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7-08-31刘锦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习题课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刘锦明

摘 要 物理学科对于发展学生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以科学思维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复习课,着力点是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习题课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习者在学习物理或学习物理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而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改进知识整理的方式形成物理观念

在片面追求教学成绩的指导思想下,现在有相当多的复习课“知识整理”环节的内容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型,就是把每章的知识进行事无巨细的整理,学生只要进行机械式的听、记、写。长期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知识整理,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滋生倦怠心理,阻碍了学生对本章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这样的知识整理其实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物理观念。所谓物理观念就是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是全脑开发,除了左脑的语言文字、逻辑关系、词汇、数字等,同时也使用的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韵律、节奏等。将“思维导图式”知识整理长期应用在复习课上,可以让学生更快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编典型例题培养科学思维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也不是进行简单的习题讲练,要避免复习课上习题化的倾向。有些复习课我们看到,教师精心挑选了有梯度、有层次、有代表性的习题,课堂上老师每一类题目进行了分析推理、技巧归纳、规律总结,课堂上师生互动顺畅,学生答题髙潮迭起。其实这只是一堂习题课,它并没有把平时相对独立习题进行整理和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的复习课很难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思维。下面仍以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复习课的“习题讲练”环节谈谈习题设计的体会。

例1 如图1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杠着同样的包裹前进。这里的木棒可以看成如图2所示的杠杆模型。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2上补完杠杆的五要素。

(2)小明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F1没能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小明抱怨木棒后面的重物G太重了,这里“重”的真正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3)如图2所示,F1作用在A点省力吗?这是什么杠杆?

(4)小红同学认为不管什么力作用在如图2所示的A点一定省力,对吗?说说理由。

(5)如图2所示,OA=20cm,OB=5cm,物重G=100N,則拉力F1多大?

(6)如图2所示,F1始终竖直向下,在杠杆匀速逆时针转动时,拉力F1的大小怎样变化?

(7)妈妈叫小明把两袋质量相同的米分别加在如图2所示的杠杆的A、B两点上,假设F1大小不变,杠杆还能平衡吗?如果不平衡,怎样使杠杆重新平衡?说说具体做法。

(8)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中手对木棒的作用力大小是关系是什么?木棒对肩膀的压力大小是关系是什么?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设计以上样例的目的是,通过一个整合的习题把有关杠杆的知识和规律应用作了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掌握有关杠杆的各种题型,同时让学生对杠杆的整体知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控的能力。

所以设计“习题讲练”环节要精心选择习题。具体的操作如下:教师要选择很多具有典型性的习题,选择的原则就是这些习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要尽可能编制合成一道习题,这一道习题尽可能击中复习的主要知识和规律,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上的样例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的,复习课上长期进行这样的习题讲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科学思维。

3改变实验复习呈现方式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考查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实验新题型不断出现,灵活性更强、尽可能的动手可操作的体验性更强、与生活联系STS实验的试题增多了。鉴于此,初中物理复习课都会设置“实验复习”环节,常见的很多课堂的实验复习只是练习做题,这些实验习题都是从各地中考试卷中挑选出来的具有很髙质量的试题,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如样例一所示的习题是课堂上常见的例题。

3.1样例一:“习题式”复习

例2 图3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选填“A”或“B”)。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___的速度。

(2)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判断小球动能大小。小球撞击物体B的过程实际是一个_____过程。

(3)实验中多次让不同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

(4)小华同学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

由表2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表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质量/速度)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

(5)小东同学看到小球推动木块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就说机械能最终被消灭了。你认为小东的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

但是这些实验习题由于试卷分数的安排并不能让学生回顾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髙学生全面的实验探究能力无从谈起。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这里设计如样例二所示的“问题链”方式进行复习。

3.2样例二:“问题链”复习

例3 如图3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谁?

(2)木块的作用是什么?從功和能关系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3)若小车具有的机械能为0.5J,撞击后木块移动了80厘米,试求木块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大约为多少?

(4)斜面的作用是什么?从研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的方案上说说。

(5)如果木板平面完全光滑,按照本实验的设计方案还能完成实验吗?如果不能完成,说说完不成的理由。

(6)实验时木块被撞出水平木板导致实验无法完成,怎样改进使实验能够继续完成?根据如图4所示给出的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你给出一条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7)如图4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木块两次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8)用小球完成该实验有什么弊端?应该怎样改进?说说具体做法和理由。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当我们设计的实验复习流程是将题目转换成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教学问题”,并使之成为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问题链”时,实验复习流程便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沿着问题情境去思考和探究,也就给了学生一条可以攀登的、递进性的问题阶梯。因此以“问题链”方式呈现的实验复习更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师除了在复习课上要强化中学核心物理素养教学,还必须从物理实验中夯实核心素养、合作教学等方面提出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使复习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物理素养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余友煌.如何在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2] 熊宏华.摭谈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J].教师教育论坛,2016(10).

猜你喜欢

习题课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习题课应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