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7-08-31赵小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赵小飞

摘 要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要求的束缚,小学班级管理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管理水平与能力不足及科任教师放任不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是造成班级管理困难的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我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班级管理经验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1班级管理的含义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成功的班级管理。而所谓的班级管理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是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把一个班的所有或多数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实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保持心灵零距离的思想。

2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思想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很多地方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教师工作业绩衡量的指标,这就导致了班主任滋生分数第一、排名第一的教学理念,在分数和排名的压力下,班主任过分重视课堂教学、考试成绩,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后进生,根本就不重视课堂管理工作,或者只有在班级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办法应付。轻视班级管理理论方面的学习,只会打骂与处罚,而班主任闭门造车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连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2.2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受传统的赫尔巴特“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模式的影响,班主任在管理理念上偏向于控制型,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内在要求,学生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对班主任惟命是从。在大多数农村中学,各种管理机制如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级公约、奖惩制度、竞争机制等都是存在的,但有些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无实际内容,有的有内容但无法具体操作,有的在操作中有所偏失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感及对各种制度的不尊重。

2.3班级管理缺乏活力与民主

团结友爱的班级风气,可以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肥沃土壤,使他们能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为班集体争光。但一些班主任在任用班干部时没有经过学生的民主选举,而是采用直接任用的方式,致使许多学生不服从班干部的管教。特别是在“三好生”以及 “优秀班干部”的评选中,大多数班主任不和学生商量,而是自作主张内定名单,造成同学们与班干部间的对立与抵触情绪,认为班干部就是老师的“狗腿子”、“跟屁臭”或“传话筒”,致使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失去威信。

2.4缺少与家长、学生及任课教师的沟通

很多班主任往往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从而忽视其它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三下个方面:

(1)忽视与家长的沟通。在农村,大多数班主任认为家长没有文化,或者只顾着挣钱,对孩子关心甚少,便从不与之联系,甚至把对学生的不满发泄到家长的身上,对家长横加指责。有些家长因害怕被教师指责也不愿去学校,这样长此下去,班主任就彻底失去了家长的协助,对学生的管理出现了两个极端:在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学生回家后又放任自如,致使自己对学生苦口婆心的努力与付出付之东流,学生不良的坏习惯依然反复出现,屡禁不止。

(2)忽视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有些班主任比较高傲自负,以为自己是班主任,其他教师就要听从他们的指挥安排。在班级一些重大事项上,缺乏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不愿意虚心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以至于决策难免失误,师师关系紧张。家长与任课教师就好比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失去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利于班级的良好发展。

(3)忽视学生的自身力量。小学生是能动性的个体,充满朝气、富有活力,表现欲强。他们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努力地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去做,有时甚至还会帮班主任解决一些小问题等等。但是很多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缺少办事的方法,难以独立地完成事情,所以班级管理的一切事情,都自己包办。

2.5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工作态度和工作量的评价,而忽视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评价。

(2)注重工作结果的评价。学校领导往往根据班主任所带班的学习成绩、出勤率、卫生、纪律状况来评价班主任。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将主要精力放在常规管理上,至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如何培養学生的独特个性、创造精神等则无法摆进工作日程。

(3)评价指标过空或过细。

(4)评价方法单一、僵化。主要由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导致了班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

2.6偏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没有贯彻全面育人的方针。而且考试仍是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分数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们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管理,学生较少拥有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权利。应试教育只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束缚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许多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就被老师一刀切,认为成绩上不去,其他再好也枉然,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将其特长扼杀在摇篮里。

2.7缺乏班级凝聚力与榜样作用

作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成员组成,并且他们应该拥有共同的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现在由于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小学班级里的同学自我社会意识不断增强,而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就被分成了几个小王国,各自为政,各行其事,而学生也就缺乏较强的集体归属感和思想凝聚力。而与此同时, 同学们缺乏优秀榜样的学习与追随,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想影响下,优秀的只看得起优秀的,而后进生只能与后进生为伍,班级被划分问两个极端,给班级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3班级管理的解决策略

3.1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与管理理念

班主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平时多参加学习与培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教学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及班级管理能力,能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与模式,使学生信服,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与榜样。

3.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管理班级的前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322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没有一人参与过制订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67%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过或见过计划或总结,58%的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必要让学生参与。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选择与参与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机会,让其明确学生在班级中的权利与义务及违反规则应该受到的处罚。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3.3创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认为班级管理要做到民主化,千方百计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我认为班主任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商量,与学生对话,尽量做到集体表决。比如,开学初制定班级计划和班规的时候,班主任应让学生一起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对于学生中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创造和谐氛围,从而激发更多的同学为班级发展献言献策。这种由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班规如何处罚等”与单纯由班主任制定的相比起来会更加周密完善,详细具体,切实可行。此外,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学生就很愿意去遵守和维护,即使犯了错也心甘情愿接受处罚,这样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有效的转化成了学生的内在目标。

3.4多与家长,学生及任课教师沟通与联系

联合多方力量,全员管理。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借助和团结其它一切教育力量。

(1)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利用家长的配合来管理好班级。定期召开民主开放式的家长经验交流会,以谦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里的表现,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建议。

(2)班主任要注意调动任课教师的管理积极性。细心关注任课教师在班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情,班主任都应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提高任课教师的信任,使其积极投入管理,发挥他们的教育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能为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班主任要善于关注社会这个大舞台,并从中挖掘教育因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促发展。比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让他们真实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力量,懂得尊敬长辈的道理等。最后,依靠学生自身力量管理班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谈到班级管理时说:“普通学生能处理的事,班干部不用做;班干能处理的事情,班长不用做;班长能处理的事情,班主任不用做。”

3.5完善班级评价体系

班级及班主任评价是对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化等问题。一方面班主任常常以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一方面,班主任仅以学生现有的表现评判学生。认为好的学生总是好学生,差学生不会变好。用这种“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可能被泯灭。

3.6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为主

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法为主的占14.3%,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個体,再差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多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与兴趣,让其发光发热。

3.7树立优秀榜样学习作用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比、学、赶、帮、超"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往往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喊得最响亮,激励的效果也最明显。班级中的学生总会有优、中、差之别。发挥榜样的力量,班主任就要重点对优秀学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树立榜样的过程,也是弘扬班级正气的过程。要张扬声势,造气氛,介绍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分析其成长的原因,号召同学们向先进看齐。

4结束语

总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诸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开辟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其内在需要,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层次,真正体现出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1(11).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J].漓江出版社,1993.

[3] 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1(11).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