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9-01邵铸

未来英才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途径心理健康小学

邵铸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学生身心变化快,极易受到外界多方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1]。所以,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社会经验不足、文化知识薄弱,以至于孩子极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意义;途径

孩子是父母的期許,是国家的希望,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狠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当代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智能训练,即帮助小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小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个体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对于涉世不深、面临基础性发展任务的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小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发展,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他们也会现实地遇到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退缩,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异常,需要外界的及时帮助和有效干预。此外,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危机期的出现,种种冲突和不平衡客观上需要调适。学龄早期(4- 7岁)主要面对主动性与退缩内疚的发展任务,学龄初期(7- 12岁)主要面对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发展任务。如何处理这些发展任务是儿童客观面临的抉择,也是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课题。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竞争空前激烈,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效面对各种压力和烦扰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心理素质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专门的辅导和帮助。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虽然他的着眼点是5岁以前,但是也可以看出儿童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入学后的个体在成年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学校紧密相关,学校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发展发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系统性、专门性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通过他助-互助-自助的方式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儿童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在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逐渐体现了出来。人们认识到,学生的德、智、体等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参与,个人潜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也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准确性、深刻性等都将带来干扰;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发展低下,而是由于动力不足;一些小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是由于他们意志薄弱,很难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部分小学生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尤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在强化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狠抓落实“一线、一导、一托”,即以交流为主线、以关爱为导向、以好环境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推动教学教育的改革。那么,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交流”为主线,做到了解学生、懂得学生。小学生在心理上是怕老师的,如何构建“交流”这条主线,在于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关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朋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掌握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而对症下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要多给予信任、鼓励,让学生能够将内心的话向教师倾诉,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挫折,以更加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2、以“关爱”为导向,做到尊重学生、启发学生。“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剂,在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关爱”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温暖,这足以消除不良因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孩子在家里,家长给予的爱不能使溺爱、畸形的爱,而应该是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能够在爱中茁壮成长。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往往由于不良心理问题的影响,让自己逃避家庭、逃避学校,自身的价值难以让自己清楚的认识。所以,以“关爱”为导向,让学生感觉到温馨的爱、厚重的尊重感,多给予孩子空间,尽量做到正面教育。从实践情况来看,尊重学生、启发学生,是小学生敞开心扉的重要力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基础。

3、以“好环境”为依托,形成多样化教育。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基于良好的环境,积极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得到释放,尤其是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消除焦躁、自卑等不良情绪。由于小孩子的特殊个性特点,小学生需要多鼓励,俗话说得的好:“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所以,要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学生以上好学为荣;每一位小学生都有着其独特性,应积极鼓励其长处,让其看到自身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集体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下,保持健康的心态,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宝静.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07):59.endprint

猜你喜欢

途径心理健康小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