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教学实践报告

2017-08-31高朕栋

教育界·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第二课堂

高朕栋

【摘要】针对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而高校又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专业发展教育”等问题,以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实践教学经验为依据,探讨持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案例教学;第二课堂

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超600万,而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超800万人,是十年前的1.4倍。面对如此数量级的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基于这个考虑,自2013年开始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公选课,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逐渐明确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式,课程也深受学生喜爱。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全校公选课自2013年3月起开设,截至2017年6月共开课7个学期,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7个学期选课学生总人数为1248人,其中528名学生成绩评定为“优”,406名学生成绩评定为“良”,106名学生成绩评定为“中”,55名学生成绩评定为“及格”,153名学生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比率分别是42.31%、32.53%、8.49%、4.41%和12.26%。从比率分析,学生对该课程是很重视的,优良率高达75%;从近1/8的不及格情况来看,少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全校公选课共16个学时,分8次课,每次课2个学时。根据8次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涉及8大方面,即概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成功学原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

概论部分需要1个课时,内容主要有时代特征、高等教育形势、无边界职业生涯、助力人生发展、提高时间效率和实现自我价值等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知识部分需要3个课时,内容主要有职业的基础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

其他部分各需要2个课时,除讲述主题内容以外,还辅以测试、课堂作业和交流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的实践体会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得到很多深刻体会,主要集中在以下七点。

(一)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很肤浅,需要普及职业方面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当问及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时,大部分将职业等同于工作。当讲述完职业的定义及相关内容后,学生还是表现出有很大收获,第一印象就增强了对课程的兴趣。由于学生对职业的认识相当欠缺,系统讲述后学生的感受颇多,可见给学生开展职业教育非常必要。

(二)学生对测量量表和测量结果表现出极大兴趣

测量量表包含从自我认知到职业匹配的多个方面,进行测定时学生绝大多数都很认真对待,尤其是对结果特别关注,说明学生都想通过测定来更加认清自己。正是学生对与职业有关的测量和测试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逐渐有了自我认知意识,寻找自身特点并匹配相关职业的观念得到发展。

(三)学生所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主要依靠专业发展,主动规划意识不强

在提到职业生涯规划时,学生所表现出的则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常常听得到,陌生的是不知如何规划且规划不能立即有效果。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意识,基本上停留在专业发展阶段,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当迫切。

(四)学生对择业就业方面的内容给予很高的关注度

十余年的学习就要有结果了,自然会受到高度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恰恰说明以前给学生讲述的很少,择业就业对以前的学习目的指导得不到位。其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具体招聘案例对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

(五)学生对成功学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尤其是教学案例

学生关注成功学正说明青年人积极上进的天性和特征。当把成功作为一门学问展示给学生的时候,也真正唤醒了学生对成功的正确理解和深入认识。尤其是案例教学更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动因和真谛。

(六)学生对经典理论和知识普遍喜欢和接受

经典理论涉及多个方面,如MBTI人格类型理论、六业一体理论、职业个性理论、“周哈里窗口”理论、职业生涯路线图等。随着这些理论在学生中的深入,相信会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涯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今后长远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七)不及格学生的比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选课不上课

学生不及格几乎都是因为两次以上上课不请假不到课,可见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只为增加学分的观点还比较普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宣传,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到自己的需要,相信会大大降低不及格率。

四、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经过反复教學实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改进,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通过不同方式全程跟踪学生到课情况

针对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不够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凑够学分,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教学组成员采用灵活的方法加强课堂管理,如改变传统的点名方式,变点名为小作业、小笔记、小测验和小问答,提高了学生到课率。

(二)通过穿插方式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针对理论教学略显枯燥,吸引力不强这一问题,教学组成员采用经典理论带动基础理论,采取基本概念拓展式教学,采纳学用结合方式,如用专业测量表代替理论教学,用感悟交流代替普通教学等,极大提高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通过不断扩充和浓缩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针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教学组成员在教学方法的丰富上和教学内容的提炼上很下功夫,如以讲义为线不以讲义为主,加强综合信息知识教育,围绕知识重点广泛汇入最新信息,扩大课程的涉及面,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等。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建议

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的情况,结合教学体悟,提出六条政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编制适合学校特点的教材

启动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教材编制项目,弥补教学无教材的状况,形成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更新机制,进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化。

(二)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教研室或挂靠相关教研室,对学生持续不断地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与就业指导和专业发展高度融合,纳入学生全程教育,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

(三)资格证书考取与继续教育

组织教学人员考取相应资格证书,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不间断地接受职业发展方面的继续教育,做到紧跟时代进步,持续改进教学,勇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沿。

(四)应用案例教学和典型引导

运用案例教学能够增强教学吸引力。在选取经典案例的同时,还要树立学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典型,最好是每个专业都要有,并且还要不断地增加和丰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形成文化的基础。挖掘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很强作用。

(五)运用现代先进的测量工具

建立专业的职业测量工具平台,方便学生测定,科学指导学生加以应用,进而唤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强烈意识。时代在飞速进步,科学先进的测量工具能够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现自我和规划自我。

(六)丰富第二课堂的相应活动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系列活动,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比赛、就业能力比赛等。除了教学、教育和引导以外,学生自我教育、互鉴互学也很重要。通过持续不断地组织相关活动,引起学生重视,甚至共鸣,这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赵新凭.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彦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