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预备技师培养模式
2017-08-31王春光李海霞
王春光+李海霞
摘 要:预备技师班教学目前还没有固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都是主旋律。本文重点对如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预备技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索。提出在预备技师班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首先要完善合作机制,还要充实合作内容,完善考核制度,除此之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企业课题也会对预备技师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预备技师 校企合作 完善机制 过程性考核
校企合作,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职业教育在市场导向下发展的必然方向。而预备技师的培养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是职业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用人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预备技师培养中建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实践略有所得,感觉到要把几个关键的问题处理好,才能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持续性发展,下面就这几点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完善的建设校企合作制度是前提
搞技师教育,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因为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师不是合格的技师,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是技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保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是走出校园搞教育的第一步,笔者所在学院在加强内涵建设初期,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处,并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当时预备技师作为新兴事物,其建设过程备受学院重视,各系各专业均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高管等指导或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这些专家参与了专业开发与建设、教学计划制订、教材开发、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等教学全过程。并且确定了校企合作中学生的订单培养、定向培养、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项目,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确立了“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三步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课过程中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培养。校企合作建立技师工作站,借助在学院挂牌成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从校企合作组织形式、资金与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谋求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教学过程和体制上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渐建设完善,直至打造出共育人才、齐抓共管、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良好局面。近年,笔者与本市某模具有限公司合作,针对13级技师班30名学生,以模具设计制造为项目研修切入点,进行“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备技师第一学期,在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课题实训,逐步将合作企业的产品纳入教学课程设计中,作为典型案例和知识载体。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情境的一体化学习环境、以实际生产任务为情境的生产性实训环境、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情境的企业实习环境。比如在和秦皇岛开发区某模具企业合作过程中,校方教师从企业生产的产品中遴选了十余款用在编写生产实习工作页,这些工作页以产品加工的工艺过程为主线,从中提取技能点和知识点。
第二阶段。预备技师第二学期,在企业进行项目研修,由專业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汽车零部件模具的部分设计、制造、装配与维修课题,这些课题同样来源于企业生产任务,将这些任务引入创设的生产情境之中,实现实习教学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用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些课题较第一阶段的课题更复杂、专业性更强,并且相关辅助工艺更多,这样对学生综合养成大有好处。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职业规范,这不仅促进了师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也将消耗型实训转化为效益型实训,从而实现了教学和生产双赢。
第三阶段。预备技师第三、四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员工,学生在这期间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享受企业员工福利,履行员工义务,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企业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效率意识和职业素养。本地区的一家大型轮毂企业,目前是笔者所在学校企业顶岗实习的最大基地,每年容纳近千名学生实习,学生在岗位上接受企业严格管理,同时,在生活上接受学校专职教师的帮助和管理,他们解决了企业短期用工问题,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了一定收入,在心理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社会资源。
二、丰富的校企合作内涵是支撑
依托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交替过程,学校与企业的环境交替过程,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专业教师与技术师傅角色交替,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企业认知、岗位体验和顶岗锻炼的大融合,实现因材施教和因岗施教的灵活开展,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落到实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博硕光电、秦皇岛索特模具、老虎重工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与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容,不管是在校学习阶段还是在厂学习阶段,都开设基本素质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同样也重视综合素质的养成,通过应用文撰写、体育与通用素质、现代企业管理等人文素质课程,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渗透教学实施过程当中,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设计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endprint
三、健全校企联合考核制度是保证
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的考核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同来完成,校企双方分别制定评价和考核办法,独立地实施评价与考核。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两个方面并行,因其考察侧重不同,内容也各有特点。企业考虑学生是否能成为自己员工,学校则考虑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我们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制定了课程评价标准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综合考核方式,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专业研修课和实习课过程性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学习项目的情况,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操作等方式进行。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过程性考核以项目为考核基本单元,按照学生完成产品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期末考试主要以笔试、职业技能鉴定考证等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工艺及编程理论的掌握情况、机床操作等综合能力。学生必须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凡项目过程性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重修,重修合格后方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补充
1.校企合作,参与新产品研发
以“技师工作站”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拿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拿进企业课题,拿进企业管理制度,走出去联络学生实习、组织技术交流、开展技能培训等。笔者所在学院技师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成立已有两年,开展实质性合作企业已有10余家,其中包括河北港务集团某公司的创新工作室、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室等。与这些工作室合作的课题为技师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內容。技师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真正承担了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任务。
2.搞技能比赛,以赛促练
以技师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契机,培养高技能人才,在预备技师班学生中择优参加各类省部级技能大赛,并与教改教研紧密结合,用技能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教学改革效果,同时将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题内容,并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推进预备技师班学生技能提升。在这个提升过程中,企业的参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数控技能大赛讲,到去年为止已经举办了七届,每届的竞赛内容的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这些竞赛试题也是命题专家走访许多家企业,从这些企业的典型产品中提取典型特征,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探讨最后产生。这些比赛推动了校企合作,成为校企合作的催化剂。
五、小结
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根据地域和经济状况不同,校企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活跃,企业合作热情较高,制度方面也灵活许多,而内地则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来发掘合作契机,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发、创新预备技师班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智慧,齐超.解放思想,以多种形式实施校企合作[J].职业,2014(17).
(作者单位:王春光,秦皇岛技师学院;李海霞,北京市斐克百纳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