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浅议
2017-09-02董晓芸王杰敏杨希
董晓芸 王杰敏 杨希
[提要] 科技金融结合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顺应科技创新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加快了社会科技创新的步伐,也推动了金融业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分析科技金融发展的背景、现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科技金融;现状;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13日
一、科技金融结合背景
(一)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加速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经济获得了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并积累了令世人羡慕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财富,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经济发展一直未摆脱高耗低效模式,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资源耗费过度,环境污染严重,已到了不堪承受的程度。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产业竞争乏力之弊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得愈加充分彻底。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所带来和积累的社会矛盾日趋加重,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刻不容缓。未来出路在于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二)发挥科技支撑引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核心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道路。这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对科技提出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应是新时期谋划布局实施一切科技战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切入点是落实推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拓展成长空间;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与管理改革创新,引导鼓励金融创新,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动力与能量。科技金融作为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资源集聚整合平台,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顺应科技创新规律需求。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科技资源,虽然培育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但大多数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政策环境与架构尚未建立,创新不活跃,致使产出可财富化效应的科技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形式与规律相悖,科技投入的资金配置与机制远不能适应创新规律。我国科技创新要素,缺少协同互动,加之资金链条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条件与机制,致使科技创新活动很难从实验室延伸到市场,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产业竞争能力提升。而构建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接通其中断裂的链条,把原本互不相连的系统有机地联结贯通,形成系统化网络化服务,将科技创新活力转化为支撑科技创业能量,都离不开运用科技金融结合机制。
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一)科技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存,无形资产往往高于有形资产。传统企业在创办初期均配备有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固定资产,对企业的投入总是伴随着有形或无形资产的增加而增加,一旦企业发生亏损、倒闭等情况,可以通过资产处置以回收投资。而科技型企业则与之大不相同,科技型企业成立资本金少、有形资产规模小,一般拥有的都是专利发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且无形资产往往高于有形资产。而科技型企业在成长初期,面临的情况是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设备做担保,从而不满足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的条件,融资问题成为制约科技型企业发展冲刺的一大瓶颈。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基于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改变其传统的信贷模式以帮助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科技金融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国各省、市都根据自身情况相继发布相关的科技金融发展政策,以期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发挥科技金融最大的优势。如,深圳市福田区率先出台《关于促进福田区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我国地方政府首个发布的金融科技专项政策。上海市也发布了《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既积极争取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又力求发挥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使各项创新举措可操作、可落地。种种措施及行动都显示,我国科技金融政策正在不断补充完善中。
三、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不少风险,信息不对称是科技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由于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跨度大、专业性强、变化快、模式新等特点,与资金需求方相比,金融机构一般更难全面、准确地掌握和了解相关技术和市场,更难把握其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更难预测其发展前景,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治理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就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市场失灵。研究开发项目的实施者与投資者之间的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极大地限制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展。目前国内发展现状加剧了科技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放大了科技金融风险。比如,国内金融机构目前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科技金融人才,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风险和信用评估机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依托市场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相关的信用信息分散在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税务等部门,而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通常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导致信息闲置和浪费。中介服务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投融资顾问、信用担保、科技中介服务等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专业服务能力不够强,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和自律机制还不完善。此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机构。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机构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和规范的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可信度不高,使得金融机构要全面、准确地获得这些中小企业和机构的信息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一)投资风险。投资机构的能力与水平不足往往是导致科技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调查统计表明,“内部管理水平有限”连续多年被评为导致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效果不佳的首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有:(1)整体专业能力的不足。国内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对产业前沿方向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缺乏系统、科学的判断,在投资后又未能有效参与、改善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因而难以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真正功能;(2)报酬机制不够合理。国内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基本上沿用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未能建立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吸引和激励有经验的人才,难以切实增强风险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3)具体运作不够规范。一些公司制的风险投资机构由于短期盈利压力过大,而把大量资金用于证券市场的短期炒作。此外,风险投资行业法律法规的欠缺也不利于风险投资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银行贷款风险。目前,国内银行十分重视风险控制,普遍以安全经营为第一原则,尽全力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但是科技金融存在高风险,因此使得科技金融企业申请贷款的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银行利率受到严格管控,银行信贷收益相对固定,这使得银行在发放科技贷款承受高风险的同时没能享受高收益,因此也会降低银行发放科技金融贷款的积极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机构的规模通常比较小、无形资产所占比例高、可用于质押的实物资产较少、经营时间较短、业绩不够稳定,导致其在银行资信评级中等级偏低。按照目前传统的贷款担保体系進行评估,它们一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外,与大型企业和机构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机构的单次贷款需求量一般相对较少,银行向其发放贷款的单位成本较高,不符合规模效应的要求。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银行普遍将大型企业和机构作为目标客户,在机构设置、内部管理、信用评级、贷款权限等方面,还不太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机构提出的金融服务需求。此外,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在考核方面,目前大部分政策性担保机构由各级财政出资。为了防范风险,政府管理部门和担保机构出资人在考核担保活动时,常常要求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追究亏损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担保机构做大担保规模、放大担保杠杆比例的积极性。在激励方面,大部分政策性担保机构是事业单位或者社团法人,不按照公司制管理模式进行运营,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机构工作人员开拓担保业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科技保险风险。科技保险业务在我国已经开展十多年,但总体进展比较缓慢,其主要原因一个是当前参保的科技企业数量少,参保企业占全国高科技企业总数比例较低;另一个是目前科技保险业务险种还不够齐全,保险产品内容不够丰富,未能满足高科技企业的全方位需求;其他原因还有:科技创新的风险较大,其失败的概率明显大于其他的承保事件。同时,科技创新的相关风险损失通常不满足大数法则下的概率分布,相应保费不确定,数量上也不好度量。种种原因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科技保险,以避免支付高额、高费率的赔偿费。此外,研发科技保险,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研发出来的产品可复制性较强,极容易被其他公司模仿使用,这也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来研发科技保险产品,科技保险的研发动力明显不足。
四、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
科技金融的发展应该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
(一)政府主动引导。政府应该出台系统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软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引导,加大对科技金融创新的资金支持,推动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科技企业孵化抚育力度,鼓励引导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产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政府、企业、银行风险共担机制。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中风险较大,企业难以单独承担。因此,必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担保体系,增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同时,建立风险化解与补偿机制,帮助分担企业承担的风险,使科技金融企业能放手经营。在支持科技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引导企业及时总结创新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科技金融行业纵向发展。
(三)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完善风险投资体系,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项目收益,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金融体系,拓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加快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是我国科技金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资本市场对科技金融市场有强大的推动力。
(四)培养科技金融人才。人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软实力之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非常迫切且具有现实的意义。通过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即集科技金融战略性、科技金融组织运作实施、科技金融操作实施、科技金融理论研究于一体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对科技金融企业形成软保障。一个全方位人才具备:政策环境与条件营造能力;协调组织运作实施的能力;制订分解总体目标与任务方案、操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的能力;为提高科技金融有效供给在制度、机制与计划、项目和管理方面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益的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剖析典型案例,梳理、归纳、总结、提炼科技金融创新实践,认识探索规律,为丰富与深化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导引的能力等,这样的科技金融人才无论是对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还是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
五、结语
科技金融的结合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推动作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创新型企业将逐渐担负起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重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关键之一就是要服务好创新型企业,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新型科技金融服务是聚集各地科技金融资源,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使科技金融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朵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6.
[2]邓天佐,张俊芳.关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几点思考[J].证券市场导报,2012.
[3]张恒龙,袁路芳.科技金融:国际经验与本土挑战[J].上海经济研究,2015.
[4]汤汇浩.科技金融创新中的风险与政府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5]张利伟.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及金融创新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
[6]熊婧.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