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2017-09-01张玉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张玉海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解题策略的问题,重视解题策略的教学就成了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解题策略就是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它既是使用方法的方法,又是创造方法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数学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你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正确地选择一种解题策略来帮助实现这一创造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即解题策略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情景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参与问题的发现及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问题解决策略中,我们应注意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对课本知识能活学活用,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同一概念、规律去分析和处理多种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分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二、解题策略的应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其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一定高度的谋略以致遇到问题时得到更好的迁移,那么就很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几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

(一)熟悉化策略的应用

熟悉化策略就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熟悉的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或易于解决的问题。

例:狐貍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跃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跃米。它们每秒钟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米就设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跳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或)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米的整倍数,也就是(或)的“最小公倍数”(或和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进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已经熟悉的数学问题,这种熟悉化策略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二)具体化策略的应用

抽象的问题总是难以理解,因而也难以解决,如果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或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直观的语言或图形,则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就容易暴露出来,也就容易制订解题方案,简捷解题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

例: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甲五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此题若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就为所求,但这不是最好的解题策略。我们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由图可知,就为所求,这里不但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思想。

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怪不得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对天才儿童研究发现,许多天才儿童是借助画图解决问题,而数学上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依靠形象图形,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依靠。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

(三)简单化策略的应用

复杂问题的特征是式子结构复杂,逻辑推理严谨,问题中的未知量较多,运算量较大等。解题时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或考虑它的简单情形,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例:求的和。

仔细观察这些分母,不难发现:2=1×2,

6=2×3,12=3×4,20=4×5……380=19×20,再用拆分的方法,考虑和式中的一般项,于是,问题转换为求和的形式

原式=()+()+()+()+……+( )

此问题就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巧妙的拆分,转化为比较好计算的形式,一下子将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避开繁琐的解题步骤,还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四)整体策略的应用

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通常会从局部因素入手,尽可能地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以便将问题逐一解决。但是有些问题,从局部条件入手相当复杂,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

例: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问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

分析:如果分别求出四个班各有多少人?再求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显然很困难,所以,可以从整体看,甲、乙、乙、丙、丙、丁,要求甲、丁,可以把甲、乙、丙、丁加起来,再减去乙、丙1,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我们大致把问题分为三类:①是实际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一看到问题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可以利用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来达到的很好的迁移。②是探究性问题:通过一定的探索、研究去深入了解和认识数学对象的性质,发现数学规律和真理的问题叫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博览群书的情况下研究问题的性质,既可以拓展知识面,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问题。③是开放性问题:即在问题的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程度,它不一定只有一种答案,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在自己设定的条件范围内成立就是正确的。这类问题设计要遵循可行性,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既要让学生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调起学生强烈想要解决问题的渴望。问题设计也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解题有法而无定法,这正说明了数学问题的纷繁复杂,解题技巧的灵活多变。一个数学问题摆在面前,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几种解题策略只是平时常用的导引途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还要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