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危害的调查研究
2017-09-02王耀彩
王耀彩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中过度使用手机的现况及长时间玩手机造成的危害。针对现状提出建议:对大学生进行公益宣传并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手机对他们的危害,使其更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02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机使用情况和造成的危害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部分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过度适用手机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手机不仅弱化了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同时手机辐射带来的身体损伤,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影响学习,依赖手机解决问题等等危害也逐渐成为高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加强重视。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危害
据新华社,近期在德国召开的一场数码科技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换言之,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钟查看一次手机。而截至2016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其中大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3.8%。正是因为这些庞大的数据,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也逐渐增高。本文针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校生进行使用手机危害的调查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远离危害。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取样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各年级大学生802人进行调查,其中男316人,女486人;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本科、眼视光医学等专业。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危害的调查问卷。问卷具体问题包括手机使用情况,过度使用手机危害、改进建议三个大方面,具体20个问题。其中每答对一道题得1分,计算出总分,折算为百分制,>60分为及格。调查问卷由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和2012级共计5名本科学生在校园公共活动区域发放,调查对象现场填写,问卷完成后一并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2份,收回有效问卷766份,有效回收率95.5%。将回收问卷进行整理,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描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的调查设计了三道封闭式题目,包括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类型、时间和频率。通过统计数据可看出,100%大学生用的智能机,且使用手机4--6小时的占到五成。更有 8.9% 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 8 h,可以说已经沉迷于手机,这样的结果令人堪忧。
2.2 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的自我感受
手机最初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功能已经在弱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主要通过互联网时代下手机新的功能 QQ、微信等来完成。另外手机的娱乐功能也特别明显,将近 70%的同学通过手机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将其作为一种娱乐工具。但与大学生身份相符的读书,查资料等学习活动则使用不多,甚至很多同学使用手机学习是进行百度,完成老师交给的作业。所以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可以看出,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丰富了生活,但也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在闲聊和娱乐上,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 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消除手机危害的对策
3.1 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各高校相应开通免费wifi,使大学生和教师能方便使用网络,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在上课时間和晚上九点以后关闭学生免费 wifi 网络账户,从源头切断网络。另外,针对使用流量的用户,班主任每月要求学生将流量使用清单打印上交,将大学生流量使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超出合理范围将要求做出说明,连续三个月超出者将通知家长,并受到一定惩罚。除了这些带有惩处性的建议外,还需要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3.2 大学生增强自控能力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减少手机对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使其合理利用手机,主要还靠增强大学生自控能力。对此,建议大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改善自身行为: 第一,形成定时开关机的习惯。如早上起床再开机,晚上九点准时关机,做到早睡早起,不熬夜玩手机,不仅保证一天的睡眠,还能减少手机辐射带来的伤害。同时,对于手机辐射问题,还可使用新型手机防辐射盒,减少或消除手机辐射。第二,手机远离枕边。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
手机辐射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失眠多梦、脱发等症状。因此,手机远离枕边,不仅能远离手机辐射,还能改变睡前玩手机,醒来就开机的不良习惯。第三,上课时间关闭手机,放在固定位置。第四,多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第五,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4 结语
对于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需要学校、老师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制力,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在大学的环境中学习进步。此外,本次调查提供了直观的数据及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为倡导在校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带来的危害提供了充分的客观依据,同时为大家维护自身身心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贡献出我们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万朋,高俊涛,吕士杰. 高校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潜在的危害[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06):453-455.
[2]李娇朦. 手机使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
[3]李建永. 新时期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危害、原因及应对策略[J]. 福建质量管理,2016,(01):246.
[4]阎艺然,曾洁,石璐,代子豪,俞天杰,卢晓翠. 某高校低年级大学生手机辐射危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3,(07):808-811.
[5]李福娟,赵盼盼,王利静,王延俊,郭静静. 大学生对手机危害认知的调查与对比分析[J]. 科技信息,2012,(22):119-120.
[6]马斌,马潇萌,朱记伟. 手机过度使用危害及影响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实证[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84-185+191.
指导老师
郭滨,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