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浅探
2017-08-31胡秀花
胡秀花
摘 要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通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就制定规划、建立考评及激励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对兼职教师的选聘考核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其中占有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非常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在校生越来越多。建设一支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的关键还是人才,即教师。当下,我国高职院校需要这样一支师资队伍:专兼结合、适当流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建设这样一支师资队,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办学单位和用人企业共同努力,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从政策层面和学术思想动态看,全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因为问题的长期积累,建设成效和高职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表现在:
1.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和职称结构看,队伍呈哑铃型分布,形成年龄和职称断层,看不到好的发展情景。
从性别、专业、“双师”比例结构看,女性教师比例居高不下,“双师”比例居低不上,专业课教师尤其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紧缺,专职实训指导教师比例偏低,这些现状与高职教育需求严重不符。
1.2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不达标,有的20:1,更有甚者超出30:1。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16:1差距很大。
由于数量少,教学工作量就高,自我学习提高的时间自然就少;出于多种原因,学校在教师教育和培训提高方面的工作难有实效或难以落实,造成教师个人教学和科研能力踯躅不前,个人发展受限,严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1.3师资队伍流失严重
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条件普遍较差,工资福利待遇也不高;和企业比,高职院校的工资福利更是低得可怜,市场效应的必然结果就是高学历、高水平教师流失。
1.4师资队伍缺乏特色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师资建设规划与实施的入口或抓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没有特色,直接导致师资队伍无从有特色。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千篇一律,课程体系千篇一律。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近几年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探索,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以教师为中心地位的职业教育思想
师生与实际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提高高职教育的保证和关键。首先,学校管理层要转变长期以来“重科学,轻技术;重管理,轻实践”的思想,从而带动师生员工确立以教师为学院办学主体的观念,形成尊重教师、服务教师的空气,为教师业务提高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教师也必须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和发展前景,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事业心: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上良好形象,把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2制订科学的师资建设规划,健全和完善稳定师资队伍的政策与措施
(1)应从素质、数量、学历、职称、实践等方面入手,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抓好结构调整和教师培训。
(2)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既可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又带动在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大对现有师资的教育培养。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对在职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每个教师都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包括专业方向、开课及开新课情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实践教学、参与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等,从而使教师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4)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工作情况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评判,由学生评教、教研室评价、系部综合评价和教学督导评价等几部分构成并分别进行。引导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参与科研立项,参加教学竞赛,并根据成果表现打分。评价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评议结果与教师交流,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和改进教学。
(5)健全激励机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革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名师工程,对名师及教学骨干在分配上倾斜;探索高职教师职称评聘机制;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
(6)建立专项基金。政府主管部门和办学单位应设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在经费上给予保证。
3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力度
(1)建立教师轮训和实践制度,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才可能了解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实到教学中;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此举也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在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上,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和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教师应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肩挑,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也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实训室过程中,要求教师自行安装调试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3)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展,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必将积累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学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院内已有的科研开发机构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与社会实践和到社会企业中兼职,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展产品、转化科研成果等,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并及时地将企业一线学到的东西带回学校,充实课堂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4)做好规划,大力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外引工作。外引和内培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两个主渠道,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要始终着眼于“双师型”,多途径引进人才。首先,要依托院校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以有关政策为保障,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这类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把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受学生欢迎的,从实际效果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同时应加强其教学技能、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内容的培养和引导。其次,在接受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时,对在工程技术岗位工作过、有实践工程经验的,应有所倾向或优待政策。第四要花大力引进兼职教师,聘请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社会上蕴藏着一大批刚退下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企业干了几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高职教育来说,这不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5)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积极鼓励教师自身增强双师素质的同时,学校应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进修等方面所有倾斜,促进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不应该以学历、学术成果为主导,而应重视教师本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教学技能的评价
4加大对兼职教师的选聘和考核力度
外聘教师是职业教育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也是缓解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但是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容忽视,一是要严格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严格把关、注重考核;二是政府或高职联盟建立外聘教师信息平台,扩大外聘教师的选择范围和提高双向专业对口;三是外聘教师一旦聘用,应尽可能地保持相对稳定性,以减少流动过频繁对教学秩序和质量的影响。
总之,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庞雜的系统工程,牵扯到诸多方面,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持续的投资。高职教育教师的培养过程十分复杂,受地域、学校、时间、专业及个人情况很多因素影响,还涉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及学校发展特点认真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真正把师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吴俊培.高校师资管理研究论文集[C].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2.
[2] 张铁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3] 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