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学走出去,就是一个个作家走出去

2017-09-01李敬泽

环球时报 2017-09-01
关键词:贾平凹立场变革

李敬泽

中国文学中有很多所谓的底层写作,写农民工进城的很多,但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作家立场,不是农民工的立场。过去17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3亿多。这3亿人的迁徙不仅仅是从乡村到城市的经济过程,也是无数家庭和个人的理性选择,激励他们的是一个一个家庭、一个一个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果我们想知道在几亿人迁徙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除了那些冷冰冰的数字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刘高兴——贾平凹《高兴》一书的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的立场不仅仅是作家的立场、知识分子的立场,他同时站在了农民工刘高兴的立场。刘高兴希望得到幸福,最后可能没有完全得到,但那个梦没有破灭。这样一个人物不仅仅在中国读者那里是有意义的,放到世界各国大家都能理解,都能体会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内在尊严而在生活中战斗的那种劲头。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变革。中国作家们注视着这场变革,讲述着变革中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故事。贾平凹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他所著的十几部长篇小说始终注视着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变革中,那些普通人,那些不在聚光灯下的人,那些朴实的劳动者的命运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他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中国正在这个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的读者对中国发生的巨变怀有好奇和认识的热情。反应中国现实的文学作品是他们了解中国最好的途径之一。

我们经常讲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文学又没有长腿,怎么走出去呢?对一名美国或中东的读者来说,他不会说今天我要买一本中国文学的书,他一定会说,我今天想买一本贾平凹的书,或者买一本莫言的书吧。对他有效的是一个个中国作家。所以,中国文学走出去,实际上就是真正让中国那一个、两个、三个、十几个乃至更多的作家走出去。

当然,对一位作家来说,一部作品被翻译出去还仅仅是开始。一本书成功地抵达异域的读者,需要一套复杂的机制,除了翻译,还包括媒介推广、评论分析等等。走出去是持续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对将去的那个国家有非常深入的认识。一个作家的作品以及他的形象在目标国产生影响,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不要想象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巨大的奇迹。这个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它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贾平凹立场变革
捉鱼摸鳖的人
卷首语
贾平凹的手
扬善
月迹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草地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