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树立三观

2017-08-31王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王明

摘 要 在二十一世紀,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建造者——青年大学生,正在逐步成长。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新时代所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当代人们的“中国梦”能否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大学生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三观的基本概念

所谓“三观”指的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三个方面:

首先,世界观是指当代大学生对世界的基本见解和基本概念各不相同,可以概括为唯心主义和唯物论两个根本对峙的世界观。

其次,人生观是指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人生目的及意义的理解和根本理解,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世界观影响了人生观,但是也受所处环境、社会和阶层的部分影响。另一方面,在大学时代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观,且身处不同的阶层,也有不一样的人生观,但都会因世界观受到影响。

最后,价值观是指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下,在了解事物价值的基础见解上,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价值取向及排序。在日常生活中,高校辅导员便是在校大学生来往最多的教师,并且高校辅导员的个人素质、涵养、学问等都对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辅导员对在校大学生“三观”的影响因素研究,就显得极为紧急与首要。

2高校大学生三观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三观”的混乱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与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次数日已渐增。一方面,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建议和方便,网络既是学生获取信息、交流和购物的平台,也是大学生自己学习实力进步、增强自身健康及品德素质的重要路径。然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充斥着黄色、赌博、有毒信息和网络暴力,崇尚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观念,甚至有些思想和价值观相互矛盾和冲突。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会形成特殊的自身人生观念。由于大学生自身对网络的认识不到位和自身甄别力不足,在网络面前难以做到趋利避害,这给当今的大学生带来了颇多负面因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絮乱。

2.2改革开放转型期间产生的不正之风对当代大学生“三观”形成冲击

从社会经济地不断增长、人们生活质量与环境逐渐改善,人们思想观念也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新景象层出不穷。但有的地区的发展也出现了巨大差异,收入分派的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情绪,自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三观”产生相反、质疑的作用。

3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不仅负责当代大学生的管理辅导工作,还负责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重任。高校辅导员从属在校党政管理部门行列,且从属专业高校辅导员行列,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多种责任,决定了他们职位的重要性,他们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管理负有责任,同时又对当代大学生做思想上的教育工作。他们的工作目的只为服务学生,管理学生,为社会创办的高等学校教学目标而服务。

在大学期间,在校大学生的习惯、生活方式都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离开父母、高中老师随时随地的照料,在外独自成长。大学为在校学生的成长给予了相应的空间和优美环境,他们的性情也会进一步发生改变,他们自身的意识将会快速形成,但在校大学生的“三观”还不够成熟,在相当多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压力面前,他们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容易动摇,坚守不了自己的信念。

4高校辅导员促进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对策探讨

4.1全社会应建立健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良性机制

首先,提升网络管制,抵制丑恶现象。网络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雅、不道德的言语和动作必须处理,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空间,处在一个积极乐观、文明上网的网络环境。

其次,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考评体系。倡导多劳动、劳动致富的看法,建设劳动光荣的理念,使在校大学生人生真正意义的理解为自身负责任、负得起社会责任,并为社会付出,积极回报社会。

最后,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各种不良言论和行为用法律法规的方式加以严惩,守住社会道德底线,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4.2学校应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特点的“三观”教育的途径

学校应对在校大学生的“三观”起到指引的作用,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保持积极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道德建设。学校应抢先占领网络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加大力度宣扬雷锋精神和典型事迹,为在校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逐步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应在校大学生特点的科学考评体系和奖励机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4.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以大学蕴含的精神标准为导向,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三观”。以大学蕴含的精神理念、优秀品质、高尚道德、思维方式等因素改变在校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促使在校大学生“三观”的建立,以大学精神的凝聚力、渗透力、熏陶力、约束力等,增大在校大学生“三观”的培养、传承学校的精神、发扬学校的文化、扩大学校的领地等。

参考文献

[1] 陈茂松,宋佳馨.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5):58+70.

[2] 张励仁.大学生“三观”教育系统建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18-19+22.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智能化的“世界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