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实践

2017-08-31曾贵苓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型本科

曾贵苓

摘 要 国内技能型应用本科专业在各大高校相继开展并实践,《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以项目驱动式模式对教学进行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了更好的技能应用、团队合作等诸多能力,紧跟时代步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了有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 项目驱动式教学 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中,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再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了,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合都较为突出。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了它在教学效果上的历史突破和重要意义,笔者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上参与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以实体控制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为框架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现场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文就以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施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激发。

1优化的需求与目标

1.1从教学大纲来看

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学生今后深造考研必备的知识模块,因此对于本科生的教学,我们对理论的重视程度仍然放在首位。对于涉及的知识模块,只做到了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电路,然后上机仿真,验证电路图的正确性,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动手焊接制作实物,这样一来部分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渐渐就变成了抄袭,不仅失去学习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也没有把握了,往往不知道学为何用。

1.2从实验教学来看

之前都是采用实验箱搭电路,以验证方式进行。但是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实验箱的使用频率及维修不及时会导致学生在搭完电路没结果时,草率的将原因归结为实验箱有问题,加之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有限,不能每组都查到,往往实验效果很差,久而久之学生实验环节干脆放弃。

1.3从考核方式上看

之前的理论、实践和平时成绩为7:2:1的比例,卷面考试比重很大,滋生了考风纪律日益松散,再加上上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也不能做到公平合理,进而出现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的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考核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建立,一届一届传下去,对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将带来严重的打击。

2优化教学的构建与运作

2.1任务的选取

(1)项目的选取原则:①依据教学内容,重点突出。②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是学生日常生活所能体验到的。③项目之间要有层次感,循序渐进,保证项目制作的成功率。比如数字钟的制作项目,整个制作分为三大模块,涵盖全部知识点。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制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键控0-9数字的显示,其中编码有实验箱辅助完成,译码显示做出实物并调试完成。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成品上继续制作0-59(0-23)计数电路,即时、分、秒电路制作,小组成员两两合作完成。第三阶段,制作1Hz秒脉冲电路,为上述成品提供脉冲时序。并将上述制作中的时分秒联合起来调试。整个项目贯穿全部内容,环环相扣。

(2)典型项目。结合课程内容,根据选取原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拟按以下分项目进行实施,如表 1 所示。

表1:典型项目一览表

2.2教学实施过程

2.2.1分组完成任务, 自主资讯实施

在最初的探索阶段,我们的小组也是存在的,但是似乎只是简单的合作关系。经过一轮一轮的实践,我们总结出具有鞭策作用的小组学习法。将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个别多出来的7人组或单独一组),实验台以及设备也一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放。学生在明白实践任务后就可进行小组讨论,得到方案后给指导教师检查一下方可开始实验。商讨好方案的小组先离开座位去实践,剩余小组就会加快节奏,往往都是不甘落后的。

一开始部分小组不够积极,上课听讲不认真,导致全体成员落后,一次两次实践过后,基本上上课都能集中精力听老师的提示,积极投入到资讯阶段,可以及时的商讨出方案。

2.2.2裙带式考核,随机抽查检验

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是教师演示,学生机械的模仿,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模式下仍然有很多同学不肯动手,看着别的同学做一下,似乎做到心里有数就行了。但是我们通过一种裙带式的考核方式后,每一个学生都变得积极起来。我们的检查是每个小组随机抽取成员随机抽取当天任务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演示,并提出一些理论问题,达不到要求的小组所有成员再共同努力,互相指导,确保随机抽取的成员都能达到合格。每一次的实践时间有限,如果担心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可以提前到实验室做。我们对于检验的小组会按照任务完成时间、任务完成质量给与评分,评分将作为实践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这种检验方式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既让每一位成员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又培养了小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还能分担实训中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的难题。

2.2.3 循序渐进的综合实训,缺一不可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训中,数字钟既作为最终的实训项目,也是一直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任务。如图1所示,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图1:数字钟结构框图

在逻辑门电路中我们知道了芯片的基本常识、验证了逻辑芯片的功能、测试了基本参数;在组合逻辑电路中我们完成了键控0-9数字显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在时序逻辑电路中我们完成了0~59(0~23)加法计数显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在振荡电路单元我们完成了1Hz多谐震荡器的制作与调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步加深。在综合项目数字钟的设计、制作与调试中就必须6位同学共同来完成了,分别两两组合担任时、分、秒,因此,要想能完成数字钟项目,小组成员的作品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成员的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数字钟的失败,谁也不愿当那颗导致全盘皆输的棋子,因此从一开始的实训中就得积极主动认真的完成每一个环节。

2.2.4优化成绩结构和比例,公平合理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考核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实践和平时比例为4:4:2,理论为教学知识点的卷面考试,实践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绘制、电路板的布局和焊接、测试效果,比例为3:3:4。平时成绩也由三部分组成: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的书写,比例为 4:3:3。虽然这种成绩的算法结构复杂,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但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公平合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各取所长,只要认真努力,最终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2.3实践与提升

基于优化模式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上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应用所学进行实践创作。在各项技能大赛的大环境下,不管是对学生个人锻炼还是整体学风的建设,从这批学生中挑选的佼佼者在经过教师的课后拔高指导,加上自身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执行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均能在比赛中胜出。凡参与竞赛或取得一定成绩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都会被知名公司高薪聘用,进入公司后更是迅速提升。有着如此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环境,时时激励着后届的学生的争相赶超。

3结语

经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无论是从学生在校的成长还是就业后的跟踪,都大大的超越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良好的改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中不再感到迷茫,能做到对未来心中有数,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走上工作岗位也是水到渠成,基本都能在短期内有大幅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施竞文.项目式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实践——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5(2):105-106.

[2]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苹.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型本科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