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要回归教育本质
2017-09-02
什么样的企业家能不被市场淘汰,什么样的商学院真正为市场所需?
为了了解这一点,《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毛基业。作为国内管理学界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构建的推动者和顶尖学者,他向记者分享了对当今企业和商学院发展的诸多看法。
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精神
《经济》:老板创造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那么现阶段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又该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呢?
毛基业:企业家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多一些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将是创新最大的动力,能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家精神有三方面:第一是眼光。企业家要有犀利、独特的眼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把握住大潮,将社会资源引向最需要的地方,这是最难的,如果入错行就是死路一条,是“红海”。比如沃尔玛和几家大的百货公司,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当时正处于二战后的baby boomer——所谓的“婴儿潮”时期,美国开始进入消费期,沃爾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就是看到了这个需求。当然,更牛的企业家甚至可以自己造“势”,像腾讯微信里面的红包、摇一摇功能,都是国外没有的,完全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己去造“势”。这些都说明选对路子、选对跑道非常重要。
第二是韧性。我看到我们很多学员都是精力旺盛、充满激情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坚持下去,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要知道,很多人就算看中了机会也坚持不下去,员工可以说“老板我做不到”,但企业家没有做不到的。对企业家来说,看到机会锲而不舍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必须要面对当下新的环境变化——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消费升级等,所以光具备以上两点还不够,第三点很重要,就是在新时代下的学习能力。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其商业模式都要经过多次转换,来应对多变的环境,包括技术变化和环境变化,带领企业成为独角兽。
《经济》: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似乎人人都能当老板了,但能创业未必能守业,在您看来,对企业家来说什么是真正的管理?
毛基业:第一,使命愿景要清晰,思考企业为什么存在,谁是标杆,要做成什么样子。只有自己清晰了,才能管理好员工、投资者和供应商,除此之外还要有些情怀才能做大。做管理还要分配资源,很多是战略管理。战略就是目标加上路径,想清楚目标后进行资源分配,跟目标一致的、有帮助的就做,没帮助的就不做。
第二,管理是组织行为。要想成功驾驭一个组织,就要有领导力,这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如何正确处理例外情况,使其变成一个流程,处理好这个例外后,继续处理下一个例外。
第三,管理中有系统化、科学的成分在。企业短命、难做的根源就在于这些方面,要有流程、大数据,任何一家企业都要有运营效率,否则怎么卖出好价钱?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经营效率上,而效率就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
商学院要能解决企业“痛点”
《经济》:在您看来当前商学院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面对公众的质疑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商学院的发展应该如何转型?
毛基业: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下调及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等变化对高端教育的影响极大。如今EMBA入学要通过研究生统考的新规定,使得今年EMBA录取人数大幅降低。MBA的入学要求是有3年工作经验,EMBA要求至少有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很多学员都入职十六七年了,让他们和MBA学员一样参加高数、英语考试,这肯定不合理。
不过我们还是持乐观态度,毕竟中国市场对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商学院必须积极面对新挑战,做出更受企业欢迎的、能解决真实企业问题的培训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和海外名校进行对接。
随着我国商学院的快速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整体特色不足,研究型商学院偏多,脱离了实践,矫枉过正,甚至很多人将EMBA作为富豪俱乐部或交友平台,这都是不对的,需要大家反思。高管教育最重要的是强调学习,要回归教育本源,做好教育创新。
《经济》:您认为中国商学院教育与国际顶尖商学院教育差距有多大?国内商学院在教学上应该如何下功夫?
毛基业:中国商学院和国外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是近30年的事情,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一个飞跃。现在大家都开始思考如何创新教学、走向国际。近年来,商学院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教学,人大商学院也成为了中国内地首批获得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之一,MBA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及EMBA项目都进入《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名50强,这对商学院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案例研究教学值得推广,从2007年开始我们坚持了10年,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案例研究学术论坛,目的是扎根实践,希望能把国内的经验构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贡献世界。在管理教育中,案例就是实验室,案例研究是相对低成本的一种复制,通过还原真实场景,把鲜活的管理事件带到课堂上,能让大家更好地总结背后的现象,避免信息碎片化,大大提高了效率。
《经济》: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这对商学院发展是否是契机?商学院如何通过国际化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毛基业: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带给商科教育许多机会,大家都在通过积极的探索去做这么几件事情:包括建立“一带一路”上的商学院联盟,在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组织学生游学和企业层面的交流合作,同时通过驻外使领馆及行业协会做一些相关国家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这些也是为了国家服务,同时也代表了商学院的一些新的成长点和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