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树:安身立命诚恳自由

2017-09-01

北广人物 2017年34期
关键词:老树画画内心

老树:安身立命诚恳自由

老树,原名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当下,其微博“老树画画”在网上非常火,粉丝超过了150万。其微信公众号《老树画画》,更是几乎每周都有更新刷爆朋友圈。

人生遛达一趟,不必活得响亮。

可以默默无闻,偶尔豪情万丈。

涉渡有限生涯,你说还能怎样?

且把那些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最念杭州好湖山,

可怜荷花已凋残。

秋风总催人散去,

独留老树倚栏杆。

秋夜水边独坐,不想这个那个。

一弯月儿升起,仿佛天涯归客。

泊舟江湖深处,秋水蒹葭苍茫。

只恨残月相伴,无你在我身旁。

有时觉得自己,走到天地尽头。

活着如何继续,似乎没了理由。

空山秋风吹,无喜亦无悲。

林下吹一曲,随了黄叶飞。

老树,本名刘树勇。在他还不叫老树的时候,就已有了个心结:我们迈过了一个个死去的朋友、亲人,可是,我们要去哪儿呢?这个心结,他至今还没有打开……

处江湖之远

从南开大学到中央财经大学,老树十七岁以后的人生,几乎都是在大学里度过的。从学生到老师,无缝对接。最早带学生的时候,他只比他们大五岁。闹了矛盾,还会跟学生在操场上“约架”。“我带了九节鞭,让他输得心服口服。”老树说。

老树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入南开大学,班上的同学原来干什么的都有,有知青、干部、工人,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那时候,老师绝不会管学生之间的事。”老树说,早在大学时,自己就见识过江湖是怎么回事儿了。

他把这种“江湖义气”也带到了教学当中。每年元旦,老树都要请刚入学的学生大吃一顿,一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二来增进师生了解。刚当上系主任时,老树把全系四十个人叫到一起吃饭,揣了两万现金,带了两瓶茅台酒。饭吃到最后,有个女学生拎着酒瓶,拿大杯子倒了三两白酒,要跟老师干杯。老树既高兴又心疼,“我心想,那可是茅台啊,你当喝凉水哪。”

现在老树的工作室里,还放着几桶从茅台酒厂拉回来的原浆,旁边还准备了好几个玻璃罐子,以备分给众人。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馋酒了找老树,准没错。

自由思想就是怀疑一切,这是大学最核心的部分。老树在教学和管理中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在大学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讨论的,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以被追问的。在追问的过程中,有的能得到答案,有的不能,需要依靠阅历和眼界自己去解决。但只有经历过追问,你才算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理念贯彻到实践当中,老树曾亲手创立了中财大的新闻系和艺术设计系。“在中财大这所‘以财为大的大学里,这两个专业都算是边缘学科。”老树给艺术设计系定的系训是:承担、自由、独立、创造。这也是钱理群对民国学人的定义。

老树把这八个字写到了招生简章上,他对学生只有一个要求——干活。为了让学生能安心干活,他给系里争取了最好的配置,总结起来就三条:要人、要钱、要地方。艺术设计系创立了六年,招来了六位老师,一年一个。“边缘”学院能要来一个进人的指标很难,学校曾在他的争取下,答应一次性给他三个指标,却被老树拒绝了。“进人要非常谨慎,一年招一个人,要招就招最好的。”最好的老师应该在“人品”和“本事”两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只有真正肯下苦功夫“干活”的学生,才会得到老树的“青睐”。老树曾经六年没带过一个研究生,他只挑真正想要学东西的人带,“因为大多数人是来混文凭的,这种学生出去了说是我的学生,我会觉得丢人。”

一旦被老树选中,他就会倾尽全力栽培。“一般只带一个研究生,从头带到尾。”2016年,他的研究生曾泽鲲毕业了,他跟了老树八年——本科四年、保研后先在学校干了两年活,之后又跟着老树读研究生。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评价自己的导师,“他(老树)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有一年,曾泽鲲自己开着车跑遍了广东、陕北和湖南,拍了一组让老树大呼“震撼”的作品,再见面时,老树激动地对他说,“我终于把你培养成民工了,我特有成就感!”

凝视的力量

中财大的新校区距离本部有三十多公里,老树所有的课都是在这里上的。他不开车,每天搭地铁往返。早八点上课前,他一般会开一罐雪花啤酒,再点一支烟,一来解渴,二来提神。“摄影这个东西是要去实践的,说是没用的。”老树上课不怎么听上课铃,一口气讲到累,休息一下,再一口气讲到完。“你们要学会凝视。”这是老树告诉学生们的。

“画画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他说。他经常会用画一幅画的工夫,观察一枝花,“在心里认真抚摸”它的每一个细节,虽然“自然不会因为你发生任何改变,因为自然太大了,而你又太渺若微尘了”。

在等车的时候,老树会注意马路上的缝隙,他觉得那些缝隙实在是“太好看了”。

财大本部篱笆上开得像瀑布一样的蔷薇败了时,他会难受好几天。校东门门口的爬墙虎,红了、黄了,落了几片叶子,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很少写板书,却把“凝视”二字写得大大的。

老树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纪实摄影,那时候,他以为纪实摄影能够成为撬动社会的杠杆。但是后来,他内心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在给一本书作的序言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摄影能改变什么》一文,并给出了颇为悲观的答案:什么也改变不了。

“所有人都处在痛苦之中,却总有人要仰望星空。”老树在一次演讲中用王尔德的名言解释了自己的现状。对于个体来说,最大的焦虑是要调整和这个时代的关系。表面上,老树回到了人文画中,纵情山水,天马行空,但实际上,他依然在尝试着做更多有建设性的事情。他不想只是“玩世”,或简单地逃避,“如果你自己不发生变化,那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大家调侃是为了安顿自身,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方式。这不是环境的问题。”

老树曾猛烈地抨击过风光摄影,如今他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更多地是尝试给出新的答案。为此他做了三件事:大约十年前,他在内蒙古组织了一场关于风光摄影的研讨,请了不少中外名家;之后,他又在云南屏楼做过一次山水调查;不久前,他带领十余名学生去了风光摄影的“重灾区”——黄山,拍摄实验作品。

无非诚恳与自由

诸如此类的尝试,老树几乎每天都在做,用他的话说,是“能干一点,就干一点儿”。目标是什么?老树想了想说:“目标就是死掉。”许多年来,老树始终被一种巨大的虚无感包围着。关于意义本身的追问没有任何意义,也并不存在对生活的热爱,“好多事情,你不知道的时候,你会热爱,你明白了之后,就再也爱不起来了,你看明白了,就穿过去了。”他说。

这几年,老树的画在微博上火了,也招来不少人的议论。“有人看过之后,说我还没入门,有人就很愤怒,说我画得已经很专业了,已经是在门里面了。”对于这些,老树早就学会了心如止水。不像一开始,他捡起了扔了十多年的画笔时,内心渴望交流。“当时开微博,看到有人批评我的诗不好,心里一下子觉得可能遇到高人了。就说,谢谢您的指教,请您就这张画写几句示范一下。”可是之后通常就没有下文了。老树的古文底子是叶嘉莹打下的,那一代南开人的老师多半是老辅仁大学毕业的大师。老树写诗时,脑子里最先出来的是合辙押韵的古体诗,为了不让“语言成为壁垒”,老树要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再“翻译”成通俗的白话文。

互联网的出现,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多年来的校园生活相对简单,“不一定更干净,但就是有点不一样。”老树觉得自己对这个时代能有点儿了解,就是因为微博。“一张画下面,会有成百上千的评论,一开始我每条都看,都能看晕了。老话讲人同此心,可我看这么多评论,重样的都少,这让我很震撼。”几年前,老树出了一本书,叫《在江湖》,“你们可能觉得我是在说社会,不是的,我说的就是网络。”

花儿总会开放,流水自当东流。

顺适自然就好,你又何必强求?

有时一人独坐,其实并不寂寞。

只想自己待会,别人却想太多。

朋友很少见面,见面感觉特好。

吃酒喝茶扯淡,过后却都忘了。

寒冬风雪夜,花生二锅头。

想起挺多事,越喝越发愁。

原本,画画只是老树很自我的一点寄托,“因为现实中有所不能,自己活得很小很具体,画里感觉什么都可能,在那里面你可以很大。”人生在世无非进退,老树觉得自己“进”,努力干点儿事儿没干成,那就“退”一步到画画当中。“但我骨子里很清楚,画画是自己哄自己玩,每天把自己灌醉的感觉。到了现在的年龄,体力和精力都弱了,你还想拎着菜刀出去,还没出门,就让门框给绊倒了,我现在处在这么一个状态,必须对自己有所理解。”

老树有一方印——“一个地下工作者”,因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没信号的地下室,一下午什么也不做,就满脑子没边儿地想。“那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四个字,‘诚恳自由’,人生无非诚恳与自由。”所以,如今不论人们怎么讨论老树的画和诗,老树自己都是完全不在意的。“有一天,微博上突然有一个人说,老树既不是没入门,也不是在门里,他穿过去了。”老树觉得这个人比较懂自己。和其他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不一样,无论是做老师,还是画画,老树从来不想引导别人,甚至是反感通过暗示驯化他人。“凭什么?”老树的画突然受到追捧的时候,微博每天增加四五万的粉丝,他自己吓了一跳。后来他想,可能大家都太焦虑了,太窝囊了,太没有意思了。

之前博客时代时,老树就说过,“我对博客的定义是,光着屁股满大街跑。”

老树喜欢朱新建,他觉得朱新建是饮食男女中“虚无感很足”的一个人。“早年间,朱新建当过矿工,今天下矿,明天能不能上来两说着。生命可能瞬间就没了,他的虚无感可能就是由此而来。”死亡的问题也一直萦绕在老树的心头,他曾写过一篇《死亡让我渐渐平静》,讲述多年来陆续发生在身边的关于死亡的故事。说到底,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今天。

“我几乎不考虑后天的事,顶多就是明天。如果今天有些事儿因为喝酒耽误了,那就明天把它做完。人生无常,谁知道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老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先甭管别人认不认,自己要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最重要的。

画是一种表达,和艺术本身一样,只是一种媒介,和做菜、养孩子、谈恋爱没有什么差别。“在我眼里,并没有艺术这个东西,只是作为一个行当,为了好言说,而肯定它的存在。但从经验来讲,界定在艺术之外的其他,都是有用的、务实的。所有人文学科都是无用之用,只关乎内心。”

“艺术是唯一让人内心柔软的东西”。老树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许多年来,他对“成功”二字始终高度怀疑。他担心年轻人的内心会被“成功”这一外在的东西引诱出去,然后流浪在路上。

非大有不可以大无,老树很相信这一点。老树很早以前,因为做出版,见过大钱,“当时工资只有两三百块的时候,别人拎来一百万,‘咣当’一下放在你面前。这对我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假如从现在开始卖画赚钱,过去穷得一塌糊涂,“那我可能要真的在乎别人的看法,说到底,人性是不能被考验的。”

如今,无论是画画还是教学,老树十之八九都服从自己的内心,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负责任的意识很强。”他不再希望通过努力改变什么,但会踏实地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设,在寻找自身的完满性和具足性的同时,为生长出温良,填一把自由的土。

据《中国新闻周刊》王璐/文整理

猜你喜欢

老树画画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苍鹭与老树
老树当风叶有声
老树的绿指甲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老树也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