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2、老北京的『八』字
2017-09-01
【第二辑】2、老北京的『八』字
插图李滨声
《北京话》作者刘一达
说到老北京人,人们自然要说到北京的旗人。所谓旗人,就是属于“八旗”下的人。说到这“八旗”又不能不说到老北京的“八”字。
您得看准了,这儿说的可是“八”这个数儿,而不是算卦的阴阳先生说的那个“八字儿”。过去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所以叫“八字儿”,但这个“八字”要儿化韵。也许跟道家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关,老北京人特迷信“八”这个数儿,什么事儿总要凑成“八”。
比如说吃:老北京管会吃的美食家叫:“八方食圣”;餐饮业有“八大菜系”之说;老北京有名的鲁菜有“八大楼”、“八大居”;淮阳菜有“八大春”;最有名儿的宴席是“八珍席”;“八珍席”又分“山八珍”和“海八珍”。一般的席面儿讲究“八大碗”,还有甜品“八宝饭”;老北京的酱菜园酿制的有名的小咸菜叫“八宝菜”;点心铺的点心有“大八件”、“小八件”;此外还有“八大名酒”;评选北京小吃,也要搞“八大名小吃”。
风物景观有“燕京八景”;西山有“八大处”,即八座古刹;皇家苑林有名的是“三山五园”;道教的圣地有“三山五顶”,三和五加一块儿还是“八”。京城的工艺美术行业有“燕京八绝”;药行有“八大堂”,布行还有“八大祥”;天桥的民间艺人有“八大怪”;说相声的有德字辈儿的“八德”;演唱岔曲用的是“八角鼓”;起个地名要用“八道弯”、“八里庄”、“八里店”、“八里河”、“八里桥”;此外,还有“八王坟”;老北京的红灯区有“八大胡同”等等说法。
老北京的寺庙还有“大八庙”、“小八庙”、“内八庙”和“外八庙。所谓“外八庙”,即紫禁城外的八座庙。因诸位对京城的“外八庙”有所不知,笔者特罗列如下:宣仁庙(风神庙)、凝和庙(云神庙)、普渡寺、真武庙(又叫玉钵庵)、昭显庙(雷神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福佑寺(雨神庙)。这八座庙宇几乎都在南长街、北长街和南池子、北池子。
在老北京,居家过日子要有桌椅,迎门放着的桌子叫“八仙桌”;过去北京人写信的信纸,大都用直线分成八行,所以那会儿的书信,又叫“八行书”;老北京人正式结婚之前先要订婚,订婚的帖子叫“八字帖儿”;媳妇过门儿坐的轿子叫“八抬大轿”(八个人抬的)。
老北京管朋友的交情深,叫“八拜之交”;比喻要办的事还没有眉目,北京人会说:“八字还没一撇呢。”形容什么事儿哪儿不挨着哪儿,叫“八竿子打不着”。
您瞧,生活中有多少离不开的“八”字呀!
清军以“旗”建制亦不例外,也分为“八旗”。其实是黄、蓝、红、白四种色儿,但为了凑这个“八”字,分为了镶了边儿的和不镶边儿的,变成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其中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而在清入关之前,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有关“八旗”,还有别解。)
“八旗”制度外,还有皇族亲、郡王亲等世袭罔替的“八家铁帽子王”。满洲旗人有“八大姓”:钮钴禄氏(郎)、瓜尔佳氏(关)、舒穆鲁氏(舒)、那拉氏(分叶赫和辉发,最初都是地名)、完颜氏(王、金)、富察氏(傅)、费莫氏(费)、马佳氏(马)、章佳氏(章)。实际上是九姓,但费莫和马佳是一族,所以成了“八姓”。汉军八旗还有“八大家”,即为大清国立国建过功的八个汉族姓氏:“尚、耿、石、李、佟、祖、蔡、王”。
这儿给您补充一句:所谓在旗或旗人,并不都是满族人,还有编入“八旗”的汉族、蒙古族、回族等,例如清末陕西巡抚升允是俄罗斯族人,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是达斡尔族人。
因为这本书聊的北京话,所以再让您长点儿学问:由于早年间,“八旗”在京畿(读ji,古代靠近国都的地方叫“畿”)各地都有驻军,所以留下了“厢(应该写成“镶”)红旗”、“正蓝旗”、“正黄旗”、“西二旗”等地名。现在有些人不懂其意,“正蓝旗”给念成了“证(zheng,四声,)蓝旗”,连公交车报站也发这个音。看上去,一点儿错没有,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所谓“正蓝旗”,是整个的旗子都是蓝的。而“镶蓝旗”是镶着边儿的蓝色的旗子。所以“正蓝旗”必须念“整蓝旗”。
需要说明的是,广东人也喜欢“八”字,因为粤语“八”的谐音是“发”,说这个字有讨吉利能发财的寓意。老北京人也喜欢讨口彩,不过,这个“八”字,跟“发财”没关系。因为北京话的“八”,发音不是“发”。“八”是个吉利数,北京人喜欢“八”,跟“四平八稳”的心态、“八仙过海”的风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