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管理能力和机制创新
2017-09-01杨国勋
文|杨国勋
习主席在中央网信办领导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这几年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信息化和业务管理的融合发展机制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产生以后,信息化方面的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业务管理和信息化的融合机制。以前讲业务和机制要一体化开展工作,由CEO来决定业务改革或者创新的方向,由业务部门来决定路线。信息部门或信息主管主要负责系统的开发、维护,运维分的比较清。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要考虑应用怎么和互联网搭上边,进行比较好的结合。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网络应用的发展,业务人员懂技术了,技术人员也懂业务了。
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为主要的方向,呈现外包的趋势。技术部门不再自己做信息化系统,逐步走向购买服务。各个企业也好,政府部门也好,在新形势下正在考虑怎么更好摆正位置、愉快协作。我们关注并鼓励跨界融合,业务部门更多考虑技术的问题,站在对方或者更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还得从整个企业、整个部门的发展方向上考虑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职责分工还是决定于现行的体制规定,谁来决定怎么做,谁担起主要责任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业务改革创新对信息化进程的影响
信息化和业务改革创新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化目的主要是提高效率、改进工作质量,但是想取得革命性、突破性的成长,信息化必须要和业务改革充分结合起来。业务改革往往涉及到利益格局或者分工的改变,这些改变使有些人不高兴,这种想法会影响改革的进程,甚至使得改革受阻,原来为改革设计的信息系统就会夭折。
业务改革的计划、进展情况要考虑为信息系统的开发留有足够时间,在这段时间,业务改革要相对静止,然后及时开发系统并运用在业务改革上。
我们现在考虑一体化,把改革的整个方案、想法和信息系统的进程密切结合起来,信息系统开发完成以后要通过使用体现价值,因此要针对用户需求来做。必须要解决好业务改革和信息化的关系,他们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现在更加需要从整体出发,业务改革和信息化各自做好工作,同时更多为对方考虑,把信息化顺利地往前推。
实现信息化进程所需要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也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
业务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立项当中要重视经验,如果要上项目,调研当中一定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实事求是。开发策略上要先网络化后信息化,一个单位如果现在还没联网,先连起网,把主要的问题解决掉,然后就有相对宽松的环境开展其他工作。
工程实施先外后内,联系先建立起来,先外后内事半功倍。信息数据要相互交换、开放共享。数据交换要定标准,定标准先定交换标准,然后通过平台转化,最终要达到统一标准。
管理或决策的智能化、智慧化。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要求,总体而言,智能化的第一步都要走智慧化。从管理和决策来讲,要实现全智能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自动化,从管理的角度有一定规律可寻,我们的企业管理系统,如果从自动化角度看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做法像我们现在的司法系统一样,司法系统经常讲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所有的管理决策也是第一个要知道事实情况,第二个要根据法律法规设置理论决定怎么做、怎么去管。开发信息化,实现数字化比较简单,难在将法律法规、制度、理论这些作为标准做。搞信息化要重视这一块,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和正义。法律、制度随着形势在变,所以要形成数字管理体系,要有业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
保障大数据的安全。大数据蕴藏巨大资源,如果没有安全保障,整个数据的价值就有可能被拿走。现在面临的数据安全首先是要解决大数据管理下面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的行为怎么受到监督问题。第二个是移动办公,怎么样解决移动办公中的安全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把数据信息分片化,这样系统管理员工每人做一部分,拿不到全部,做分片式的存储,然后将分片重组,保证数据不会大面积丢失。非常希望这种技术和安全保密局合作起来,很多单位的研究所都是命根子,数据如果大面积丢失,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所以这个信息分片化存储技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