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超越

2017-08-31毛宽海李梦楠

党史文汇 2017年7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苏联道路

毛宽海 李梦楠

突破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一味地抹杀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在保持发展的同时没有照抄照搬,而是批判地学习。正是如此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于不败之地。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两大实践即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密切联系,研究两者间的内在衔接,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

一、苏联模式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影响

苏联模式对我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产生了很大影响。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借鉴既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上,又体现在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上,但是由于我国和苏联的具体国情不同,导致我们在学习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因对苏联模式的认知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对其界定也就众说纷纭各有见解。相比较而言,学者周新城和梅荣政《 关于苏联模式研究的两个问题 》一文中见解较全面: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的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即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內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经济上,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政治上,坚持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形态方面,苏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二是具体体制、机制方面。在经济领域,实行国家所有制,掌握全国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权力集中于单一的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导致企业无自主的经营管理权,生产效率低下。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否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苏联模式包括一整套互相联系的战略思想、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针。黄宗良教授在《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将苏联模式的特征集中概括为8个字,即“八重八轻”“三个垄断”,这就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其特征,其中“三个垄断”是久加诺夫提出的,即苏联模式的问题就是3个方面:政治垄断、经济垄断、思想垄断。其基本特征进一步可以从以下3方面集中概括:其一,苏联在经济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其二,苏联模式在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其三,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文化管理体制,其集权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对文化部门的控制,党中央的某些部门控制思想文化领域,突出表现为党的领导人的言论和思想被看作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方面苏联模式的产生是由于沙皇俄国专制主义的影响。学者林治华指出:“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国家,而经济文化落后是中央集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苏联的经济文化也十分落后,同时又因为苏联长期的党内斗争,使得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轨道。另一方面苏联在建设初期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残酷打压,面对这一严峻境况苏联以其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国防重工业,通过集中的方式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另外斯大林的个人因素也不可忽视,当时在苏联国内存在严重的个人崇拜。总之,苏联模式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它的产生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深刻分析我国国情,认为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只能分两步走。当时我国外无独立,内无民主,只能对外先打败帝国主义的入侵,实现民族独立,进而在国内清扫封建专制残余势力和思想,实现人民大众的自由发展。期间,我国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方针、政策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然而到了建国初期,我国面对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首先,对于走一条什么样的建设道路还不是很明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在具体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不能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个明确具体的方向,而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取得辉煌成就。因此,党中央为保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发展基本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全方位隔离,而苏联对我们伸出了援手,对此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政策。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参照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领导作用的报告指出各部门的方针计划政策都要经过党中央方能执行,这就形成了党中央对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最后,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的其他方面也产生影响,建国初期我国的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所以党中央在派遣留学生去苏联学习的同时,邀请苏联专家来我国指导。期间我国的工业科学技术、农业技术和自然科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二、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批判

建国初期,我国在各项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受到苏联模式影响,导致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进程走了些弯路。对此早期领导人虽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病,但实践中并未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新时期,邓小平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刻认识和反思,曾提出:“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机构体制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有好多体制问题要考虑。”他早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认识到我国在借鉴苏联模式中所犯的错误,对其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

经济制度方面。苏联在列宁领导时期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经实践证明该政策符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状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转而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国家控制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考虑市场运行机制,经济的协调运行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进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领导和管理。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弊端突出表现为经济管理的高度集中化,国家对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针对苏联模式经济体制方面的弊端,首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是什么、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邓小平在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后提出我们要从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的发展模式。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问题上,他提出要破除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范畴,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范畴的思想樊篱。邓小平曾经讲到,“我们以前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是学苏联的,搞了计划经济,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则不能再讲以计划经济为主。” 苏联的计划经济忽视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从而导致国内的经济建设混乱,为此我们应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实际,实行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苏联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