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有道
2017-09-02魏馨怡
魏馨怡
许多艺考失利的童星的人生经历,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伤仲永”。幼时闻名遐迩,长大却“泯然众人矣”。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玉卮无当。
这个成语典自《韩非子》,是说有一天堂谿公问韩昭侯:“当你口渴了,在做工精美而无底的玉杯和有底的陶杯之间,会选择哪一个来饮水?”韩昭侯回答:“会选择陶杯。”艺考失利的童星不就是一个外表华美却无底的玉杯吗?徒有其表而不得其用,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词用在“童星制造”上,也是再恰当不过的。如今的“童星制造”有着完整的套路,那些希望成为“星”的孩子们被牵着鼻子走,马不停蹄地上艺术课、参加选秀比赛,还要学习声乐、钢琴、走秀。而这些孩子最终能够成为大明星、火起来的,真可谓“寥若晨星”。
明明知道“造星”的成功率很低,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呢?毋庸讳言,都是利益与虚荣心使然。大多数家长都想把孩子变成摇钱树,或是以名利为荣,光宗耀祖,招摇过市。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孩子真的天赋过人,且家境富裕,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孩子铺设一条锦绣大道。殊不知,这样做目光短浅,本末倒置,金钱反倒成了帮凶。很明显,“童星制造”错不在孩子,而在“造星计划”上。“造星计划”不顾孩子的天性,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酿成了童星早熟与早谢的悲剧。
“童星”包装不仅靠颜值,靠演技,更要靠才华学识。不可否认,如今演艺圈里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们,他们不少是从童星起步,一路走来,最终成为明星的。但纵观他们的成才之路,你会发现,他们都曾有过一段息影专攻学习的经历。作为童星,他们令无数人喜爱;成年后,他们的奋斗经历无比励志。这样的童星,才能熠熠闪光,璀璨永恒。
我们务必谨记,童星不能依赖“机械化”制造,而应当合理引导,激发兴趣,培养才艺,同时注重文化素养的修炼,提高童星的“含金量”。否则,我们精心包装的可能就是偏才、怪才,甚至是庸才。
我们喜爱有天分的童星,但坚决反对人为的“童星制造”与过度包装。请遵循规律,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童星自然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