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金融权力榜TOP100
2017-09-02
200家民营金融机构,26万亿总资产规模,究竟被哪些民营资本所掌控?
新财富编制的《民营金融权力榜TOP100》显示,中国平安、安邦集团、明天系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分别为54386亿元、30215亿元、30128亿元,分列榜单前三。
此外,单一民资控股的金融机构数量之最是——23家;单一民资持股的金融机构数量之最是——44家;掌控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万亿以上者——3家;掌控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元者——9家。
2016年末2017年初,徐翔受审、姚振华遭罚、传言肖建华被带走等与“金融大鳄”有关的重磅新闻接踵而来。紧接着,保险、证券、银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的掌舵人先后公开发声,对民营资本过去在金融领域的各种出格行为,罕见地提出了措辞几乎一致的严厉批评。
一时间,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的野蛮成长,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向金融业挺进的过程中,一批民资巨头持续跑马圈地,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或已超出外界预想。新财富在对800余家金融机构前十大股东数据梳理的基础上,统计出了200家民营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近26万亿元。那么,这200张金融牌、26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各自花落谁家了呢?
为此,新财富编制了《民营金融权力榜TOP100》,首次揭晓完整答案。同时,新财富还一并编制了《央企金融权力榜》、《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以将央企及省级政府控股的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机构进行横向的量化对比。
民营金融权力榜:
规模之首——5.44万亿元、入股数量之首——44家、控股数量之首——23家
进入榜单者共计101家民营机构,其旗下控股金融机构的资产总规模,从最高的超过5万亿元,到最低的不足1亿元,中间跨度可谓天堑级别。在这种天堑跨度之下,两极分化现象同样明显,千亿规模以上者只有21家,而千亿规模以下者则多达80家,呈标准的2:8比例。
从资产规模来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马明哲掌舵的中国平安、吴小晖麾下的安邦集团、肖建华控制的明天系,这三家机构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分别为54386亿元、32015亿元、30128亿元,在整个榜单中可谓遥遥领先。
排在第四至六位的分别为许家印旗下的恒大地产、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解直锟旗下的中植集团,其控股的金融机构总资产皆在9000亿元级别,相较于前三位的体量,已然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从控股、参股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肖建华的明天系则是在整个榜单中一骑绝尘。其入股的金融机构高达44家,而排在第二位的海航集团,入股金融机构的数量也达21家,安邦集团则以入股14家金融机构排在第三位;明天系控股的金融机构达到了23家的庞大规模,并列第二的中国平安及海航集团,控股的金融机构9家,还不及其一半。
整个榜单中,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金融全牌照”的民资机构,只有三家——中国平安、明天系、海航集團。中国平安控股有平安保险、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大华基金、平安期货,所有金融分支牌照可谓一样不少。海航集团同样控股有营口沿海银行、渤海人寿保险、渤海国际信托、联讯证券、海航期货、皖江金融租赁等,也是一个完整的混业金融架构。而作为控股金融机构数量之王的明天系,则在几乎每个金融细分领域都控股有数家金融机构:银行(6家)——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潍坊银行、泰安银行、广东华兴银行、沈阳农商行;保险(4家)——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证券(4家)——恒泰证券、恒泰长财证券、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信托(3家)——新华信托、新时代信托、中江国际信托;基金(3家)——融通基金、新华基金、江信基金;期货(2家)——恒泰期货、江信国盛期货。其他民营资本在不同细分领域各求一张金融牌照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明天系却可以数倍地获取,特别是全国仅有68张信托牌照的情况下,明天系可以独享其中3张,由此可见明天系的金融渗透强度。
不过,全牌照并非意味着在金融领域一定强大。比如,海航集团虽然拥有金融全牌照,但由于其旗下金融机构普遍弱小,所控股的9家金融机构总资产合计5350亿元,在榜单中仅排第9位。而其他未有金融全牌照的民营资本,由于有核心旗舰金融平台,因而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高于海航者也不在少数。比如,安邦集团下属的安邦人寿,单家的资产规模就达到1.45万亿元;许家印的恒大地产,控股了资产规模超过9000亿元的盛京银行;马云的蚂蚁金服,旗下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达到了8450亿元(以上皆为2016年末数据)。类似的还包括,解直琨的中植系控制下的中融信托,资产规模(含信托资产)高达8585亿元;陈东升控制的泰康人寿,资产规模达到5629亿元。所以,金融资产规模的PK,可以没有全牌照,但必须有一家旗舰金融机构。
类似海航这样控股金融机构数量多而不强的老牌民资,还包括鲁冠球的万向系、卢志强的泛海系、郭广昌的复星系、刘永好的新希望系、张宏伟的东方集团等等,这些都是民企中涉足金融业的“前辈”,但由于其并没有将战略重心放在金融业,因而控股的金融机构普遍弱小,在榜单中排名就并不靠前了。还有一些早行者,比如,民生银行发起股东黄晞的厦门福信集团,广发银行、广发证券的大股东之一——翟美卿、刘志强的香江集团等,由于并无控股一家金融机构,因而未进入榜单。
而那些从实业逐渐转型金融的民营资本,在行动步伐及运作策略上表现相对激进,则是以黑马的姿态位居榜单的前列,典型者如肖建华的明天系、吴小晖的安邦系、许家印的恒大系、解直琨的中植系、张峻的富德系、姚振华的宝能系等等,中国民营金融的势力江湖,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央企金融权力榜:
规模之首——6.94万亿元、入股数量之首——15家、控股数量之首——6家
按照至少控股一家金融机构(央企财务公司未计)的口径,入榜的央企共计23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并不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但由于其控股了数家金融机构,因而也作为非金融央企纳入了榜单。
就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而言,招商局集团以69403亿元的总规模高居榜首,在所有央企中可谓一览众山小。排第二位的华润集团,旗下金融机构总资产为9674亿元,仅是招商局集团的零头。华能集团旗下金融机构以8827亿元的总规模位居第三位。榜单中控制金融资产最低的是中石化,其唯一控股的浙石期货,2015年末的权益总额为2.42亿元。
从持股数量来看,入股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是烟草总公司,其自身及通过下属省级烟草公司共计入股了15家金融机构,其中控股4家、参股11家。入股数量排在二、三位的分别是国家电网入股12家,宝武钢铁入股11家。
从控股机构数量来看,招商局集团与国家电网并列第一,皆控股6家金融机构,而华能集团、五矿集团及中航工业集团皆以控股5家金融机构处于并列第二的位置。但整個央企系金融阵营中,并无一家完全意义的“金融全牌照”公司。招商局集团控股了6家招商系金融机构,但独缺信托牌照;国家电网的金融控股平台国网英大国际控股,拥有英大泰和人寿、英大泰和财险、英大证券、英大国际信托、英大基金、英大期货,唯独没有控股银行,不过其在广发银行及华夏银行的持股分别高达20%及18.24%,拥有重大话语权。
央企中进入金融业最积极的当属电力系统,系统内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国电集团等6家央企,皆持有数量不等的金融牌照。这6家电力央企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而来,如果将这6家央企归并计算,则其控股金融机构将达到17家。不过,即便如此,其合计控股的金融机构总资产也仅1.44万亿元,远不及招商局集团单家的6.94万亿元。
总之,由于中国金融业的主体由财政部及中央汇金掌控,作为实业类央企旗下的金融机构只是辅助性的补充角色,因而其整体不强也就情理之中了。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强势的上海,弱势的广东,空白的湖北
此榜单统计了全国所有省级政府部门直接、间接控股的金融机构,包含各省财政厅、国资委、省属国企所直接、间接控股的金融机构,而不包含省级以下的市、区所属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未统计省级国资参股的金融机构。
上海市政府部门是所有省级政府部门中掌控金融机构最强者,其以27家金融机构、12.5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高居榜首。福建省政府及北京市政府分居第二、三位,其中,福建省政府部门掌控12家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为8.11万亿元;北京市政府部门掌控17家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为5.92万亿元。
与民营系及央企系一样,省级政府部门掌控的金融资源同样呈两极分化之势,相较于上海、福建、北京等强势省市,榜单中掌控金融机构最少的为新疆自治区政府部门,仅控股金石期货一家,2015年末权益总额仅为2.76亿元。
不过,这还不是最少的,还有一家未入榜的省级政府——湖北,并无控股任何一家金融机构。
湖北省政府部门原来拥有湖北省国际信托、湖北证券,但皆先后释出控股权。前者于2007年被交通银行收购85%股权,并更名为交银国际信托。后者于2000年更名为长江证券,2001年引进青岛海尔成为第一大股东,2016年青岛海尔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给刘益谦的新理益集团。目前,刘益谦通过新理益及国华人寿合计持有长江证券17%股权,第二大股东湖北省能源集团持股9.07%,但该公司已划归央企三峡集团。此外,另一家央企葛洲坝持股2.46%。
目前以“湖北”冠名的金融机构仅湖北银行一家,但该行系由黄石、宜昌等五家城商行合并而成,其股东结构较为复杂,既有央企宝武钢铁,又有央企三峡集团背景的湖北能源集团,还有各地级市的财政局及民营股东。因而,湖北省政府部门对湖北银行也不拥有控制权。
榜单中另外一个特殊的省份是海南省。海南省作为1988年才从广东省分拆设立的省份,曾一度配齐了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有海南发展银行(当时的定位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证券有海南证券、海南财政证券等,信托更是有八大信托公司——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赛格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海口市信托投资公司、海南港澳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三亚中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但是在1993年开始的海南省地产泡沫破裂的过程中,这些金融机构或倒闭或清算,幸存的海南证券也在2001-2005年的A股熊市中倒下了。特别是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不足3年即被央行强制关闭,成为建国以来唯一一家倒闭的银行。因而,海南省国资麾下一度长期无一金融机构。直到2015年海南省重新筹建海南银行,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开业,海南省政府才掌控一家金融机构。
榜单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是,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而未进TOP10,仅仅排在第11位,广东省政府部门所控制的金融机构仅4家,总资产仅6235亿元,与上海市相比差了两个数量级。广东省国资曾控制的最具分量的一块金融牌照——广东发展银行,随着逐渐引进多元化的股东力量,目前已无实际控制人。而同属广发系的广发证券、广发期货、广发基金,也随之成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此外,广东省政府部门之前拥有的广东国际信托、广东证券,因经营激进导致资不抵债而先后被破产清算。
顺便提一句,经济与金融产业同样发达的深圳市,其市政府部门掌控的金融牌照同样有限,目前仅有国信证券、万和证券、鹏华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国信期货等几家,合计总资产规模仅4500余亿元,且其各自在细分领域的地位也不靠前。但曾经的深圳市国资部门,完全称得上是金融全牌照格局,只是其麾下数家一度具有旗舰地位的金融机构,先后脱离了深圳市政府部门控制:深圳市商业银行及深圳发展银行先后卖给了中国平安,变成了平安银行;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深国投)被华润控股,变成了华润信托;深圳君安证券因在2001-2005年的熊市中衰落,后被上海的国泰证券合并成为国泰君安证券,控股权也归属于上海市国资。
省级政府系与民营系、央企系还有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前者的金融全牌照比例大大高于后二者,榜单中前9位外加第12、16位的省级政府部门,皆是标准的金融全牌照。如果不是部分省级政府部门将一些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让渡给了民企或者央企,或者旗下某些证券、信托公司因经营不善被破产清算,金融全牌照的数量将更高。
规模TOP10对比:民营系、央企系、省级政府系各显差异
将三份榜单的TOP10进行横向对比,各自差异也分外明显(表1)。
从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来看,省级政府系明显强于民营系及央企系。省级政府系前8位皆在万亿以上,其中上海市政府超过10万亿元,而民营系万亿以上的只有3家,央企系则仅有1家。
省级政府系规模下降曲线显得较为平滑,民营系及央企系的规模下降曲线,则在万亿以上与万亿以下出现巨大断层,万亿以下者才恢复了相对平滑的下降曲线,而且下降的幅度也几乎相当,以至于民营系的第10位与央企系的第10位,规模几乎完全一样。
从所控股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省级政府系依然是整体大幅胜过民营系及央企系。除了明天系控股23家之外,民营系与央企系控股金融机构最多者,也仅及省级政府系大约第10位的水准。
民营系与央企系控股金融机构TOP10中,除了明天系23家、中国平安及海航各9家明显胜于央企系之外,两大阵营其余各家基本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
所以,TOP10的横向对比来看,更加明显地反映出省级政府系的绝对优势,而民营系则是稍胜于央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