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7-09-01杨娜娜
杨娜娜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为目的的一种固定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同学的主动参与程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的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体验 探究能力
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决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师要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多边活动的过程,真才实学的教与真情实感的爱、真心真意的帮结合了起来,就能激起学生的内心动机和智慧。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教学评价的机制,多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建立健全考核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实施这样的考试机制,允许考的好的孩子在下次考试中担任监考官,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体验一下监考的感觉,这样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有创新精神,对于孩子们的想法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发散思考能力。
三、创建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分数看齐,教学定位在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上,这就决定了教学的机械化。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做练习巩固,考试时就能按图索骥写出正确的答案,取得好成绩。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一部流水线,教与学都是生硬、僵化的,按部就班,没有灵活性。新课改的实施促使教师抛开这种教学,实行灵活执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探究学习,锻炼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存在很多变化的因素,由于教师观念的束缚,把这种动态的因素遮掩了、忽视了,导致了教育的机械化。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不能为了教而教学,不能主宰学生,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与教学有关的方面。教学要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过程,到成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作用,教学的形式、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要求。不能孤立地为了完成教學任务,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不闻不问,结果是教与学是割裂的两个方面,教师难以教给学生,学生难以学进去,说明教学不是互动的过程,是对立的过程。要做到教学的互动,首先,师生在心理上要彼此接纳,互相理解和尊重,如果教师在心里对学生不耐烦,学生对教师讨厌,教师会懒得教,学生懒得学,对于两者来说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效果根本不能提高。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让学生信服自己,必须先降低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要俯下身和学生平等相处。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习上更要仔细观察学生,为他们认真的解答释疑。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给予他们说话的权利,不能用权威的陈旧观念让学生必须服从自己。这样的教学才够活跃和开放,学生变得活泼起来,与教师的沟通增强,教与学变得灵活起来,不再有条条框框,促进了教学动态生成。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老师应该寻找多种方式进行解决,例如数学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可以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来所知识的相对简单可以让老师更好的授课,因此必要时老师还可以用一些数学道具来对知识进行讲解,以实际的动作让孩子们感受课程的丰富和精彩。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是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新.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2(14).
[2]王灿.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链接,2012.
[3]刘春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窗/课改导航,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