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

2017-09-02李佳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李佳梁

[提要] 在提供社会人才和精英的高校中,着重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参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就必须重视对该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依托,分析高校人才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10日

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社会中,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整体就业压力仍不容小觑,创新创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容乐观。

(一)缺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鼓励学生毕业后的创业热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并缓解就业压力。然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需要来自于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支持,才能够指引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不成熟,相应的制度保障也不健全,特别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业指导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缺少机会去了解创新创业,这是在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二)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高校大部分学生认为,只需要理论功底深厚、做足专业知识储备就可以。但在当今的创新创业大潮下,实现专业上的创新创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发展趋势看,学生学习能力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如果发展层次和水平更高,则需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纵观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很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还缺乏积极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方向也不明确,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受阻,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

(三)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机会有限。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除了需要教学支持以及制度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以及实践渠道,让学生真正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了解创新创业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意义和成长意义。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很多院校还没有实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面临着种种困境,资金、技术、平台以及项目的具体调研等方面都存在压力。大学生在创业阶段会有很多创新之处,但是如何将这些创新点统筹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中,这就需要具体的支持平台来保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忙于考取相关的证书,没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的一部分,与学生工作部分、教务管理部门无关,这种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同时,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不够,有些院校和就业经费混在一起,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经费。关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甚少,多数学校以竞赛的形式出现,并没有针对性地去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没有真正的把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起来。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过多的认识了解和研究,有的仅仅是参加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或是看过一些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书,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更没有实践经验,有的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创新创业指导培训,就开始进行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这也是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比较少,理论经验丰富,但教师本身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也必将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没有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纳入到全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高校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大多为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并且有的是以讲座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指導教材,教学大纲不够完备。因此,学生很难在不成体系的教育教学中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更是缺少跨学科、跨专业的横向联系,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模式,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很好的开展,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创业教育的深度、广度不够,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

(四)政府和高校扶持力度欠缺。近两年来,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和高校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等促进就业创业方而的政策,但整体上还不够完善。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但是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些政策的出台。加之各高校对学生的指导欠缺,相应政策法规发展滞后,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往往找不到合适项目,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缺乏创业的基本常识,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等。另外,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投入专项资金尚少,对于创业项目给予资金的支持更少。

三、提高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力,还能促进社会转型,这也是高校需要创新新型教育模式的主要原因。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下,新产品、新产业、新的商业体系都在不断改革,每个企业的创新能力都在不断攀升,可见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根据数据显示,科技进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占比50%以上。而高校的创新教育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最基础的人才资源。并且,创业教育不仅仅能够培育素质人才,对教育更确切的认识,还能够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根本上去除,是我国高校在培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更上一层楼。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主要基地,更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开阔思维,深入认识和推广,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投入到创业中来,真正的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学生“就业”新面貌。

(二)建立高素質的、综合性的指导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教育过程,其教学过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及成功学等多个学科,而且除了理论教学外,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是无法完成如此繁杂的教育内容的。因此,多学科教师和从社会各界聘请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导师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他们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指导。

导师团队中的教师可以学识互补、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他们能够通过言传身教传授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且通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直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者直接与市场接轨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导师团队中的专兼职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研讨和交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深入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通过上述这些方式方法可以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支撑。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问题。

在基础理论课方面,应使大学生掌握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及成功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另外,还要熟悉创新的方法与技巧、创业的过程和技能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按照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增加创新创业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在加深和拓宽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或者开设创新创业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补充创新创业最新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包括所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质量,还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指导作用。在教学上,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单向的理论讲授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建立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引导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其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四)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的新驱动模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质改革。社会需要更多的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因此高校更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改革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培育更多社会性人才,对有思想、有梦想、有能力、有行动力的大学生给予尊重和支持,实施多方位角教育体制,激发学生的创业梦,改变培养创业人才的环境。第一,去除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形式感,开设多样化、多层次的创业课程,例如“创新创业平台课程”、“行业课程”将专业内容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动上的“嵌入式专业课程”;第二,结合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将传统教育当中的创新创业讲座等形式化的授课方式,改革成实际案例分析、模拟商务计划、项目孵化等实际项目当中来的教育模式。并针对实践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成立创新创业基金、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等,更多完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并且要从小范围扩大到大范围。在学校管理、舆论宣传、培养机制上改革管理学生的规章条例,培养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例如加大创业学分比重、弹性学分制度、休学创业等行为,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大学生进行创业。

(五)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不只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责任,也是高等学校的职责所在。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要会利用政府政策、社会资源和市场因素等条件,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场所和资源,运用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加大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1、善用政策。目前,我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发布了许多的扶持福利,其中有税收优惠、融资政策、租金优惠、奖励政策等,极大地减轻了大学生就业的负担。据统计,杭州2013年对213个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投资约1,199万元,新增创业企业1,381家,并让5,789位大学生成功就业。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运用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并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解说。并且,高校要主动接触政府有关部门,在创业门槛、审批、办事效率上进行沟通,让校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创业的目的不止成就了个人,也成就了整个社会。据有关数据可知,每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平均使3~6人就业,反之,项目失败则代表3~6人失业,加大了社会的承担压力。

2、资源共享。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创新创业教学的比重并不高,且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所以高校可以从校外聘请创新创业导师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聘请企业、金融、法律、风投机构等有关人员为学生作辅导,让师资校企的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好铺垫。通过实际情况反馈,这样的方式对于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是很显著的,不仅能够从真实的案例中收获丰富的经验和理念,也扩宽了学生的眼界,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才华.浅谈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J].南方论刊,2016.2.

[2]刘金梅,付浩海.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3.

[3]刘春玲.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5.36.

[4]侯宇.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策略和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5.2.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