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视角的投资问题浅析
2017-09-02申洁
申洁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投资风险,然后阐述了我国金融投资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最后总结了投资风险控制措施,旨在保障现阶段金融投资行为的有序展开。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投资;策略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金融全球化的涌现,给金融业跨国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金融风险问题也越发突出。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必须强调对金融投资风险问题的全方位分析。然后,通过对风险问题的总结,制定可行性的投资风险控制方案。以下就是对金融全球化视角下投资活动实施难点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阶段投资行为提供有利参考。
1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投资风险分析
1.1 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突出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报告数据指出,在2006年-2016年间,京沪房价近乎上涨了400%。同时,在所有的中国家庭中,买房支出占据了所有家庭支出的27.77%。同时,大调查显示2006年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分别是7375元/m2和7039元/m2。而在2016年调查数据中,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总体上涨380%、384.6%,年均上涨比例分别是17.5%、17.6%[1]。这其中,不排除一些套利资本因素。这种伺机获利撤出行为,很容易引发经济虚假现象,甚至扰乱我国金融体系。除此之外,我国近两年的国际游资流入比例开始提高,在这一问题影响下,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加大,最终妨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需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1.2 金融监管复杂性提升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货币政策、资本控制政策和汇率政策逐渐涌现出来,这三大政策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因而,为了稳固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政府机构开始尝试推进固定汇率制度的实施,就此实现对国内资本项目的有效控制。但在固定汇率制度长期实施背景下,逐渐表现出了价格信号失真的问题,就此加大了金融监管工作实施难度。此外,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但是实施效果仍然不太理想,需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等,最终根除影响金融安全的问题。
1.3 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仍然有着可能出现更多黑天鹅事件的可能。同时,局部泡沫风险问题仍然存在,而未来食品价格波动性也较大。即国际金融市场充满变数,所以,在面对金融全球化发展时,必须做好迎接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挑战的准备。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稳固我国金融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2 我国金融投资面临的风险问题
2.1 经济结构性缺陷问题突出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仍然面临着很多风险问题。如,经济结构性缺陷问题等等。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储蓄率问题便引起了人们注意。同时,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的储蓄率高达51%,2015年的储蓄率开始有所下降,仅维持在46%左右。而中国居民消费率是36.2%。即表现出了储蓄率高,消费率低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随着这一矛盾问题的产生,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金融投资风险。此外,因为我国一直倡导“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发展理念。所以,一旦遇到投资安全隐患问题,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政府机构开始尝试提高我国对外出口比例,但因出口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较为明显。所以,易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危及我国金融发展安全性。
2.2 金融缺乏有效监管
缺乏有效监督也是我国金融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金融监管工作实施的重要性,但因金融业的自律意识较差,尚未完善其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规范的金融操作行为,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第二,因为,我国政府机构倾向于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管方法,但是监管体制仍未得到完善。所以,很难发挥金融监管机构作用完成金融行业的外部监管工作[2];
第三,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如若我国开始采取资本账户开放政策,那么将造成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到中国金融市场,加大金融市场的监管难度。所以,必须结合金融全球化发展特点,实施有效性的金融监管体系。
2.3 金融体系脆弱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银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不良贷款处理难度加大、不良贷款集中度高等等,均给金融体系的运行带来了一些冲击。此外,因为我国金融行业运行中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且存在着贪污腐败行为,所以,不利于金融投资行为的展开,并且金融运行风险较大。
即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投资行为将面临很多风险问题。此时,必须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有效消除金融漏洞。
3 加强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3.1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好结构性问题改进
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储蓄率失衡問题较为明显,所以,在金融风险控制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狭义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GDP增长方式。包括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要素驱动、知识运营、资本运营、创新驱动等等,它们均有助于实现对结构性问题的调整。但在我国结构性失衡问题具体调整时,应注重突破传统的“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的金融运行理念,强调对消费作用的发挥,就此通过消费比例的扩大,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投资风险问题。其实,单从居民消费率角度来看,中国居民消费率并不低。即在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是35.3%,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是35%,2015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是36.2%。那么,为什么仍然存在着消费不足的问题呢?原因在于政府机构忽视了对结构性失衡问题的调整。所以,为了有效改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同时,扩大对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就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平衡中国居民储蓄率与消费率比例[3]。除此之外,为了做好结构性失衡问题的改进,政府机构应加大对企业层面消费能力的激励,让各企业将“未分配利润”投入到消费中,有效提高我国整体消费比例,并由此加强对投资风险问题的预防。endprint
3.2 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漏洞
在面对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投资风险问题时,需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为了减少监管漏洞,必须由政府机构负责完善监管协调制度,在监管协调制度中明确界定混业监管原则。混业监管,即是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全部金融业务的监管,包括信息披露、关联交易、交叉业务、财务会计真实性等业务种类,避免混业经营中潜藏风险问题的发生危及到金融投资行为;
第二,因为外资金融集团很容易绕过我国分业限制。所以,在金融监管工作具体实施期间,需加大对本国大型综合性金融集团发展的推进力度,并倡导分业经营方式,由此降低风险问题发生几率;
第三,为了实现对投资风险问题的高效性控制,应建立一套可行性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存贷款保险制度。其中,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明确界定关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风险、投资风险等微观金融风险指标。而宏观风险指标的界定则定位于制度风险、外债风险、国际投机风险三个方面。然后,科学确定每项风险指标预警值。如,信贷风险预警指标预警值是10%,外债指标预警值是25%以下,继而在风险预警指标的导向下,做好投资风险控制工作;
第四,在金融监管工作具体实施期间,应注重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危机防范机构,由该机构负责按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维护金融体系运行稳定性,打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投资运行环境。
3.3 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素质,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为了增强我国金融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更好的展开金融投资行为,需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素质。
首先,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需结合我国金融行業发展实况,完善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包括国外战略投资者引进的措施等等,由此避免让外资金融机构控制我国金融命脉,危及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安全性。此外,为了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增强我国金融行业整体素养,需加强对金融市场运行中的窗口指导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市场运行稳定性[4]。
其次,由于资本账户的盲目开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金融投资风险问题,因而为了降低风险问题发生几率,应经过利与弊的权衡之后,逐步完善资本账户开放工作。同时,在资本账户渐进式开放过程中,优化我国现有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避免国际游资流入比例的迅猛增长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再次,为了达到金融行业整体素质提升目的,必须做好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激励约束制度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处理等工作,就此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更好的抵抗未来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同时,为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投资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获取高绩效的投资成果。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现阶段的金融投资仍然面临着一些风险问题。包括经济结构性缺陷、缺乏有效监督、金融体系脆弱等等。此外,为了实现对金融安全的有效维护,应注重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金融监管、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素质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当今投资行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就此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更好的维护金融行业利益,为金融行业发展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有效消除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营立成.两种嵌入性:城市居民金融投资行为的社会视角[J].社会学评论,2015,12(06):28-43.
[2]胡聪慧,燕翔,郑建明.有限注意、上市公司金融投资与股票回报率[J].会计研究,2015,20(10):82-88+97.
[3]李红玲,曹小艳.互联网金融对居民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省2600户城镇居民问卷调查数据[J].金融纵横,2014,22(11):30-40.
[4]尹志超,宋全云,吴雨.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4,13(04):62-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