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步提升“四项收入”大力推进多元富民

2017-08-31江苏省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江阴市富民村级

江苏省江阴市委 江阴市人民政府

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经营权等入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试点。全市各类家庭农场406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破1万个。二是注入新技术。组织农办、农委、林业等部门与南农、扬大、南林大等院校对接,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种养尖端技术、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借助科技力量,努力形成农民增收乘数效应。深入开展科技人员送服务下乡活动,推进“三点”工作法,着力提升为农服务的针对性、覆盖面和到位率。重点提升建设50个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占比达20%以上。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持建设50个农业电商示范基地,今年新建各类农业电商平台196家,全市农业电商销售额力争突破100亿元。三是探索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形成了以数据共享“一网通”、管理责任“一单清”、阳光村务“一点明”为核心的“盐都模式”。积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创造了全国有影响、全省树标杆的“时堰模式”,在全国总社改革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联耕联种等方式,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民在“菜单式”“保姆式”服务中实现增收。□

稳步提升“四项收入”大力推进多元富民

江苏省江阴市委 江阴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中心工作和首要实事工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力打好“聚焦富民”主动仗。全市77.2万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展,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1元,连续17年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4︰1。

一、做好产业富民大文章,着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根据江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高达61.7%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充分发挥经济发达、企业众多的优势,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全力以赴做大经济“蛋糕”、做好富民“加法”。一方面,让农民就业更充分。先后出台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企业降本减负32条、重塑“江阴板块”新优势29条等系列政策,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大中小企业做强做大,提供更多更好就业岗位。2016年至今,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4万家、总数达14.4万家,提供就业岗位9.1万个,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到97.2%。另一方面,让就业政策更到位。全面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强化供需对接力度,落实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用足用好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全力助推农民就业。2016年至今,全市举办城乡联动招聘活动150余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拨付稳岗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亿元。

二、激发创业富民新动力,着力增加经营性收入

始终把创业作为农民致富最大潜力,引领和推动更多农民用“创业之手”推开“致富之门”。目前,平均每9个江阴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一是加大创业扶持。构建“六补两贷”农民创业扶持体系,实现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与3亿元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池贷款双轨运行、持续发力。2016年以来,江阴市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补贴110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08亿元,发放创业资金池贷款1.76亿元,扶持自主创业3970人,带动就业20927人。二是建强平台载体。累计建成5大类49家创业孵化基地,为农民提供优质创业空间。特别是在无锡地区率先打造种养殖农庄型孵化基地,对入孵农民实施租金补贴,对基地给予最高30万元的建设补贴。目前,基地已覆盖全市5个镇街,总面积达1.48万亩,吸纳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创业就业。三是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农民组建家庭农场,实施产业化经营。2016年至今,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60人,组建家庭农场200余家。全市23家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1.5%。

江阴市新桥镇育苗工厂 庞志健 摄

三、突出农村富民主战场,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

不断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让更多农民依靠股份、土地等财产,让自己的口袋更快鼓起来。一是持续壮大村级经济。坚持做强做大村级经济与加快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两手齐抓,以雄厚的村级经济强化富民支撑。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净资产达237亿元,村均9409万元;村级总收入31亿元,村均1229万元,其中,3个村超亿元,42个村超千万元;全市第九轮50个经济薄弱村村均稳定收入近230万元。2016年,全市村集体共发放村民福利4.6亿元,人均610元。二是充分发展合作经济。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038家,其中,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6家,富民合作社3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3家,参加农户达22.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2%。其中,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共有农民股东55.8万人,人均量化净资产1.23万元,累计分红14.8亿元,去年分红最多的达到人均1.96万元。三是有序实施土地流转。充分运用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科学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增长机制,稳步提升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6.5万亩,涉及农户15.8万户,享有土地流转收益的农民占比达74%,亩均收益920元。

四、织密保障富民安全网,着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要求,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帮扶机制,全力增加农民的“隐形财富”。一手抓均衡普惠。全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四道保障线”,不仅将建国以来历次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新农合为主、大病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并轨。目前,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760元,城乡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4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880元,新农合参保率和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7%。在全国率先开展村级医疗互助,已覆盖39个行政村19.6万农民,年筹资规模达1978万元,享受补助的村民医保水平提高10.6%,其中191个大病病种平均提高20.8%。一手抓精准帮扶。按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1.5倍标准,排定7655户特困家庭,出台《特困家庭深度救助意见》,每年设立50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安排3000万元专款,开展精准帮扶。同时,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特困家庭成员就业,或提供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让全市所有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江阴市富民村级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