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2017-09-01汤婉芬
汤婉芬
摘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再好的学生难免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平等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1]
关键词:教育;真心;平等
案例一:
学生寇都生性好动,注意力难集中,学习成绩差,喜欢做些小动作引人注意,班上的同学都讨厌他,连任教老师提起他都觉得头痛,他受到了冷落。我刚转来这间学校,对他不熟悉,但在第一次班会课里,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下面是一名乖孩子刘X X和寇都的对话:
刘:就要上课了,你怎么还横睡在椅子上?
寇:我不影响你就行了,关你什么事?
刘:但是你这样做是对老师不尊重,很没有礼貌。
寇:反正老师们都不喜欢我的,我来这里是没地方可去才来的,就让我躺着休息吧。
刘同学忍不住冲了过去,一把将他拉了起来,但他不服气,马上又躺下了,就这样一拉一扯好几回。寇都大发脾气,把刘同学的书包往上一扔,扔到了阶梯的最上面,书本撒了一地。刘很生气,马上来向我报告,我当时全看在眼底了,于是想到一个好办法,先不急着过去批评他,我马上和同学们问好,他很自然地也跟着站起来和我问好。紧接着,我提出大家要互相介绍,各自可以出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进行表演。寇都一听,就来劲了,主动要求第一个出来说,其他同学对他很大意见,都不愿意听他说,但我却给了他这个机会。他一点也不怕羞,大胆地表演了讲故事。表演完毕,我立刻给以响亮的掌声,并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肯定地说:“没想到寇都同学讲故事的声音真好,表情也很丰富,如果能再投入一点,那就更棒了!让我们再以掌声鼓励寇都同学。”同学们也肯定了他讲的故事,不断地为他鼓掌。这时,寇都同学大吃一惊,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赞自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下课后,寇都主动地向刘同学道歉,并把扔得满地的书本收拾好,还帮忙摆放好课室的椅子。接下来的每一节数学课,寇都同学都不再调皮了,都很认真地学数学,还经常帮助学困生。他的数学考试还拿了A等级的好成绩。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材。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对教师产生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师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也是医治后进生心理疾病的良医。后进生由于长期落后,心灵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创伤,这就成了他们前进的障碍,光靠打骂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把后进生搞特殊化,譬如把他们安排坐在课室的最角落,放学留堂、罚抄书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自尊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从情感上接近他们,要有爱心,主动和他们谈话,慢慢地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并在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施以真心实意的帮助,慢慢地改造他们。
案例二:
学生邱靖康是班上的后进生,同学们都看不起他,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有一次邱靖康悄悄地告诉我,今天是他的生日。我记在心里,刚巧下午有一节班会课,在课堂上我邀请全班同学一起为他唱生日歌,我还亲自赶做了一个生日贺卡送给他,当时他被我这个做法所震惊,想不到老师和同学们都那么关心他,他于是高兴地站起来并有礼貌地感谢大家。我特别留心观察他,发现他每次劳动都特别积极,而且每次大扫除他总是抢着做最脏最重的活。对此,我在班上表扬了他,鼓舞其士气,增强他的自信心。后来,他上课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随便说话、调皮了,每天中午吃饭时总爱找我谈心。我虽然不是他的主科教师,但他遇到不会做的作业还主动地来请教我,我也耐心地辅导。有一次,他在作文中说最喜欢的老师就是班主任汤老师,我知道后很欣慰。后来看到他一天天地进步,真为他高兴。
这两件事给我触动很大,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老师应该蹲下来聆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心里,你会发现那些后进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坏,他们也很可爱、善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受到他人的尊重,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得到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哪怕是正眼瞧一下。因此,老师一句激励性的话语可以给他们的心田得到滋润,一个信任的眼神会使他们扬起风帆,一个拍拍肩、摸摸頭的动作会掘开他们智慧的泉水。只要我们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肯定他们的优点,就能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更是赋予我们所有教师的神圣任务。教师取得学生的信任,为学生今后改正缺点和错误打下能动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学生要根除“我不如人”、“破罐子破摔”的自卑感,重新扬起前进航行的风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大华.平等对待学生[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0):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