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2017-08-31徐满曹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7期

徐满+曹艳

【摘要】高校校史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策略,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校本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改项目“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JB09。

一、高校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史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历史發展过程中经由一代代师生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包含高校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人文环境等典型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具有鲜活生动、感染力强和时代气息等特征,能够从高等教育这一侧面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高校校史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德育资源,以其为载体,充分发掘利用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高校校史文化的导向价值

中国高校的校史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是十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从微观方面来看,高校校史文化是高校在自身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由一代代的师生共同创造和积累的,经过时间的洗礼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它包括大学的办学精神、治学理念、人文环境、校风、学风、教风等多个层面。高校校史记录了前辈师生追求理想、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光辉事迹,展现了老一辈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这些生动事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导向功能是巨大的,给后辈师生以巨大的正能量,能够有效引导师生找到自己前进的精神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一名理想远大、品德高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优秀青年。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高校的发展史也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史的缩影,高校的发展壮大与国家、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相连。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可以让广大高校师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身在时代变迁中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使其继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革命传统,树立对国家、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师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高校校史文化的塑造价值

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这种历史文化深藏于高校的机体之中,塑造出高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形成特有的人文环境氛围。这种融合了高校办学传统、办学特色、教育理念的精神特质和人文环境氛围具有持久、平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师生的意志品格。校史教育通过这种特定的人文环境氛围在无形中塑造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帮助广大师生实现对自我精神、心灵的塑造,树立起对学校、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脊梁。

(三)高校校史文化的提升价值

以校史文化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提升价值。其所蕴涵的精神内核,是一所高校一代代师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所形成的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体现了高校自身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高校师生在学习校史和参与校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兼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在参与多种形式的校史文化建设、校史教育、校史宣传的实践过程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就会受到校史文化精神内核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激励,在内心深处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思想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引导,思想政治修养于无形中得到提升。

三、发挥高校校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路径选择

(一)重视校史文化研究,发掘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校史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加强校史文化研究是发掘高校校史文化底蕴,弘扬大学文化,传播育人精神的基础,是发挥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出发点,加强校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应健全校史文化研究机制,将校史文化研究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高校领导应该充分重视校史文化研究工作,明确校史文化研究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将校史文化研究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发展规划,并强调研究工作应努力发掘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其次,学校要积极搭建校史研究平台,建立一支稳定有力、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校史文化研究人才梯队。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校史文化研究所或研究室,可以挂靠到校史馆,也可以单独编制。鼓励师生从事校史文化研究,通过增加经费投入、设立校史研究专项基金等方式,形成“校内外全校上下、师生校友齐心协力、研究校史的有利局面”。

再次,丰富校史文化研究成果形式。高校应鼓励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史文化研究,研究成果不应拘泥于论文、专著或者研究报告等传统形式,应鼓励开发微课、MOOC、音乐、电影等多媒体形式的研究成果,努力提高校史研究成果的质量,让校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易于内化,不断发掘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用价值。

(二)建设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校史文化包含大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校本素材,编写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本校史读本,开设校史课程和开展校史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切实提升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编写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本校史教育读本。校本校史教育读本是校史教育的基础,其内容不仅要涵盖学校的发展历史,还要包含学校的精神内核和思想财富。校本校史教育读本的编写人员要准确把握校史的特点与脉络,在编写时要有意识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力求精确,在表达方法上要“叙”“议”结合,避免“流水账”式的记录,要以事件为脉络,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度解析,让师生全面了解学校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

2.开设校本校史课程。通过科学设置校本校史课程,可以将校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校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要将校本校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学校可以选择单独开设校史文化选修课,也可以将校史教育与“两课”或者形势与政策课相结合,在“两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中增加校史文化教育内容。

3.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校史教育活动,彰显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提高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开展校史文化展、校史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校史文化,更好地感知校史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开发校园历史文化遗迹,建设校史文化环境

高校的校园人文景观是其独特性的重要符号,它是融合了大学历史文化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鲜活生命体,优美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广大师进行陶冶、调适和激励,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润物细无声”之中。因此,管理者应重视校园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努力营造校史文化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内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例如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景观和物品等,要妥善保护,完善历史档案,编写校史教育资料,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到校园外的校史遗迹。在历史变迁中,很多高校几经迁移,一些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遗迹往往在校园之外,将这些历史遗迹纳入保护开发,建设校外校史教育基地,对于见证高校成长历程,激励后辈学子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史人文景观建设。校史人文景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另一重要载体,在体现校园历史穿透力和文化感染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管理者在設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方案时应多方论证,综合考虑学校特色,兼顾现实与未来发展,注重营造符合学校特色的建筑、雕塑、铜像、石碑、模型等经典元素,努力营造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航天类院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充分体现了航天特色,使用空间站名字来命名学校主体建筑,建设“钱学森广场”,树立钱学森铜像,设立“长征”火箭和“天宫一号”比例模型等,大力宣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充分将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相融合。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青.利用校史教育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2(0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