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宾馆 绿色摇曳中的百年光景
2017-09-02程奥冰
程奥冰
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红色的楼体像北京许多深宅老院一样,门楼和里面的其它建筑方正而规整,红绿相间的门窗廊柱彰显天府气派,亭台廊榭逶迤而有气势。在华贵而古老的建筑之间,绿竹在和风中摇曳着,青松在阳光下静立着,鱼群在廊下的池塘中嬉戏着……置身于这城市的美丽景色之中,人便与楼、与景、与气、与势悄然融为一体了,并生发出一派远山近水间才有的野外恬淡氛围,这便是竹园宾馆。
沿着北京的城市中轴线一路向北,在钟鼓楼的北侧,走进一条看似幽静却又有些喧闹的小巷——小石橋胡同,远远就能望见一座中国古典庭院式建筑北京竹园宾馆。它淹没在参天的古树和青翠的竹林中。这里少了南方竹林的繁茂,却多了京城官宦之家的大气。竹林与庭院近百年的相依,造就了现代技术永远无法复制的完美,成为众多来京游客们下榻的首选。竹园宾馆的大门保留了当年王府森严的模样,上挂一块雕书着“竹园”二字的门匾,而在大门后相对的位置上,门匾则写着“盛园”。如果进门时仔细观看大门外的竹园简介,便能知道这里原来曾是盛宣怀的住所。
沉厚凝重古竹园
以前竹园宾馆只占盛园的西院,而东院是原文化部幼儿园,后来合二为一。作为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宾馆,这里曾经居住过诸多历史名人。竹园宾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当时总管大太监安德海就住在这里,后成为清朝邮传部右侍郎、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的宅邸。解放后,竹园宾馆焕发了新生。1950年至1955年由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这里居住,后又经历了诸多世事变迁,至1982年,它衍变成了一座别具风格的宾馆,一个古风典雅、文化气息浓郁、服务方式独特的花园式服务单位。几十年来,它静静地历数着岁月的变化,默默地记录着变化中的人与事,繁忙而又有序地履行着自己的服务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园的历史越发地厚重,越发地深沉,越发地神秘。它先后接待过瑞典副首相、匈牙利总理、马来西亚王子等上百位国外贵宾,也接待过像班禅、溥杰这样的国内知名人士。在它每年9000多人次且主要以外宾为主的接待量中,高规格高档次和周到的服务让所有来这里的客人赞不绝口,满意而归。这里处处带着文墨之香,春夏秋冬四套客房,分别由著名书法家启功、王遐举、刘炳森和董寿平题写住春斋、霁雨轩、听秋馆、晴雪堂匾额,这里的听松楼还有刘海粟大师及多位书画大师的墨宝。
漫步盛园觅翠影
踏入竹园宾馆,仿佛在一座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大花园里穿行,不由得让人们的心胸为之舒敞,也为闹市中能有如此雅趣并生的大花园而惊叹不已。门庭右侧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六角亭。往里走,在长廊的一侧,能看到大片绿意盎然的爬山虎正由古墙头顺着典雅的朱红色门梁蔓延而下,与红色的灯笼交相辉映。走廊的中间是一座八角廊亭,亭子右侧是抚松斋餐厅,它位于盛园的东南角,小池塘环绕着餐厅,让这里的四周显得更加雅致。穿过古色古香的亭子,眼前是一片竹影密布的林子,周围怪石嶙峋,苍柏高耸,曲径通幽。这便是盛园全貌。
来到这里,我没有着急入住,而是先在园子中四处打量,想要找处至高点一览园中美景。见东侧假山颇高,便沿小径漫步前往。山脚下是一块石碑,上书“清心阁”。抬头仰望,阁子的屋檐掩映在绿树红墙中。假山两侧皆可行,山势不高,山体不到五米,但足以俯瞰整座花园。登顶环视,可见百岁的老槐树静静地守候园中,似乎在讲述悠悠岁月、风雨沧桑;曲折的游廊,环护着馆舍楼堂的画栋雕梁:头顶上的一方天地里,几只乌儿“嗖嗖”地展翅飞过;风吹竹叶婆娑作响……这一切让我浮想联翩。
园子的北侧,是一栋三层红墙灰瓦的建筑,这便是我要入住的听松楼客房。顾名思义,听松楼就是听得松涛声声入耳。楼前是两棵参天的雪松,高度远远超过了听松楼,遮天蔽日的树冠使得园中清凉不少。古树是园子里的一大特色。宾馆的长廊一侧是古槐苑,这里悬挂着与这些古槐颇有渊源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图片。如果一座四合院里没有一棵古树,那它的根基似乎就显得太过浅显。而竹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古树,才显示出了它的深厚和凝重。一边观看墙上的珍贵史料照片,一边走进深深庭院,仿佛于时空之间穿梭游走,让人自得一番清幽。
园子的南侧是一片竹林,其间曲径横生。两侧翠绿的竹子上还留有清晨的露珠,使那浓绿的生命更见鲜活。翠绿是竹的绿,是闪烁着光芒的翠色。能够翠到心底的绿,只有竹能做到。南侧的尽头,是一座名为“汲翠”的老宅子,它仿佛汲取了这片竹林的精华,与竹林浑然天成。坐在一侧的长椅上,仰起头,看着那些密密的竹叶遮住了阳光,零零碎碎的光从叶与叶之间的间隙里透出来。低头看地,地上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光斑,影影绰绰,浓浓淡淡,时光因此而恬静。在竹林里,永远是那么凉爽,永远是那么舒适,永远不会有盛夏。因为那竹叶,遮住了阳光,遮住了烦躁。
古色古香举步间
竹园宾馆的西院是宾馆的办公区。沿着回廊依次穿过怡园、怀园再回到盛园,所见景致让我对竹园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听松楼的前台办理了入住手续,便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房间的模样。原来,我所入住的房间装饰得古色古香。房间的墙壁之上挂着的是临摹得如同真品一般的绝世奇珍。《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描摹装裱得极其精致,进门便见赫然挂在房间之中。上等木料的太师椅,摆放在桌上的黄底花纹茶杯,雕花的衣柜……这里的一切给人一种至尊无上的感觉。内室是张挂着红色帷幔的古床。床上摆放着黄色丝绸做成的配件,躺下一试舒适柔软,没有丝毫硌身的感觉,与平日里睡的席梦思不同,这里的床垫软硬恰到好处。拉开临床的窗帘,就像掀开了遮画布,窗户便成了画框,玻璃上映现出一幅翠竹图,竹林就在窗外不远。我总是静静地躺在床上,凝神地欣赏着这幅奇妙的画面。竹子干枝攒万叶,纷纷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发出丝竹弦歌般的音响,袅袅余音,在心中萦回。
来到楼下准备用餐时,得知抚松斋还未到开放时间。客服人员柔声提醒我,可以先去御花园小憩片刻。御花园位于听松楼一楼的拐角,是一处开放式的休息区,给人一种古时戏楼的感觉。屋顶吊挂着八角灯笼,两侧的房梁有搭建的古瓦屋檐。舞台上有女子在抚筝轻弹《高山流水》,与一侧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御花园的一角是中华文化展示区。木制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些古籍和文房四宝,还有一些精美饰品售卖,像古人画像和古人泥塑等工艺品等等,深受外国游客们的喜爱。
入心入脑入佳境
休息的时候我和宾馆的负责人杜经理闲聊起来。竹园宾馆作为庭院式宾馆,融汇了历史、文化的内涵,也呈现了舒适、美丽的空间。为了保护利用好宾馆,为客人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一到这里,就能感受到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环境,宾馆工作人员把环境的绿化美化和整治及对文物的保护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为了不妨碍客人用餐,宾馆在餐厅外用吊兰做了一道绿色隔离栏。但完工后,一检查,吊兰挂得有高有低,不好看。于是,又进行了返工处理。宾馆的绿化工作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经过多年观察、试验,根据竹园的土质以及整体园林的美化要求,竹园制订出了一套完整的绿化方案。宾馆日常绿化用水一般采用回收来的雨水。为了让雨水有效集中到水池,他们将地面处理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微坡,让雨水自然而然地流进集水池。对水池中的积水,一般三个月清洗更换一次。擦地擦车的用水,一般使用收集起来的空调冷凝水。为了节约用水,他们还有选择地在树荫下栽种像丹麦草这样耐荫耐旱的草种。他们将月季花集中栽种在几块日照长的地点。园内树木较多,要使它们长期生长茂盛,必须让树木周围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呼吸”。于是,他们变过去宽阔正向的水泥通道为弯曲的小路,并且用不规则的碎石铺成人行道,既使行人有曲径通幽之感,又让树木有足够的透水透气空间。
此外,竹园宾馆也十分注意室内室外的绿化美化,鲜花盆景在房间、大厅、楼道随处可见,真正做到了春有迎春、连翘、玉兰花香满园;夏有荷花、睡莲别样红;秋有石榴、柿子挂满枝;冬有翠竹绿意满园摇。而且平面绿化开始向立体绿化发展,呈现出墙上、屋顶、室内、水中多位一体的绿化格局,林木覆盖率达到了78%以上。
在奥运会期间,挪威奥体赞助商的家属近90人很早就预订了竹园宾馆,还有其他国外的宾客也陆续登记入住。为了真正做好奥运的服务工作,宾馆早早就投入千万元对内部进行全方位改造,包括草坪的更新、古树的保护等等。同时对宾馆服务人员进行各类礼仪礼节的培训,根据不同国别来了解客人的生活习惯,喜欢吃什么,房子里喜欢摆什么花,他们的礼节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项目的示范教练。比如根据挪威客人的文化习俗,宾馆在他们的房前屋后摆上了很多睡莲、郁金香和清凉花,在院子里又摆放了很多巴西木,因为挪威客人特别喜欢这些植物。这样入心入脑的服务,赢得了中外游客的普遍欢迎。
景美食美心情美
临近中午时前往抚顺斋餐厅。来之前并没有仔细观察,远看这座中式古典的餐厅,以为只有青砖素瓦、飞檐斗拱,进入餐厅后才发现,原来这里呈现的是低调的奢华。宫廷式的装修风格,无论大厅还是包房,都给人以幽雅静谧之感。其中“醉扬轩”包房最受食客青睐。抚顺斋餐厅很大,大约有十来桌以接待散客为主;餐厅一侧的醉杨轩则以包间为主,主要接待宴会和外宾。由于挨着盛园中的小池塘,临水的一侧便搭建在水面上。脚下是钢化玻璃做成的地面,选在此处用餐,仿佛置身在水面上。看着脚下游来游去的鱼群和窗外绿荫婆娑的树影,一幅竹影横斜水清浅的画面映入眼帘,心里真是舒畅极了。
美景配美食才是美的享受。撫顺斋深受食客欢迎的菜品很多。蟹黄烤明虾、豆腐烧鲶鱼、宣怀金牌鸡、盛府一口酥、清凉竹叶卷、全来葱油饼、五味凉瓜、合羞草沙拉等应有尽有,都深受中外宾客的欢迎。餐厅主打官府菜,特聘名厨主理,继承传统之精髓,又汇聚世界各地美食料理之精华,契合现代的健康营养理念,发展出“传统为本,中菜西做、兼容并包”的衍生创意菜,令味觉感受、视觉享受和健康养生完美融合,将现代美食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我最喜欢的是宣怀金牌鸡。这也是他家的招牌菜之一,原来是盛在竹筒里上菜的,所以叫做“宣怀竹筒鸡”。现在不用竹筒了,菜单上就写成了金牌鸡,但水单上还打的是竹筒鸡。这个菜可以说是“盛园版的宫保鸡丁”,口感与传统川菜版的宫保鸡丁略有不同,甜而不腻,味道鲜美。
竹园少不了与竹子相关的菜品。竹叶红苕饼、竹叶香扎肉、竹荪扒盖菜、清凉竹叶卷……这些菜品都取自于竹子,把竹子身上那股清幽、沁脾的香味传达出来,给人一种别致的享受。
看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品尝着由竹子制作的精美菜肴,在闹市中独享到这份宁静,身体得到了放松,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宽释。拥抱高天老树,触摸沙沙竹叶,弄抚兰花小草,想起了建国初期住在这里的董老为儿子写的一首诗:“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此诗虽是赠言诗,但也称得上是对竹园绿色美景的赞誉和竹园文化内涵的提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