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卡神话何以延续?
2017-08-31张延陶
张延陶
命中注定,美国归来的布列松与游历世界的罗伯特·卡帕会在1947年的巴黎相遇,他们一起将马格南图片社赠送给了世界,而莱卡毫无疑问就是忠贞不渝的信物。
几年后,布列松在香榭丽舍大街记录着平和的瞬间,地球另一端的越战战场上,一颗地雷却让卡帕的生命在40岁终结。炸不烂的莱卡保存了其留给世界最后的宝贵遗产,而布列松依旧拿着莱卡M3相机,记录着黑与白的辉煌。
伯乐、千里马与莱卡
在莱卡相机诞生之前,昂贵的价格、不可调控的光圈快门,以及需要随身携带的巨型底板,令攝影这门艺术被束之高阁。
莱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9年的“克耳纳光学研究所”。年轻的卡尔·克尔纳凭借其无畸变的消色差光学设计,生产出了无畸变的消色差目镜,进而生产出了品质出众的单筒望远镜和显微镜。
由于连年的操劳,克尔纳英年早逝,时年29岁。彼时的恩斯特·徕兹是这家企业的合伙人,同时也是工程师,于是企业顺理成章的归于恩斯特·徕兹。
他承担起了继续发展的重任,并成为企业的领头人。企业也随之更名为:恩斯特·徕兹光学研究所。
由于早期的精密仪器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资金投入,这在普法战争时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即使困难重重,徕兹依旧凭借其多年的专业经验以及卓越的领导才干帮助企业渡过艰难时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用于光学领域的产品种类日益扩展,幻灯机、双筒望远镜和许多新的其他科学仪器也纷纷加入了徕兹公司的产品行列。这也导致徕兹的企业销售数额累计从仅1000件左右,飙升到了1910年的15万件。
此时的恩斯特·徕兹光学研究所开始涉足电影领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当时在光学巨擘蔡司郁郁不得志的奥斯卡·巴纳克被徕兹招入麾下。
被委以重任的巴纳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由于当时的电影胶片无法做到各个批次都保持一致的感光度,因此他在1913年决定自己做一个使用同样电影胶片的小型胶片测试装置。就这样,莱卡相机的雏形诞生了。
D-DAY的11张照片
一战结束后,徕兹去世。徕兹二世继承了公司。他首先面对的考验就是决定公司命运的董事会——是否生产这种便携的相机。
反对方提出了许多否定投产小相机的意见,除了对小底片型相机的发展前景持有疑虑之外,其中还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些销售商当时积存了大量摄影用的玻璃干版片,以防通货膨胀。如果生产出可以使用35毫米胶片的优质小型相机,价格便宜的35毫米规格的胶片定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已买入的现有规格的摄影干版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和销售损失。
然而坚定的徕兹二世选择了支持巴纳克,开启了莱卡相机的生产线,时间定格在1924年。
当年,徕卡相机就投入试生产,并于年底完成了第一批用户的交付。但正式开始投产时间一般被认定为1925年,在那一年的春天,徕卡相机首次在莱比锡博览会上向社会公众亮相,在这次展会上,许多观众对尺寸如此小巧的照相机感到惊奇,但也有许多观众对它的可用性表示怀疑。
历史上,每一次产品的变革都会在既得利益的保守与实用主义的坚持中往返拉锯。然而战争的到来,加速了莱卡的成名。
当罗伯特·卡帕在西班牙内战用莱卡相机记录下那个被子弹爆头的士兵后,外界对莱卡的质疑之声陷入死寂。
自此,莱卡相机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它的无坚不摧与摄影师的坚毅果敢几乎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残酷,甚至是在盟军攻克诺曼底的当日。
尽管由于卡帕的疏忽,大量登陆日的照片被显影液毁掉,但是存世的11张照片依然将莱卡推向了巅峰,即便此时M3还未诞生。
莱卡自由列车
二战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将德国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板上。但恰恰是德国的莱卡大量的记录了二战,还通过“莱卡自由列车”拯救了大量的犹太人。
希特勒在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徕兹二世开始收到无数犹太人雇员的求助,并因此开展了一连串拯救工作,主要是“聘请”犹太人作为徕卡驻海外员工,并以此为由送他们离开德国从而免遭迫害,后人则称之为“莱卡自由列车”。
随着战争态势的升级,被自由列车运送出境的已经不单是雇员及其家属,甚至包括了莱卡的零售商也都一律“被聘请”。大量的犹太人被送往美国、欧洲甚至是远在东亚的香港。
除此之外,莱卡在世界各地所设置的办事处还会帮助抵达的员工寻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则会提供生活津贴,还赠送每人一台徕卡相机,让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变卖维生。毕竟在那个年代,莱卡是战争中的硬通货,一个美国兵愿意用1000只香烟从德国女人手中换一台徕卡。
但是对于自由列车的存在,莱卡公司总是三缄其口,低调谨慎。直至一位出生于美国加州后移居英国的犹太人通过仔细研究,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莱兹家族最伟大的发明:自由列车》一书,才令这一善举公诸于世。
莱卡公司凭借着其专业、严谨的技术为摄影艺术制定了规则。即便在如今电子化时代,机械结构的莱卡依旧可以在单反、无反盛行的当下独树一帜,朴实无华。
徕兹家族更是凭借着他们济世、自省的品行,令莱卡仅凭一款功能并不与时俱进的相机,就可以俘获万千摄影师的初心,百年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