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校园诈骗原因及预防建议

2017-08-31孙斯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预防诈骗高校

孙斯嘉

摘 要 目前高校校园诈骗案件在大学校园中已成为仅次于盗窃案件的第二大多发案件。千万高校学子联系的是全国千万个家庭。通过对高校校园诈骗的研究,构建一套完善有效的高校校园诈骗防范体系既可以有助于加强高校校园治安管理,提升学生防范意识,防止学生上当受骗,阻止不法分子对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侵害,更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 高校 诈骗 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选题背景

学生们与外界的交流中,无论是在学术交流层面还是与外界沟通处理事务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校园的对外开放性大大提高,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极大的隐患。许多发生在高校校园中的问题不再是纯粹的校园管理问题,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高校校园诈骗就是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使得研究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辨别高校校园诈骗的能力,如何防范高校校园诈骗犯罪的发生以及如何应对校园诈骗犯罪便具有了重要意义。

2现状分析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过关于高校校园诈骗的发案原因。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的钟玉彬教授从当前大学校园内诈骗案件的类型、特点以及预防对策三个方面,阐述对于高校诈骗案件的理解和建议。上饶师范学院的张逸老师通过几起校园诈骗案实例从案件危害的严重性;作案的流窜性;动机的复杂性;作案的反复性。上海交通大学的欧阳世泉和王健研究指出,根据对近年来高校校园内犯罪案件数据的统计,公共场所贵重物品遗失、钱财诈骗、非机动车被盗这三类案件已成为现今高校校园内发案率最高的三类案件。他们认为,高校校园诈骗案件的常见类型主要有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现场诈骗,传销诈骗四种。

国内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研究也已经逐渐成熟,本篇文章立足于学生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校园诈骗的原因并提出面对校园诈骗我们该如何应对并解决相关问题。

3高校诈骗频发的原因

3.1大学生思想单纯,警惕性差

现在我们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年龄上成年,但思想上距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大学生在离开家上大学之前,社会经验十分匮乏,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又渴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来证明我们的存在感。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些弱点,利用花言巧语,骗取大学生的信任,骗取财物。

3.2高校校园管理存在疏忽,安全措施不到位

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愈加紧密,高校逐渐实行开放式办学制度,但是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入校检查不够严格,校内寻防松散,导致不法分子混入学校实施诈骗熊行为。同时大学校园区域广阔、学科专业众多、人员组成复杂,加之部分专业学院教学楼实施迁建、扩建工程,校园安全防范措施更难落实,特别是晚自习和节假日,校园管理更是松懈。由此可以得出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防范措施不到位是高校诈骗案件发生重要的因素。

4高校诈骗案件的常见手段

4.1利用推销手段进行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学校情况和社会情况了解不足的弱点,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行各种产品的推销。例如学习资料,生活用品,电子产品这些普通商品,更为严重的是电话卡,信用卡这些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的物品,在窃取账号信息后,进一步侵犯同学们的个人生活,拨打骚扰电话,发送各种商业广告等等,令人头疼。

4.2网购诈骗

网上购物以方便、快捷、经济、商品种类丰富等优势,逐渐成为大学生应用最多的购物方式。但是同时网上购物也因为其商品真伪难辨,第三方机制不够健全等弱点,容易变成诈骗犯罪的温床。有很多诈骗分子通过网购的渠道,用各种手段逃避网监部门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制约和监控,利用有些大学生贪小便宜的心理,对其实施诈骗。

4.3假冒身份,骗取钱财

此类诈骗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作案人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有意接近行骗对象,故作热情、大方,更有甚者,自称公安部门,骗取他人信任,伺机作案。笔者的亲戚(化名小李)曾接到过自称公安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的内容是小李的家庭泄露,导致银行账号密码泄露,现在公安局这边要冷冻期银行卡账号,要求小李授权。小李开始并不相信。其后,诈骗分子详细的说出了他的家庭信息,包括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等,小李对此深信不疑,信以为真,按照骗子的指示在提款机进行操作,最后诈骗分子成功窃取小李银行卡中一万余元人民币。

4.4网络交友诈骗

有很多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时,忽略了网络安全问题。一些诈骗分子便利用这个弱点,利用一些交友软件,聊天室等假装和你产生好感,聊天十分投机,借机骗取你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行为。谎称自己缺钱,向你借钱,汇款过去之后你会发现之前和你称兄道弟的好友凭空消失了。更有甚者,在网络上骗取你的信任之后,将诈骗行为转移到线下进行,此类事件多发生于女生身上。騙子利用花言巧语和不切实际的承诺以及女孩子对真挚感情的渴望,见面之后,劫财。劫色、绑架,性质极其恶劣,对受害者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4.5虚假招聘诈骗

诈骗分子借机设下骗局,他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传媒或户外宣传栏发布招聘广告放入方式吸引学生报名,但在收取了报名费、中介费后便逃之夭夭。

以下为笔者对诈骗发生时间段及不同种类诈骗事件的比例所绘制的图表(如图1、图2)。

图1:学生遭遇诈骗的时间分布

图2:高校诈骗类型状

5高校诈骗案的防范对策

5.1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诈骗案件,多数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识能力较弱造成的。高校应当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使校园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由于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自我保护意识弱,警惕性低,容易受骗,所以在高校防诈骗工作中,学校和有关安全部门应侧重对于大一新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开展途径有学前教育、安全课程培训、校园宣传等,内容要强调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诈骗手段的识破和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等,尤其强化其遭遇诈骗后的报案、报警意识。

5.2加强人格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很多校园诈骗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急于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陷入骗局;思想过于幼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正确判断是非,容易轻信他人所说;价值观不成熟,贪图便宜,急功近利。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5.3突出保卫和管理职能部门效能,加大破案力度

高校保卫和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担负着保卫校园安全和管理的责任,在高校诈骗案件频发的背景下,应当高度重视,加强校园和宿舍出入管理工作,强化校园巡逻盘查力度,坚决将诈骗分子拒于学校门外。保卫部门应与公安机关紧密配合,对已经发生的诈骗案件一查到底,尽量追回学生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各高校之间信息共享,尽可能多地掌握诈骗分子的活动规律和作案手段,以便进行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打击。

5.4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网络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既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知识技能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资源,建立完备的校园安全网络机制。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计划。学校教务处在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制订教育计划,明确教育内容,组织网络安全授课,定期考核效果等。

参考文献

[1] 张逸.对高校校园诈骗案件的剖析及防范对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 杨中英,李敏.高校诈骗的特点与原因分析——来自某高校抽样调查的发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3] 钟玉彬.浅析当前高校诈骗案件的类型、特点及预防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2).

猜你喜欢

预防诈骗高校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