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初探
2017-09-01朱文艳英成健
朱文艳+英成健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几年前提倡的增效减负,到现在的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即差异教学,无一不是对学生十分有益的教育改革。而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同样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小学教育中综合实践课的实际情况,对在综合实践课中使用差异教学法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差异性教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因材施教的理念,他分析弟子的不同特点,有着“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的说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综合实践课程作为近年来我国在一系列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亮点课程,也与传统的课程有着巨大差别。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既是一种尝试,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根据这份纲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在小学三年级之后就必须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中。
根据纲要的要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具有实践性,即课程以活动的方式展开,而小学生则需要自身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还要具有自主性,根据现代中国教育中增效减负的要求,学习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自己,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仍然需要教师只起到协助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二、差异性教学概述
(一)差异性教学的意义
对于差异性教学,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美国学者Diane Heacox在《差异教学论——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以及Carol Ann Tomlinson在《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都曾下过定义,但三者的意思基本都一致,他们都认为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同时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都要给予满足,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使所有学生都能朝着属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二)差异教学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突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对于智力的理解。他认为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是因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且主要分为八类: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项智能相对独立,且每一项都同等重要。但由于每个人对每项智能掌握的量的不同,所以造就出了人的差异性。
2.掌握学习理论及非智力因素
掌握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大体意思是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他们适用的学习方法,那么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非常相似。
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广义上的心理、环境等因素以及狭义上的动机、情感、性格、兴趣等,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往往也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小学实践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应用
在小学实践活动中应用差异性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差异
要使用差异性教学法,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只有完全做到这一点,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建立学习档案表
教师可以按照了解到的学生间的不同差异来建立学习档案表,表内应包括学生兴趣、爱好、风格以及多元智能中的优势智能等,教师可以从这份表格中清楚了解學生的全貌,对于教师的差异性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开展前的准备
因为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且综合实践课涉及的知识面极广,所以,教师应在上课前就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本次实践课的课前了解情况以及真实水平等等。
(四)差异性、多样性的课堂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擅长的智能种类,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往往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进行展示。
举个例子,假设以“美丽的春天”作为课堂标题,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说一则与春天有关的故事、唱一支与春天有关的歌、画一幅描绘春天的画,只要跟春天有关,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展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力往往有限,面对一群学生时,具体制定出符合每个学生差异性的教学课程有着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在今后的探究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相信随着一线教师的深入研究,差异性教学的普及化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热兹万古力·阿西马洪.试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J].赤子(中旬),2013(7):144.
[2]孙加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