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翻译策略

2017-09-01徐珂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就文化而言,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解学习汉文化的氛围,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的研究就具有深远意义,此举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亦是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剖析,结合现存已有的翻译典范,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策略,最终得出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外译应秉承实事求是,文化互重,事辞相称的原则,适时采用转译,增词,重复,省略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差异;文化传播;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了解源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以及由归化、异化过度,死译,硬译等导致的翻译不当。在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拥有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化较为深入的理解,采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尽力弥合源语言与目标语间的文化鸿沟,争取实现中国文化意蕴外译的最大化,从而使外国读者不仅能够读懂中国的语言文字,更能感知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二、中英文化对比

1.生态文化对比

“人心齐,泰山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词汇就体现了中国多陆地的地域特色;[1:198]而英国临海而居,英语词汇中自然就存在很多与海,水,船相关的特色词汇,如“all at sea”。在外译“挥金如土”时,基于其地域特色,译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 比“spend money like dust”更贴合其文化特色。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象征,于是古有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在英国,“西风”才是春的使者,济慈的“Ode to the West Wind”便是一例证。

2.社会文化对比

中英两国的历史进程不同,因而在礼节问候等方面也迥异。见面时,中国人常问“您吃了吗”,然而,因其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社会文化根源,英语民族的人们偏爱选择与隐私无关的公共话题,例如天气。[2:19]关于称谓,英语词汇uncle这一上义词在中文里有“伯,叔,舅”多个下义词,aunt这一上义词在中文里有“姑,姨,婶”多个下义词。现以以下句子为例做进一步阐释,“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虑及文化差异,译为“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更貼合原文。

3.宗教文化对比

基于佛教,道教,儒教这三种宗教文化,汉语中有许多于此相关的表达,例如关于佛教的“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关于道教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关于儒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1:236]在西方,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在他们的宗教世界里上帝是绝对的权威,这就解释了“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这类词汇的存在。另外,对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译,中国翻译家杨宪益译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而外国翻译家霍克斯就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

4.诗歌文化对比

谈及对“望月怀远”的翻译,有一译文为“Looking at the Moon and Thinking of One Far Away”, [3:68]但根据中国的古典文化此处的“望月”不是望着月亮,而指十五的月亮,因此译作“Yearning for One Far Away on a Full-moon Night”才与中国的文化更贴切。另一例子是对“玄宗回马杨妃死”的翻译,如若不了解唐代历史上的马嵬之变,就会将上句错译成“When the emperor came back from his ride, they had murdered Lady Yang.”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句妙语“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对此,杨宪益先生译为“Blunt, outspoken Hsueh Pan could not such insinuations”,而霍克斯基于本土对“ostrich”内涵意义的理解,便将此句巧译为“Xue Pan, for all his faults, was a forthright, outspoken sort of fellow, unused to such ostrich-like avoidance of the issue.”

三、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翻译原则

1.实事求是,切忌生搬

尊重目标语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尽力避免南辕北辙的翻译,竭力摆脱意蕴相悖的翻译。所谓“空架子”翻译,即是一个从原文到目标语的表层过渡,将原文所要传达的深层意蕴抛却,“花架子”翻译即为过分粉饰句子。故而,译者需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将原文与目标语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都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使笔下翻译褪去“空架子”与“花架子”的外衣。

2.文化互重,事辞相称

对于诗词的翻译,有的译者追求神似,但也不乏以形似至上的译。形似也好,神似也罢,总绕不过一个“似”字,因而译者在翻译前需熟练掌握原文的风格与辞格,做到心怀丘壑,以便译时可契原文风格,仿原作辞格,诉作者心境。

四、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翻译策略

1.转译法

翻译中,原文里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以实现译文通顺自然的效果。对于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往往可以转译成形容词,对于有些名词加不定冠词作表语时,常常可以选择转译为形容词。[4:45]

2.增词法

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增加一些词以使译文能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与思想。

(1)根据意义上的需要,可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除此之外,英文汉译时还可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表达时态的词,量词,承上启下的词。

(2)根据句法上的需要,一要增补原文回答句中的省略部分,二要增补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动词,三要增补原文含蓄条件句中的省略部分。

3.重复法

为了明确,可重复文中的名词,代词,动词。为了强调,汉译时可以保持对英语原文中相同词的重复,有时则可以使用同义词来达到重复的效果。为了生动,即便英语原文中没有词的重复,译成汉语有时可以运用两个四字词组,词的重叠以使译文生动形象。

4.省略法

所谓省略,并不是把原文中的思想内容删去,而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或者有了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首先,从语法角度来看可以省去代词,连接词,还可省略非人称的或强调句中的it。其次,从修辞角度来看,对于反复出现的短语,英译汉时可酌情做适当省略。

五、结论

中国格言俗语,文学经典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若要成功地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除了要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需秉承实事求是,文化互重,事辞相称的原则,适时采用转译,增词,重复,省略等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 邵志鸿.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 卢炳群.英汉辞格比较与唐诗英译散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4]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徐珂(1996~),女,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英语专业大三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