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专家郭子仪

2017-08-31薛宁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郭子仪陛下

薛宁

郭子仪是历经四朝的大臣,又是手握重兵的将领,这样一个人通常会是皇帝最忌惮的对象,一不小心就很可能被杀头或流放,甚至连家人也会跟着一起遭殃,但他不仅没有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反而活到了80多岁,他究竟有什么秘诀和法宝?

自古以来,皇帝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的感情往往非常复杂,一方面需要他们出力保家卫国,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屡建功勋,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有了这种心思,帝王对良将是又爱又恨,一旦发现他们有一丝不好的苗头,甚至是听到关于他们的不良传言,就会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将那些为自己保江山的人毫不留情地杀掉。郭子仪作为唐代宗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他是如何令疑心颇重的唐代宗对自己放松警惕的?

事實上,唐代宗刚刚登基时对郭子仪颇为猜忌,他担心郭子仪功高难制,遂罢了他的官,封他为“肃宗山陵使”,为唐肃宗守陵。很明显,唐代宗想向郭子仪传达一个信号:朕不愿再让你掌握兵权了。郭子仪察觉到之后诚惶诚恐,当即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己绝无二心。

尽管唐代宗很不情愿重用郭子仪,但此时的唐王朝正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朝中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他不得不召回郭子仪,令他官复原职。郭子仪非常明白,皇帝重用他是迫不得已,只要他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他非常小心谨慎。

郭子仪赶走进攻长安的吐蕃之后,唐代宗封其为尚书令,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封赏。尚书令就是首席宰相,在唐朝按照惯例,这个官职是专门空缺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所以大臣们都不敢再担任这一官职,以示对唐太宗的尊重。于是,郭子仪两次上书推辞,他说:“臣不过是个小小的武将,怎么敢乱大伦呢?”他坚决辞掉了这个职位。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郭子仪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因此他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唐代宗表面上对郭子仪恩宠有加,屡次为他加官晋爵,还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郭暧,以此笼络示好,但郭子仪知道,皇帝对自己一直没有放下猜忌之心。

与此同时,在唐代宗身边伺候的宦官鱼朝恩发现了唐代宗的心思,他暗想:“倘若能抓到郭子仪的把柄呈报陛下将其贬官,如此一来陛下的心腹之患便去掉了,陛下必定会对我另眼相看,更加重用。”于是,他暗中指使一帮人把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掘开,造成墓地被盗的假象,试图激发郭子仪的怒气,进而抓住他可能露出来的把柄。一时间,此事在长安城闹得沸沸扬扬,人们都说:“这一定是鱼朝恩暗中指使人干的。”朝中的公卿大臣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生怕郭子仪盛怒之下闹出事端,称了鱼朝恩的意。事情越传越厉害,最后连唐代宗也知道了此事。

这天,郭子仪入朝时,唐代宗主动问起此事,郭子仪当即跪下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常有的。如今出了这事,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了上天的谴责,并非人患所造成。”

鱼朝恩本想借着盗墓之事扳倒郭子仪,没想到郭子仪居然不上当,最后只得不了了之。后来,鱼朝恩觉得郭子仪这个人很有见识,值得笼络,便趁郭子仪立功回朝的时候,邀请他同游章敬寺。

当朝宰相元载跟鱼朝恩素有嫌隙,他派人暗中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没安好心,他打算这次在寺里暗算你,你可一定要多加小心!”郭子仪的属下也忧心忡忡地说:“这个鱼朝恩平日作威作福、仗势欺人,这次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将军,您可千万别上当!就算要去,也一定要多带些随身护卫。”郭子仪笑着说:“我是国家的大臣,只要陛下没有下令,鱼朝恩不敢杀我,你们就放心吧!”说完,他便带着家童去赴约了。

鱼朝恩见到郭子仪前来非常吃惊,而郭子仪却像个没事儿人似的,笑呵呵地将属下的话告诉了鱼朝恩:“如今外面谣言纷纷,都说你要害我。我想,哪会有这种事呢?所以我只带了家童前来赴约。如果确有其事,也免得你动手时还要煞费苦心地布置一番。”

鱼朝恩听了之后又羞又气,他抓住郭子仪的手说:“哎呀,倘若我遇到的不是像郭令公你这样厚道的好人,这种谣言实在让人不能不疑心!”就这样,鱼朝恩打消了对郭子仪的敌意,也不再处处与其为难了。

公元775年(唐大历十年),郭子仪入朝后返回镇守的汾州。在入朝时,他曾向朝廷推荐一个县官的人选,但没有被批准,他的一些幕僚对此极为不满,有的人甚至直截了当地对郭子仪说:“您功勋卓著、德高望重,如今推荐一个小小的县令都不准,也太不像话了!”郭子仪笑了笑说:“自兴兵以来,凡是藩镇武臣所推荐的人,朝廷无不听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一个幕僚说:“明摆着的,藩镇武将保护着驻地,朝廷为了嘉奖他们,才对其推荐的官员委以重任。”郭子仪摇摇头说:“大错特错!恰恰相反,这是因为陛下不信任他们。”众人闻言都愣住了。郭子仪接着说:“陛下担心这些武臣会闹事,所以不敢得罪他们,对其提出的要求会尽量满足。如今我向朝廷推荐一个县官人选,陛下以其不可用而未批准,这说明陛下不以一般的武臣来待我,他很信任我呀,诸位应该向我表示祝贺才对。”听了他的一番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心服口服,他们觉得郭子仪看问题深刻全面,果然非比寻常。

郭子仪晚年赋闲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妻妾们从来不用回避。一天,卢杞突然来拜访郭子仪。卢杞是唐德宗朝有名的奸相,曾出现在唐史《奸臣传》中,但当时的他尚未出人头地。当郭子仪听到仆人通报说卢杞来访时,他当即命令所有女眷一律退到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并再三告诫谁也不准出来。等卢杞走后,妻子不解地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从不避讳我们在场谈笑,为何今日却如此慎重,难道这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郭子仪回答:“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同时又是个小心眼,睚眦必报。卢杞长得很奇怪,半边脸是蓝色的,就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爱笑,如果看见他的长相,必定会忍不住偷笑一番,这么一来,卢杞势必怀恨在心。日后他一旦得志,我和你们还有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

后来,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看不起他的人,一律被他抄家砍头,哪怕当年只是对他说过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也会被其置于死地。只有对郭子仪一家,卢杞似乎大有知遇感恩之意,认为郭令公非常重视自己,对其子孙也网开一面,没有加以陷害。正是因为郭子仪的先见之明,一场大祸才被消弭得不着痕迹。

公元781年(唐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终年85岁。他下葬时,唐德宗亲往安福门哭送,并赐谥号“忠武”。按照礼仪制度,郭子仪的墓葬应有一丈八尺的高度,但朝廷特意将墓葬又增高了十尺,以此彰显郭子仪的盖世功勋。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他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身系天下安危近30年,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对于其他人来说,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样样俱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而他的部下也有数十人因功位至将相,可以说郭子仪不仅名满天下,而且福寿双全,是历史上罕见的得以寿终的功臣。

郭子仪之所以能与众不同,没有落到被抄家斩首、株连九族的悲惨下场,完全取决于他能通过别人的性格准确地判断、把握其心理,从而让自己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猜你喜欢

郭子仪陛下
“大唐保镖”郭子仪
下期预告 “大唐保镖”郭子仪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国王陛下的畅销书
陛下
以德报怨,终将化敌为友
为何称“皇帝”为“陛下”
短文三则
郭子仪教子无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