英.德宏“民汉”双语播音与主持人才培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3:126.
[3]仪雪.英语教学中对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60.
[4]王懿蕊.浅析国内中英双语播音主持分类、人才培养现状及走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106.
[5]陈佳希.“以受众需求为主”的双语节目主持人的创新培养策略構建[J].陕西教育(高教),2015,08:48-49.
[6]罗幸,杨康.东盟传播视阙下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12-14.
[7]马红喜,胡杨娜.地方应用型高校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模式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79-81+86.
[8]孔琛,左奕.跨文化交流中对内传播西方文化的媒介对比——以外来影视剧和本土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为例[J].今传媒,2014,06:36-38.
[9]蒯望舒.基于泰勒原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职场对接策略研究——以双语播音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9:188-190.
[10]孔鑫.法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背景下的法语语音语调教学改革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25+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