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2017-09-02赵埕萱

成才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理念

赵埕萱

摘 要:文章从高校互联网媒介的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目前高校应对互联网冲击所采取的举措、O2O视阙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三方面,研究互联网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100-0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智能手机等媒介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阻碍,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高校纷纷出台强制性措施来阻止学生使用手机,如利用手机袋、屏蔽仪等,但是这些措施往往治标不治本。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互联网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进行研究。

一、高校互联网媒介的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前两年的教育多为适应性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育,但这两年却是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许多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看电影、购物、发布个人动态、玩游戏等。据统计,某理工科高校学生的平均入睡时间为23:30,部分学生甚至2:00以后才入睡。这大大影响了睡眠质量,降低了学习效率。现在的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独处的时间非常多,因而手机成为了他们的玩伴,通过互联网与他人进行线上交流和互动成为他们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大众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家长少有时间与孩子相处,往往又比较溺爱孩子,这就造成学生相对比较自我。同时,学生还会借助自媒體发布动态,获取关注度。

二、目前高校应对互联网冲击所采取的举措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和养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许多高校开始出台政策,如利用“手机袋”让学生把手机上交上去,购置屏蔽仪屏蔽手机信号等强制性的措施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往往效果不佳。部分高校在低年级发布“限制令”,禁止使用电脑,禁止将手机等智能网络工具带进课堂等,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反弹也比较明显。也有些高校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主题群众性健身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但是活动的持续性不强,很难长期推行。

三、O2O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1)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导航。而部分辅导员的精力却受困于学生事务之中,往往分身乏术。而学生日常课程较多,辅导员很少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这就需要辅导员主动占领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进行开展学生工作,如开辟专栏如“心灵导航”“心理窗口”等,同时利用一些有奖评论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辟“晒一晒”,把每天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以图片的形式发布出来,对表现好的人或事进行表扬等;成立微信互动小组,把兴趣相投的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组织适合的活动进行线上沟通等。线上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浏览媒体的同时,关注自己身边优秀同学的动态,从而促进学生在线下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通过“微课”让课堂教育灵活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学生宜进行“快餐化”学习,很难持续无间断地学习,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快餐学习服务”。“微课”是“快餐学习”的最好方式。“微课”的时间往往只有10分钟~15分钟,可以把课堂知识进行分解,根据知识点来进行分开讲述。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在课下对不会的知识点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点击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上课时进行重点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师生的互动,而且使课堂教育更加立体化。

(3)“订单式”思想政治教育。O2O模式的核心在于在线预付,而学生活动的开展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个性化制定。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为学生开通在线预订系统。比如“谈心谈话”栏目,学生们可以在线上与老师预约时间进行谈心,解决实际问题;“主题班会”栏目,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关心的主体进行预约,当预约人数达到“班级”人数要求时,为这些人召开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环节,可以罗列一些活动名称让学生们自主订购,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订单式”学生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启,让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刺激学生的“在线消费”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订单”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4)建立“家校共享平台”。“家校共享平台”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把家长、学生和老师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动态、违纪情况、活动情况、成绩等。还可以开辟家长评论和学生评论专栏,让学生和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和养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微课”让课堂教育灵活化、“订单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家校共享平台”,使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琼.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O2O育人模式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2]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学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理念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