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数学问题教学的研究

2017-09-02薛文梅

成才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实践理论

薛文梅

摘 要:问题是引领个体不断探究的原动力,借助于数学问题链来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学习围绕问题展开,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从根本上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的放矢。

关键词:问题教学;理论;实践;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24-01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数学课堂的问题教学走向了误区,具体表现为:同一类问题不断改编、重组,多次呈现,反复操练;师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被窄化,大家更为关注结果的正确性。这样一来,问题教学的思想被曲解,其价值也没有得到凸显。因此,科学高效的问题教学模式应该提炼出其核心思想和操作范式。

一、重视问题生成,追溯问题的本质

数学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素材。问题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让数学问题富有真实性、趣味性、数学味是增强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之前是有着基本的活动经验和基础性知识的,教师就是要将冲突的数学现象展示给他们,借此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他们的数学认知,扩充其认知结构。例如,教师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这部分内容时,可从生活的场景切入问题:展示沙坑跳远的画面,引领学生思考,裁判员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是测量鞋后跟到起跳线之间的线段长。教师又提出疑问,起跳线是一条线,而脚后跟可以看作一个点,它们之间可以画出的线段有无数条,应该测量哪一条呢?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和思辨中发现,只能测量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这样的線段最短,而且只有一条。问题内部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链接,最为重要的是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同质性关联点。在这一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将数学知识放眼到现实的生活中加以考量,还给数学问题本来的面目,在不断追问与探索中逼近问题的本质内容,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二、重视问题递进,提高归纳水平

在以“问题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借助数学题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解题视野逐步开阔,最终发现规律,掌握新知,提升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即前面的问题都是后一个问题中更为特殊的情况,后一个问题是在前一问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幂的乘方法则时,出示了下列题组:(42)3=4(),(m2)3= m(),(4a)b=4(),(ma)b= m()。在学生尝试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模 仿这样的题组练习,自己设计几道类似问题,尝试解决,并观察其中的规律。上述问题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与认知的规律,教师巧妙设计了题组,四个问题由易到难,拾级而上。其中,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之间有发展性关联。其核心思想在于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最终把握规律。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搭建类似的“脚手架”,借助于支架式学习,实现问题的解决。

三、重视问题类比,建构认知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新知识与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有着相同或类似属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类比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促使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本质上来看,类比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推理,这样的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也有着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获得猜想。在问题教学中引入类比法,要找准铺垫性问题与目标问题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关联,挖掘出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紧接着借助于比较、猜想等提出假设:新旧知识之间还有相似的其他方面吗?并进行检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构建更为科学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说说102、103、104、105、106……分别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发大家思考:10n表示什么意义?mn表示什么意义?再如,教师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找出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联性,引发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刻:它们之间的意义有可能是一致的吗?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在类比中猜想:它们之间是不是有着一一对应的相似呢?当然,借助类比的方式思考问题,其基本思路是寻找共性特征,引发猜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类比是有条件的,类比是有局限的,要防止负迁移给数学探究带来干扰。

四、结束语

问题教学是展示学生自主性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问题引领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便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介入,便于大家围绕着同一个目标碰撞思维、启迪智慧,使数学学习成为合作、交流的高效率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教学的时机。问题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猜测、想象。同时,教师要敢于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加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

参考文献:

[1]唐文祥.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曹进玉.“问题式”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吉林教育,2011(31).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实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