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和课程设置探赜

2017-09-02何柳罗丽

成才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艺术

何柳+罗丽

摘 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高职教育应当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为此,文章积极探索高职艺术教育的培训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化,并对提供高职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和课程设置进行较全面的研究,进而为教学改革和校企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社会培训功能;教学改革;课程设置;艺术;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16-01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社会信誉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仍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如“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产学合作教育因产业(企业)界积极性不高而进展缓慢,等等。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德国通过“双元制培训体系”将职业教育与就业体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学生通过在校职业教育就能获得职业工作经验,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因此,学校坚持贯彻严格训练、注重实践的方针,不断改革教育方式和内容,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高职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的调查和意义

通过2013年~2016年间在成都、温江和崇州等地的十个社区进行社区文化专业需求调查,以及对大量居民采访登记,同时走访了二十余家大中小型企业、老年大学、培训机构、早教中心等,了解到文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社区文化岗位与专业文艺演出岗位不同,在职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表演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培训方法;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艺术活动策划及管理能力。因此,社区文化专业的培养必须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采用“课程定制”的方式,为企业、社区、各类培训机构培养文化艺术专干,从而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同时,也可以改变目前高职艺术教育毕业生就业难或就业层次、薪资低等现状。强化高职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职业教育中营造“以客户为驱动力”的文化氛围,满足职业岗位专业特殊需求来定制课程,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法宝之一。校企合作,加大了社会培训功能,既是提高我国公民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结合高职艺术教育社会培训功能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技能,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要推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教师应改变教学思维与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教师思想观念的调整。在以前国际视野和专业规格的两个基本点上,增加行业岗位需求。通过对学生真实水平的了解,将专业理想与高职教育理念相结合,并根据社会考察与交流(演艺、市场、社区、公司、企业、学校等),将艺术教育的学生职业岗位培训与社会管理和演艺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的职业岗位培训计划。

(2)聘请专家指导,规范教学。为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出满足岗位需求、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正确考核与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成立了学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校外行业专家及本校骨干教师及管理干部组成。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两次专业会议,十次专题讲座。对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企业的专家还会经常提供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情况、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文化艺术产业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本专业建设工作始终健康、正确、有效地进行。

校外专家可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定期来学校开设讲座,并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老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也可以与学校联合申报,共同承担科研教改项目和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对学校承担的各类研究课题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学校了解社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向系里及学院提供各种信息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3)注重教师能力提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本专业教学计划、校企合作计划、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对该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帮助,同时也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帮助。

近年来,在学校评估与整改中,教师们通过专业剖析及说课,大纲、教学文本材料规范编写及专业基本教学的逐步规范等进行了大量的历练。同时,还请专家进行精品课程项目(院级、省级精品课申报)指导,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进行更多的历练。

学院以“低职高薪”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自身专业提升,每学期统一安排两次以上学术交流、两次以上学术活动,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与此同时,实行教研室主任轮岗制和导师制,锻炼教师的行政管理能力与学生管理能力,尽量让每位教师得到历练。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的提升,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学生培养方案新编制

高职艺术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重基础、重能力”的两个基本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与专业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应变功能较强的高职艺术教育“课程定制”系统。同时,强化高职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使学校的社会培训课程能够随社会需要及时变更,以实现高职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自2013年以来,培育方案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

(1)课程修订。一是理论课程与素质课程的整合。二是增设应用型选修板块。三是调整完善适合高职艺术专业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课程结构。

(2)教学模式的优化。高职艺术教育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还应具有在大众文化艺术产业等行业(领域)从事艺术表演创作、教学、辅导、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及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根据“重基础、强能力、创特色”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要有所改变。一是音乐类专业主修技能课从一对一教学改为一对二教学,以促进学生相互观摩学习。二是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理论、技能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即将专业课程分为几个单元,上半学期围绕各个单元的小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下半学期围绕期末汇报这个大项目组织教学与实践。三是设置主修方向(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辅修课程结合。四是学生成绩评定从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专业汇报演出+集体(教师)数对一(学生)考试+任课教师评价。

(3)专业方向定位。根据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艺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查,学生专业方向有了新的定位。一是职业岗群定位(演艺团体、企业、社区、基层文化管站;艺术培训机构、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年大学)。二是服务面向定位,即立足本地向国内尤其是中西部辐射。

三、 高职艺术教育的社会服务课程设置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岗位要求(多能或多能一专),增强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构建社区培训的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和辐射作用,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定制社区文化专干培训计划,定制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鼓励社区文化专干和文艺骨干到学校参加短期培训课程,或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送课下乡(如到社区进行辅导等),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表演水平。

1. 日常教學中的社区服务课程设置

(1)音乐“全科式”课程设置。高职艺术院校课程设置应注重“一专多能”,即采用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在钢琴、声乐和器乐中任选一门作为主修课程,接受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流行歌舞、器乐、音乐剧表演等方向课程的专业训练。在第二年开始职业岗群定位,并根据专业方向和职业岗群定位选择选修课程。比如,在学生现有课程上增加节目主持、数字音乐制作等课程,使学生一专多能。

(2)在艺术专业开设社区文化管理相关课程。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社团组织的培训、社区文化场所的租赁经营、青少年艺术辅导、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2. 学生实习实践课程中的社区文化服务内容设置

(1)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社区文化服务的环境,在现有的单元教学模式中加入社区实践的内容:一个单元四周,每个单元出一个成品节目或作品,同时鼓励学生随时参与外面的实践活动(包括演出及策划安排等辅助活动)。调整培养方案的结构,即把第六学期的实习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学期进行,每学期到社区、企业实习一个月,让学生了解社区需求,逐步适应、服务于社区、企业等。

(2)让学生自行举办周末音乐会,依靠团委、学生会干部起带头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参与节目策划、宣传、组织、表演等,锻炼其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每一场音乐会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

(3)建立艺术实践中心、艺术类工作室或录音琴房实训室等,让学生自我管理,更大力度地支持他们进行操作性技能的实践。

3. 社区文化培训课程设置

(1)针对社区需要,提供艺术培训。如本院已和文井江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各社区的村民们进行文娱活动辅导和培训,并登记了村民们的愿望(想学舞蹈或声乐、器乐、合唱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计划编制。另外,和村民们同台演出(如本院连续三年参加文井江三月茶节活动)及参加社区公益演出,深入了解社区文化现状,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培训课程与教学计划的编制。

(2)加强“课程培训包”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培训包”是实施培训的基础性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包括培训方案、课程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及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及创作、教学团队的组成、教材的选用和编写等。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日益明显,课程的设置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结合办学理念,做好专业的定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校应多“走出去和请进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同时,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深入调研,提高艺术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施王伟.如何在三元结构中生存——谈高职艺术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2010(02).

[2]王丽华.高职院校的培训教育及其社会功能[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

[3]区穗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广州大学,2011(06).

[4]赵静,姚君.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J].艺术研究,2009(02).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艺术
纸的艺术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