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维修过程中的轴承维修
2017-08-31杨铸刚
杨铸刚
【摘要】轴承是现代机械設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做好轴承维修,对延长机械设备应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尝试在分析轴承常见故障类型的基础上,探讨轴承维修措施以及维修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轴承故障;轴承维修;专业技能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最为普通的零件,但也是最为重要的零件。其通过自身的中心作用,支撑轴上机件的正常相对运动。由于轴承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处于长时间持续运转的状态,损坏率相对较高,在机械设备故障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一旦轴承发生故障,将会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甚至会造成机械设备其他方面的故障。
一、轴承故障类型和维修措施分析
轴承故障具有多样性,根据故障类型深入分析故障原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处理,是保证轴承得到有效维修的前提。在实际情况中,轴承出现的故障和相应的维修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轴承运转面剥离。这是轴承在载荷旋转时,内、外圈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相互剥离,呈现出鱼鳞状的现象。产生剥离的原因通常有载荷过大导致滚动疲劳,安装过程中侵入异物、游隙过小等。维修时应考虑重新研究使用条件、游隙和轴承周围设计等,进一步检测轴和轴承箱加工精度,检查安装方法和润滑方法。
第二,轴承发热变色。轴承在高温状态下持续运行时,轴承滚道轮或滚动体以及保持架的颜色会变黑或变蓝,进而烧伤无法旋转。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轴承游隙过小、轴承内的润滑不合格、载荷或预载荷过大,以及滚子偏斜等原因造成的。维修时应适当增大轴承游隙,改善轴承受热性,检查润滑剂种类和注入量,并防止定位误差。
第三,轴承出现裂纹。所谓裂纹是指轴承的滚道轮或滚动体产生裂纹,如继续使用将发展出更多裂纹。产生裂纹的原因比较多:轴承的冲击载荷过大或过盈过大、轴承自身或其使用的钢材存在质量缺陷、安装侧精度不良如拐角圆过大、安装时没有用专用装配套筒而使用铁制棒直接敲打导致卡入杂质异物等。维修时应检修轴承材质和使用条件,设定适当过盈,改善安装和使用方法,以及考虑使用润滑剂防止摩擦生成裂纹。
第四,轴承锈蚀。轴承表面局部或全部生锈,滚动体呈现齿锯状锈迹。出现锈蚀通常是因为保管使用不当,一是密封装置失效使得水分、酸溶液等杂质浸入轴承,二是使用的防锈剂剂量不足,三是使用时手直接与轴承接触。维修时应强化装置的密封性能,定期检查润滑情况,适当添加润滑油脂,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轴承。
第五,轴承保持架破损。由于装配或使用不当、力矩载荷过大、润滑不良等原因,轴承保持架可能会产生变形,甚至铆钉松动断裂,加大了其与滚动体之间的摩擦,让滚动体卡死不能滚动。维修时应着重检润滑剂的种类和用量、装配方法、使用方法是否符合要求,重新检测轴和轴承刚性,必要情况下重新选择更换保持架,或者更换轴承。
第六,轴承蠕变。轴承蠕变是轴承的外径面或内径面打滑引起轴承变色或造成镜面,使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发生卡壳。通常情况下,造成轴承蠕变的原因主要是表面配合处过盈量不足、轴承运转时的异常升温、套圈不够坚固、载荷过大使滚动面通电等。针对轴承蠕变的维修,需要重新设定过盈量,检查轴和轴承箱精度。
第七,轴承卡伤。所谓轴承卡伤,即轴承套圈挡边与滚子端面存在擦伤,令其表面粗糙,并伴有微小溶敷。产生卡伤的原因主要有:润滑剂量不足或润滑方法不对、轴向载荷过大使得挡边面断油、滚子偏斜及滚梯滑动过大等。维修时应着重检润滑剂的种类和用量,设定适宜的预压,并强化轴承的密封性能。
二、轴承维修的其他事项
(一)维修步骤
轴承维修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轴承的拆卸。对于可分离轴承的拆卸,只要将其内圈和外圈分离即可;对于不可分离的轴承,则可从阻力较小的轴承圈入手逐步进行拆除。拆除后还要进行润滑油处理,避免轴承被氧化腐蚀。
其次是轴承的清洗。拆卸下来的轴承,要先通过粗清洗清除轴承上的粘着物和润滑脂,再通过精清洗去除油污。
再次是轴承的检修。要对轴承异物、游隙、保持架磨损情况、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状态、轴承内部润滑剂等方面做全面详细的检查,找出轴承故障的原因,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措施进行维修。
最后是轴承的安装。正确的安装是轴承正常使用的前提。维修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轴承的机构和安装要求,熟悉技术要点,尤其要注意轴承的安装方向,因为部分轴承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安装时装反的概率较高,一旦装反,对机械设备的工作运转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要选择在相对干燥、粉尘较少的环境中进行轴承的安装,以降低异物入侵的概率。
(二)维修制度
做好轴承的维修和保养,使轴承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维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建立健全轴承维修制度,使轴承维修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应在维修制度中明确轴承的维修周期、维修措施、保养措施、技术要求、维修效果等事项;严格落实维修制度,以求最大限度维护机械设备正常运转,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维修人员专业技能
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对轴承维修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维修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偏低,对轴承知识和维修技术的掌握不到位、不深入,以致机械设备在发生轴承故障时,难以正确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维修质量不高,维修效率较低。因此,应提高对维修人员培训和考核的重视程度,普及轴承维修方面的知识,完善相关维修技术,使维修人员能够以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加纯熟的技术来应对轴承故障维修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轴承维修是机械维修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机械的正常运转、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益,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轴承因不同的原因发生了不同的故障,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分析故障的类型和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并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步骤,才能有效清除故障,完成轴承维修。同时,还需要对轴承维修的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以关注,提升轴承维修的软实力,全面提升轴承维修水平,确保维修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腾飞,梁薇.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探析[J].科技向导,2013(02):67-68.
[2]罗映辉,刘祖坤.工程机械维修和保养现状及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