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语感教育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2017-09-01蔡丹丹
蔡丹丹
摘 要:语感即对语言的快速感悟、感知能力,语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基本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提升他们的知识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各项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学中要认识到语感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引导策略,做好学生的语感教育,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教学效率
一、语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感”二字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对文字进行阅读、分析、感悟、领会、内化等多个层次,是一项快速感悟信息、理解知识的学习活动。语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语文阅读中,良好的语感能够促进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语感强,获取信息快
语感即对文字的综合感知能力,无论是在倾听、交流的过程中,还是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良好的语感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相关信息,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提升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比如,学生阅读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对于一些常见的句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心领神会,就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含义。
2.语感强,理解能力强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认知不到位,就容易卡壳,如果学生熟悉这些知识,就能够快速理解,特别是一些表面含义与实际含义不一样的词汇,比如“明日黄花”“文不加点”“白云苍狗”,实际含义与文字表面意思并不一样,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容易产生理解歧义,降低学习效率。
二、语感教育的策略简析
鉴于语感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重视学生的语感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认知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育,还要善于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1.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认知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感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三、四年级阶段处于学生语文基础认知体系的构建时期,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能力教育,让他们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感悟逐渐掌握良好的语言文字感知。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的文字内容,也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文字的平仄关系。比如《游山西村》一诗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花明又一村(仄仄平平仄仄平)”。
工整的对仗与平仄句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与语言美,通过朗朗上口的诗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感悟深度。
2.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育
语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语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教学中我们发现同样一篇陌生文章,有的学生读得快,有的学生读得慢,有的学生感悟深,有的学生感悟浅,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受语感的影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语感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特别是对于经典的课文选段,对于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才能为他们的语感养成积累良好的基础素材。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从细微处着手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善于感悟。对于字词的用法、对于过渡句子的运用、对于段落的划分要多探究、多交流,培养他们善于抓住重点、善于领悟作者写作目的的良好认知。
3.丰富学生课下学习生活体验
语感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更是一项实践性的综合技能。除了做好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下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课下交流会话、课下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语感认知,巩固语感能力。
比如,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做到“口齿清晰”“有条不紊”“不急不缓”“符合逻辑”。特别是在描述一样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重点,运用符合大众理解能力的语言进行表达、叙述。用词既要简单明了,也要准确无误,这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感训练。
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充分的语感训练,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会更为顺手、更为流畅。写作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完善学生语感技能的重要渠道。与日常交流会话不同,写作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书面用语、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更好的锻炼与引导,对于学生的语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不断完善他们的语感技能。
4.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口齿伶俐的学生大多在生活中也快人快语、喜欢交流,会抓重点、逻辑性较强。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语感能力,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比如,我们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通过正反双方各自的论据、论证来让他们对于事物有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综合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辩论、相互竞争、语言攻击、语言反馈,其实也是对于他们语感能力的一个综合考验与提升。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