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2017-09-02张一赵明华徐宁宁沈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协调度就业结构菏泽

张一 赵明华 徐宁宁 沈玲

[提要] 本文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系数和协调度,对山东省欠发达地区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以来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度较差,两者表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不同,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较多,第二、第三产业表现出强大的就业潜力;各产业拉动劳动力能力有差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在此基础上,基于菏泽市发展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协调度;菏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27日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人口就业结构,合理的就业结构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既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又有利于解决就業问题。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兹法则、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式和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元化,景建军、王钰娜、赵丽芬就当前产业与就业结构失衡造成的就业压力提出相应的建议;何璇、张旭亮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资本劳动比指数研究浙江省产业横向、纵向升级对劳动力的影响;张抗私、高东方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指标测算辽宁省三大产业的产业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孙威等人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就业导向下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牟宇峰、刘雪娇等人分析大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陶秋燕、汪昕宇采用就业弹性和产业扩张弹性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董丽晶、张平宇以沈阳市为例分析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秦琴、李长春从时空上分别测算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

在此基础上,基于山东省菏泽市,借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系数和协调度,测算2000~2015年期间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等问题。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下,对于促进菏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山东省鲁西经济落后地区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带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山东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近年来,菏泽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同时搞好第二产业的投资建设。抓好城乡居民就业再就业工作问题,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0~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27亿元增加到2,400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三次产业比由17.8∶52.9∶29.3调整为11.3∶52.9∶35.8,第一产业占地区总产值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明显提升,产业结构逐渐趋于高级化。菏泽市政府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和服务业,支持返乡创业,提供创业便利,加快人力、资本回流,创业带动就业9万多人,为更多劳动者创造了就业岗位,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菏泽统计年鉴》以及《2015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用2000~2015年的数据对菏泽市协调性进行计算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是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协调的常用指标,产业偏离度绝对值越大,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益越低。用公式表示为:

Di=■-1 (1)

式中:Di为各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Gi为各产业在GDP的比重;Li为各产业从业人数与总从业人数之比(i=1,2,3)。

当Di>0时,表示该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正偏离,值越大代表该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越大,但从业人员数较少,反映出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当Di<0时,表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越低,对经济贡献率低,急需转移部分低效率部门的劳动力;当Di=0时,表示该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称,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

2、就业弹性系数。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通常用就业弹性系数来衡量,它能反映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强弱,能进一步明确三次产业产值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E=■ (2)

式中:E为就业弹性系数;△Li为第i产业就业人数增量;Li为产业就业人员总数;△Gi为第i产业产值增量;Gi为产业GDP总量。

当E>0时,值越大,表示随着该产业产值的增加吸纳劳动力能力越强;当E=0时,表示该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人数的增加无任何拉动作用;当E<0时,若就业为负增长,经济为正增长,就业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就业人员数需求越大;若就业为正增长,经济为负增长,就业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就业人员数需求越少。

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协调度用以考察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总体是否协调。本文采用各子系统评价值之间的偏差程度构造各子系统的协调度:

CD=1-■ (3)

式中:CD为协调度;?啄为由X组成的样本的标准差;■为由X组成的样本均值;■为变异系数。本文参照相关研究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来确定协调度的类型和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表1)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从各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来看,菏泽市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4年,产业呈现“一二三”结构。第一产业是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但比重在急剧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发展尚未起步;第二阶段:2005~2007年,产业呈现“二一三”结构。第二产业赶超第一产业成为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较缓慢;第三阶段:2008~2015年,产业呈现“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保持绝对优势,产值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赶超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成为所占比重最小的产业。

(二)就业结构演进分析。菏泽市是农业大市,第一产业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分析2000~2015年菏泽市就业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不稳定的波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减小,由2000年的63.1%减小到2015年的38.4%,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波动中缓慢增大,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2000年以来一直稳步增长。这源于菏泽市工业发展起步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技术水平低,不利于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导致工业发展规模小,不能吸纳更多就业人员。(图1)

(三)产业偏离程度分析。从产业结构偏离度计算结果分析,菏泽市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是负值且绝对值在不断增大,这说明第一产业产值在减小但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未得到较好、较快的转移。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维持在正值且数值先增大后减小,最高达到2.43,说明第二产业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可见第二产业具有巨大的就业潜力,未来可以容纳更多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表2)

菏泽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00~2013年大多为负值,但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这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2010年以后,结构偏离度不断减小,可见第三产业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快速发展,创造的产值和吸纳就业人员数在总量上越来越对称。2014年、2015年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出现正值,分别是0.01和0.02。说明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近平衡,但考虑到菏泽市第三产业在总GDP中所占的比重小,可以拓展第三产业的宽度和深度,增加其多样性,发挥其带动就业的潜力。

(四)就业弹性分析(图2)

1、总就业弹性分析。就业总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说明菏泽市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对就业产生了持续的拉动作用,经济总量的增加带来了就业人数的增加。2000~2015年经济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长0.117个百分点。近几年,就业总弹性呈现上升趋势,在2015年出现第二高值0.24,可见未来菏泽市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本市经济。

2、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析。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程度不同。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总体上呈现负值,2000~2015年第一产业经济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导致就业数量减少0.027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总体上为正值(除个别年份为负值外),2000~2015年经济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就业人员数增加0.026和0.044,可见随着菏泽市第二、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增加,就业人员数也在相应出现正增长趋势。但就业弹性系数数值较小,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能力比较弱,且从数值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相比第二产业对拉动就业人数能力更強。

(五)协调度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极差法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协调度计算,得到表3。由表3可知,菏泽市2000~2015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总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严重失调、轻度失调和勉强协调。说明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并不协调,仅在最近两年达到勉强协调水平,2013年及以前均为失调状态,二者之间存在阻碍协调变化的因素。(表3)

分析发现随着第一产业产值的减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数并没有得到较快转移,导致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而第二、第三产业随着产值的增加就业结构也并不合理。可见,菏泽市劳动力市场建设并不完善,就业信息获得不及时,劳动力流动缓慢。另外还发现,菏泽市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现象,这导致第二、第三产业人才需求供给不足,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因素质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进入第二、第三产业相关部门。

五、结论及建议

菏泽市是山东省各地级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研究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以期促进菏泽市经济的发展,对与其相似的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本文借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协调度,分析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表明:2000~2015年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度较差。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不同,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较多,第二、第三产业表现出巨大的就业潜力;各产业拉动劳动力能力有差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创造就业岗位。由于菏泽市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瓜果蔬菜种植较多,尤其以东明西瓜、单县西红柿和曹州牡丹闻名,未来可以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园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拓宽农业产业链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二)推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济,扩充就业人数。菏泽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巨野、东明拥有煤炭开采和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但对于整个区域GDP的拉动和就业的改善能力不强。政府要依靠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实现第二产业的升级改造,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和高耗物的企业和工厂,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在增加第二产业产值的前提下,实现产业集群,扩充就业容量。

(三)大力发展本市旅游业,打造特色城市。菏泽市旅游资源丰富,包括黄河故道、牡丹园、好汉城、孙膑故里等,另外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菏泽市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条件。在继续保持第三产业吸纳较多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应注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如牡丹产业,并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结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职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工作。第二、第三产业中需要较多高层次水平的劳动力,这也限制了从第一产业挤出的劳动力很难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菏泽市要根据自身市场的需求,加强职工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工作,保障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力需求,避免结构性失业。

(五)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就业体系,促进劳动力有效的配置。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菏泽市政府要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市场就业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外出打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多的劳动力流失,促进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六)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非正规就业加快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同时也实现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可以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随着菏泽市大学城的兴建,越来越多大学生走进菏泽。大学毕业生是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新生力量,政府要鼓励和保护其自主创业,这对于菏泽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家伟,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2013.33.9.

[2]赵春雨,方觉曙,朱永恒.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5.

[3]金戈.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以东亚经济体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9.

[4]吕盈.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库兹涅茨经验法则分析[J].求索,2013.7.

[5]李勇.刘易斯拐点、资本非农化倾向和二元经济结构转化[J].当代经济科学,2016.38.4.

[6]陈明星,唐志鹏,白永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J].地理学报,2013.68.6.

[7]景建军.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6.1.

[8]王钰娜,赵丽芬.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基于微笑曲线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3.

[9]何璇,张旭亮.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5.35.4.

[10]张抗私,高东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6.

[11]孫威,张文忠,唐志鹏等.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J].地理学报,2016.71.6.

[12]牟宇峰.长江三角洲产业、就业演进及其耦合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0.

[13]刘雪娇,蒋梅英,李文佳.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2.

[14]陶秋燕,汪昕宇.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

[15]董丽晶,张平宇.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就业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2.

[16]秦琴,李长春.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测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5.

[17]韩永宝.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变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18]段禄峰.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6.

猜你喜欢

协调度就业结构菏泽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Leadership Change: a Perspective from China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