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科学院院报》自创刊以来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08-31文振兴孟祥芳陈元明
文振兴,孟祥芳,陈元明
( 长江科学院 信息中心,武汉 430010)
《长江科学院院报》自创刊以来的文献计量分析
文振兴,孟祥芳,陈元明
( 长江科学院 信息中心,武汉 430010)
基于文献计量法,从年度增长、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文献外部特征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自1984年创刊以来刊载的全部科技论文,以期为该刊的发展和水利研究作辅助性参考。研究表明:《院报》基金论文占比正逐步提高,2015年达到71.73%,论文质量有保证;载文数量在缓慢增长,期刊处在发展阶段;高产核心作者人均发文33.44篇,力量强势;论文实际增量0.43高于理论最佳值0.26,瞬时作者多,作者群不稳定;合作率和合作度高,合作研究成为主流趋势。
《长江科学院院报》;科技论文;文献外部特征;文献计量;发展建议
《长江科学院院报》(简称《院报》)原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自1984年10月创刊以来,经过多次革新,刊载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数量、质量等维度,对该刊所刊载的全部科技论文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外部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来 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院报》自创刊以来登载的全部科技论文,中国知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持续更新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对《院报》的全文建库已回溯至其创刊伊始。因此,选择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能保证本文数据获取的全面、快捷和有效。
数据获取主要经过以下3个步骤:
(1) 数据检索。以“文献来源=‘长江科学院院报’or‘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为检索式进行精确检索。
(2) 数据去重。去除因优先出版等因素导致的重复数据,得到数据4 451条。
(3) 数据筛选。剔除553篇附录、简讯等报道性文章,余下的3 898篇学术型论文即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更新至2016年第3期。
1.2 方 法
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对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外部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1]。该方法需要利用数理统计来处理文献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揭示文献信息中蕴含的知识关联和知识集合中的规律[2]。运用文献计量法,需要对数据分析单元作2个步骤的预处理:① 数据补全处理。由于早期刊载的部分科技论文信息著录不全,存在机构、关键词等缺失的情况,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人工补全。②数据归并处理。不同作者在著录作者机构和提取论文关键词时会采用不同的表达,因此,为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需要尽可能地将同一机构和类似关键词作归并处理。比如,将机构“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归并为“长江科学院”。值得说明的是,在有些论文中,一个作者会著录多个机构,这种情况只保留第一机构。
2 结果与发现
2.1 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由于2016年数据不全,因此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分析选择1984—2015年作为时间区间,据此得到图1。图1显示,《院报》不同年度的论文数量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但整体为上升趋势。以2009年作为分水岭,2009年以前刊载的论文数量波动起伏较小,均在200篇以内;2009年论文数量开始急剧增加,比2008年增涨了55.95%,这主要归结为出版周期在该年度从双月刊变更为月刊[3-4]。
图1 论文数量和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年度变化趋势Fig.1 Annual changes in number of papers and funded papers
一般而言,基金资助项目可以代表一个学科的高水平和新趋势,因此,基金论文比是反映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图1中的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年度变化趋势线反映出:《院报》20世纪80年代没有基金论文,90年代才开始出现基金论文;1995年和2008年是基金论文数量明显增长的2个转折点,且自2007年开始,每年的基金论文数量均占到该年度论文总量的50%以上;2015年论文数量315篇,其中基金论文占比高达71.43%,均创历史新高。以上数据表明,《院报》近几年发展较快,不仅论文数量在增加,而且论文质量也在同步提高。
2.2 作者分析
2.2.1 核心作者分析
在3 898篇论文中,作者频次累计11 585次,共涉及5 835位作者,其中仅出现一次的作者有4 006位,占全部作者的68.65%。普赖斯定律指出,一个期刊的核心作者是在该期刊发表N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其中
(1)
式中Nmax是发文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据统计,自1984年以来,长江科学院陈进发文数量最多,高达79篇。
根据式(1)可得到N≈6.66,因此,发文在6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计255位。
在核心作者中发文较多的作者是核心作者中的高产作者,这部分人学术影响力较强,是期刊学术内容质量高低的关键。根据普赖斯定律有
(2)
式中:R为高产核心作者人数;H为核心作者人数。
将发文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Nmax=79,代入式(2)得到R≈23.30,即发文量由高到低排在前24位的为高产核心作者,由于第24、第25位的作者发文数均为24篇,因此,《院报》的高产核心作者有25位(表1),约占了核心作者群的9.80%,人均发文33.44篇,表明高产核心作者力量强势。
2.2.2 第一作者分析
在3 898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共
计2 343位,其中,仅发文1篇的有1 687位,占了全部第一作者的72%。发文数量最多的依然是长江科学院陈进,共25篇。根据式(1)可计算得到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为第一作者中的核心作者,共计177人,共发文1 112篇,约占全部论文的28.53%。根据式(2)可得到第一作者中的高产核心作者应是发文量由高到低排在前29位的作者,但由于第27位到第41位均发文8篇,因此,表2列出的41位作者均为第一作者中的高产核心作者,其中,长江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占了39位,表明该院的科研水平很大程度支撑着《院报》论文的学术质量水平。
表1 全部作者中的高产核心作者
表2 第一作者中的高产核心作者
根据洛特卡定律,一段时期内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为新作者,发表1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为老作者,新作者发文量(S)占全部论文总量(W)的比为论文增量(S/W),老作者发文量(T)占全部论文总量(W)的比为论文复量(T/W)。在理想情况下,假设用L代表一段时间内发文最多的第一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则论文增量为
(3)
将L=25代入式(3),得到论文增量的理论最佳值为0.26。
在《院报》第一作者中,新作者1 687位,发文1 687篇,论文实际增量为0.43,较之理论最佳值要高,表明新生作者力量在积极涌现且在不断消失,作者群尚待稳定。
2.2.3 作者合作分析
合作率和合作度是衡量科学研究的重要指标,前者反映一段时期内合作论文占所有论文的比例,后者反映一段时期内一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表3列出了《院报》全部论文的作者数量分布。在3 898篇论文中,合作论文3 346篇,得到合作率为0.86;全部作者频次累计11 585次,得到合作度为2.97,单篇论文作者人数最多高达8位;合作论文中又以3位作者合作的比例最高,共计1 183篇,占合作论文的35.36%,表明作者合作意识较强。
表3 论文作者数量分布
图2 合作度和合作率变化曲线Fig.2 Annual changes of co-authorship degree and co-authorship rate
根据图2,《院报》的合作率和合作度大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合作研究是主流趋势。合作率从1984年的0.50上升到2016年的0.94,且从2005年开始,合作率逐渐趋近于1;从合作度来看,2010年以后单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的2倍,这表明《院报》载文的合作发挥良好。
2.3 机构分析
2.3.1 核心机构分析
通过对《院报》全部作者附注的机构和第一作者附注的第一机构进行统计,得到表4和表5,对比可知,排名前十的全部机构和第一机构完全相同,但位次有细微变化;从第一机构的百分比来看,长江科学院发文占论文总量的近一半,表明长江科学院是《院报》论文生产的中坚力量。
2.3.2 机构合作分析
在3 898篇论文中,合作论文有3 346篇,其中,
表4 全部机构中排名前十位的机构
表5 第一作者机构中排名前十位的机构
跨机构合作论文1 268篇,约占合作论文总量的37.89%;同一机构内部合作论文2 078篇,其中,长江科学院1 087篇,约占同一机构内部合作论文的52.31%。合作论文年代分布如表6所示。
表6 合作论文年代分布
由表6可知:从年代来看跨机构合作,20世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跨机构合作论文比例不到10%;进入21世纪,该比例攀升至30%以上,且随着年代的推进,跨机构合作论文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这表明跨机构合作研究是发展趋势,合作的广度在不断加强。从机构数量来看跨机构合作,主要以2个机构合作为主,共计992篇,占比78.23%,余下的有3个机构合作(249篇)、4个机构合作(22篇)、5个机构合作(4篇)和7个机构合作(1篇)。
2.4 关键词分析
对2011年以来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最近5 a以来《院报》的主题热点。2011年以来共有1 485篇论文,关键词共计5 078个,出现在10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见表7。
表7 2011年以来论文高频关键词
依据上述高频关键词对论文进行归类,将“数值模拟”、“数学模型”和“有限元”3个词对应的论文归类为计算类论文(共计88篇),将“三峡水库”、“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对应的论文归类为三峡类论文(共计47篇),其余的归类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类论文(共计51篇)。可以发现: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类论文量只占计算类论文量的约60%,说明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利研究经验的积累,水利科研在研究手段上从物理模型出发到现在越来越依靠数学模型;三峡类论文中,研究三峡水库的论文(31篇)是研究三峡工程(16篇)的约2倍。
总之,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院报》载文由过去的以工程研究为主转为以公益性研究为主,更多的偏向水土保持、水资源和水环境等主题,且科研手段也从过去的物理模型为主转为以数学模型为主。
3 结语与讨论
通过对《院报》刊载论文的年度、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外部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做出以下几点讨论:
(1) 稳定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关系。《院报》通过更新出版周期和同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合作,大大增强了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刊载基金资助论文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保证学术内容的质量。但2010年以来,期刊载文数量还在缓慢增长,没有出现小幅度波动性质的稳定迹象,表明《院报》还处在发展阶段。期刊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但毋庸置疑的是,学术评价的实质仍为质量和创新力评价。当前主要以下载量、点击率、引用率和转载率等量化指标进行期刊评价,但在“互联网+”时代,未来的评价体系将会更多的融合学术热点的及时性、读者参与的广泛性和学术反响的强烈度等质化指标[5]。因此,《院报》发展需要坚守质量阵地,逐步稳定载文数量,助推期刊进入成熟稳定阶段。
(2) 平衡新老作者的比例。通过计算,《院报》论文实际增量要高于理论增量。一方面,新作者不断涌现但也在不断消失,存在大量的瞬时作者;另一方面,高产核心作者力量较为强势,不论是在全部作者群中还是第一作者群中,都存在80%左右的低产核心作者。也就是说,《院报》载文的作者来源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即高产核心作者和大量的瞬时作者贡献研究成果较多。因此,《院报》可在把关论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瞬时作者的录用比例,适时增加录用老作者论文的比例,使期刊作者群逐步趋向稳定化和理想化。
(3) 优化作者队伍。不论是从作者的角度还是从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院报》论文的主要来源都是长江科学院。长江科学院作为水利科研单位,能为《院报》提供稳定的科研成果稿源,其科研能力能助推《院报》的发展,《院报》也能反过来促进长江科学院科研成果的对外宣传,两者具有双向收益性。但从长远来看,对本单位依赖性过强也不利于期刊的进一步对外发展。因此,《院报》可实行“走出去”战略,拓宽期刊的发展渠道,进行名刊工程建设,不断拓宽高质量稿件来源,在发挥自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能动性,打造新型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稳定且开放的作者队伍。
(4) 学术研究的开放合作是研究的主流趋势。从《院报》不同年度的合作率和合作度可以一瞥水利科学研究的发展,合作研究、交叉研究将是未来水利科学研究的主流趋势。合作、开放有利于加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发的速度,拓宽知识融合的深度。在知识经济时代,水利科学研究要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增强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连接能力,也就是要开放和合作,通过学术研究协同创新,加快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1]NEDERHOF A J. Bibliometric Monitoring of Research Performanc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A Review[J]. Scientometrics, 2006, 66(1): 81-100.
[2] 王曰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3] 陈绍选,姜小兰,刘运飞.《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30周年回顾与展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10):63-71,123.
[4] 姜小兰,刘运飞.对《长江科学院院报》近年来影响因子的分析与思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12):150-154.
[5] 姬亚楠. 实现“互联网+学术期刊”发展模式[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22(006).
(编辑:王 慰)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Papers Published in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in 1984-2016
WEN Zhen-xing, MENG Xiang-fang, CHEN Yuan-ming
(Information Center,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and water conservancy research, we analyzed all the papers published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1984 in terms of annual growth trend, author, institution and key words. Results showed that: a) the number of funded papers are increasing gradually, accounting for 71.73%, which guaranteed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the Journal; b) the number of annual published articles is growing slowly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journal is still in development; c)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pers by highly productive core authors reaches 33.44; d) the increment ratio of papers is 0.43, higher than theoretical optimum value 0.26, with plenty of one-time authors, thus the author group needs to be stabilized; e) cooperative research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rend.
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 scientific papers;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bibliometric metho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2016-05-12;
2016-06-29
文振兴(1989-),女,湖南张家界人,硕士,从事档案图书情报工作,(电话)027-82820549(电子信箱)wenzhenxingsm@163.com。
10.11988/ckyyb.20160462
2017,34(8):149-152,158
G350
A
1001-5485(2017)08-01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