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风情古朴
2017-09-01尹邦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尹邦明
肇兴侗寨风情古朴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尹邦明
风情古朴,气候宜人,加上高铁交通的便捷,每年夏季,肇兴侗寨都会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8月1日,农历六月初十。
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黎平县肇兴侗族“吃新节”,侗族同胞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祈祷五谷丰登。
走进肇兴侗寨,侗族大歌悠扬入耳,空气中弥漫着米酒的醇香,节日的味道浓郁。
风情古朴,气候宜人,加上交通的便捷,每年夏季,肇兴侗寨都会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侗寨鼓楼迎客来
夜幕降临,“侗家婆百家宴”的老板张增辉忙得不可开交,他撸起衣袖亲自为客人上菜。
桌上,除腌鱼、腌肉等侗族特色菜外,还有很多粤菜品种,张增辉解释说:“贵广高铁的开通,广东游客增多了,得考虑他们的口味。如今沪昆高铁也通了,我还准备请个沪菜师傅。”
张增辉的餐馆2014年才建成营业,虽然在肇兴侗寨算不上“老字号”,但每逢夏季,游客数量猛增,楼上楼下近20桌每天都爆满。
“夏季比其他季节的收入要高出二至三倍。”张增辉扳着手指算了算,“入夏以来,每天纯收入超8000元,这个季度就有70多万元进账。”
不断涌入的游客不仅让餐馆生意红火,更带火了当地的酒店行业。2016年,肇兴侗寨有90多家酒店,“我们整个景区里有200个门面,老百姓出租给外商,每户每年至少收入3到5万元。”肇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茂宏说。
2016年,肇兴侗寨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1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26亿元。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这些都是吸引游客来肇兴避暑的原因。”金茂宏说,除此之外,肇兴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肇兴侗寨是个养心的地方,古朴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
来自广东的游客唐晓庆一家三口,乘高铁来到肇兴,已在此游玩了两天。
“听导游介绍,侗寨里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榫卯相接,却坚实牢固,真是太厉害了。这里的民族风情让我们非常着迷。”唐晓庆表示,肇兴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很不错,他们还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天籁侗歌惹人醉
早上9点未到,侗寨寨门已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侗族姑娘小伙们身着盛装,唱着歌,举着“迎门酒”,迎接“吃新节”后的第一批游客进寨。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和悠扬动听的侗族琵琶弹唱让游客赞叹不已。
一曲奏罢,领唱的侗族村民陆秀花端起酒杯给游客敬酒。
陆秀花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是肇兴世纪风华公司的一名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到寨门唱侗族歌曲迎客,晚上在文化广场表演侗族舞蹈。
早在2005年之前,陆秀花就是肇兴镇文化站的一员。“那时游客少,演出也很少,有时一个月才有一次演出,演出后每人可分到近20元的演出费。”陆秀花说。
侗族人民爱唱歌,年过花甲的老歌师陆海英告诉记者:“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话虽有些夸张,但在肇兴侗寨却非虚言。
“进入7月以来,游客爆满,每天都要参加演出。”陆秀花说,“现在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算是有新盼头了。”
肇兴侗寨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这些民族文化,成为肇兴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受到中外游客青睐。图为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贵州图片库供图)
肇兴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在陆海英家里,来自江苏的一个小旅游团已在她家住了好几天。
从3年前开始,陆海英就把自己的房屋装修成一个家庭旅馆。如今,她家的家庭旅馆每到夏季就被预定完了。
为了让住进来的游客体验侗族生活,陆海英还亲自给游客策划一些旅游攻略。比如说侗话,唱侗族歌曲,跳侗族舞蹈,吃侗族美食,制作侗族手工艺品等等。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接到一些旅游团。”陆海英说,“一个团住上两三天就有几千元的收入。”
传统工艺迎商机
清晨,“咚咚咚……”的捶布声打破了侗寨的宁静。
染布、晒布、捶布是侗寨女性的日常事务。一大早,她们将大锅的水烧开,加入靛蓝,将布匹放进去后翻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挂在长竹竿上晾晒。
在肇兴侗寨,家家户户门前及沿河两岸护栏上,挂满了泛着紫色光芒的侗布——这是肇兴侗寨独有的景观。
由于染好的布多是暗紫色,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多数家庭门前都有一块方型石板,侗布晒干之后,老人们用大木槌在门口的石板上用力的捶砸折叠起来的布料,将布捶打得有光亮。
村民陆彦梅的一个店面在肇兴河边,只要天气晴朗,她就会把侗布拿出来晾晒。
作为侗族技艺传承人的陆彦梅,热衷于蓝靛靛染技艺传承研发。2014年,她成立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3家产品专卖店,由此走上创业之路。
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陆彦梅研发出多种纯植物彩染,将侗族豆染技艺与扎染、蜡染、刺绣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布艺旅游产品的品种。
目前,陆彦梅的合作社生产的“侗品源”品牌围巾、服饰、床上用品、手工布包等达3000余件。2016年,合作社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100多人就业。
不仅如此,陆彦梅还将采摘蓝靛、制染料、染布打造出一条体验式的旅游链。“到目前为止,我接了六七个旅游团来我们合作社体验染布,平均每人50元。”陆彦梅告诉记者,这又给她增加了一笔收入。
这一切,都源于肇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
保存完好的侗族传统村落,孕育出高超的手工技艺。侗文化是吸引游客“返璞归真”的根源,也是肇兴侗寨同步小康的不竭动力。
“绣娘”丁明焕是一名侗族刺绣传承人,自幼喜爱侗族刺绣。2014年初,丁明焕创办了自己的侗族手工刺绣公司。
由于想象丰富、大胆,工艺精致,造型古朴典雅,图案花纹丰富多彩,丁明焕公司的侗族刺绣产品远销新加坡、美国、中东等地,深受游客喜爱。
“一幅刺绣一个星期左右能绣完,能卖600元左右。以前油盐钱都困难,现在卖旅游商品每个月能收入两万元左右。”丁明焕说。
鼓楼下大歌声声,侗寨里游人如织。作为黎平县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和特色品牌,肇兴侗寨别样的风情,越发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