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加快“两聚一高”新实践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2017-08-31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富民农民农业

杨 岳/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全面加快“两聚一高”新实践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杨 岳/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事关“两聚一高”新实践、“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大局。全省各地要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好形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坚实基础、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富民工作作出专题部署。李强书记在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富民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检验标准,进一步明确聚焦富民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在全社会凝聚起加快富民的强大合力。全省“三农”工作战线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省委关于聚焦富民的决策部署和李强书记讲话精神,切实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主攻方向,真正把富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这个鲜明导向,体现在思想认识上,就是要牢牢把握富民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检验标准,全面理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深刻内涵,把农民富裕作为“三农”发展最过硬的成果和最直接的体现,作为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全神贯注促增收、千方百计谋致富;反映在工作思路上,就是要“加减乘除”一起抓,用大民生的视野来看待农民增收工作,不断拓宽富裕农民的具体内涵,不仅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而且要大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富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研究政策、谋划改革把是不是有利于致富农民作为重要考量,编制规划、安排项目把能不能促进增收作为重要依据,评价成果、考核工作把农民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作为重要标尺。

近几年来,江苏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农民收入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28∶1,收入水平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二位,成为“三农”工作以及整个富民工作的突出亮点。但喜中也有忧,江苏农民收入增幅从2012年起已连续5年放缓,近两年降至个位数,今年上半年为8.4%,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增长乏力的态势较为明显。还应当看到,全省农民收入与先进省份的差距仍在扩大,浙江农民收入2012年比江苏高2350元,去年扩大到5260元。在省内,区域之间、县区之间、镇村之间不平衡性较大,2012年苏南地区农民收入比苏北高6658元,去年扩大到9536元。

这几年农民增收放缓,原因在于原有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有所衰减,而新举措发力、新动能接续需要一个过程。深入分析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从经营性收入看,国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江苏农产品多而不优、主导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农民来自农业经营的收入难以快速增长。从工资性收入看,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江苏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数量减少,加上降低企业成本的要求,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必定受到影响。从财产性收入看,江苏农民的“家底”普遍不厚,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地区之间、镇村之间相差很大,加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有一个推进过程,短期内还难以成为增收的重要力量。从转移性收入看,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各方面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压力加大,通过农业补贴和社会保障等途径较大幅度提高农民转移收入的难度也在加大。对于全省农民增收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创造更加过硬的富民成果。

二、加快发展富民作用显著的高效特色农业

省委李强书记多次强调,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现阶段要增收致富,还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必须在土地上做好富民增收的大文章。我们要认真贯彻李强书记的指示精神,坚持富民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做好以下三篇文章: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文章。现在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我们必须顺应农业的阶段性变化,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到“什么来钱种什么、什么效益高调什么”,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推进主导产业提质、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效农业结构。据省农科院统计分析,2016年江苏籼稻亩产530公斤,亩均净利润495元;粳稻亩产586公斤,亩均净利润620元;小麦亩产440公斤,每亩亏损115元。由此可见,光种粮是难以致富的,必须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帮助解决农户对接市场的难题,切实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借鉴一些地方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生态猪肉的做法,着力推动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使“大路货”产出高效益。尤其要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整合资源、集中打造,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把品牌做成特色、做成产业。充分发挥江苏农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推进特色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培育更多像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东台西瓜、句容葡萄这样的富民特色产业。各地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找准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小镇,努力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富民大产业。邳州市宿羊山镇的大蒜全国有名,每亩产值5000~6000元,纯效益大约占一半。即便是这么高的收益,当地许多田里种的还是玉米等传统作物,而从事大蒜加工的黎明公司等企业因当地原料不足,所加工的大蒜许多来自外地。因此,需要政府更好地去引导,鼓励农民种植效益更高的大蒜。去年全省有10个县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试点,今年扩大到了22个县,效果很好、效益很高。要认真总结推广农牧结合、综合种养、林下经济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秋播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节点,各地要及早谋划安排,加大工作推进、发动组织和政策支持力度,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举措和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今年年初,省农委专门下发了农业产业发展清单、技术推广清单、专家团队清单。各市县要围绕“三个清单”,落实结构调整的具体举措。省农委和省相关部门要指导各市县明确调整方向,抓好督促落实。

二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文章。近几年,江苏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比如南京江宁、盐城大丰等地的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睢宁、沭阳等地的农村电商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效应十分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利用农村的独特优势,拓展产业富民的空间,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生态+” “旅游+” “创意+” “文化+” “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培育更多新的富民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发展,办好境内外展示展销活动,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通过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目前,江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不充分,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农民的能力不强,要抓紧研究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具体办法。为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省里组织起草了《全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省供销社、省农委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充分整合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以及各市县电商企业等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所有行政村实现“一品一店”村村通、全覆盖。各地要以实施该计划为抓手,加快形成县乡村全覆盖的农业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使之成为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重要引擎。前一阶段,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十三五”期间,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试点单位,带动面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村美民富的新路子。

三是科技强农富民的文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富民的重要推动力量。近期,省委李强书记突出强调,要推动科技与农业对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此,我们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全面推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的意见》,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下发实施。推进科技与农业对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建设平台和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谋划,抓好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公共平台建设,举办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运用。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 “科技园” “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有效承接农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发挥科技强农富民的支撑作用。重点建设好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硅谷。今年四季度,省里将举办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搭建农业与科技、科研单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交流对接平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参加。推动科技强农富民,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科技服务农业、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村村都有科技特派员联系、教学科研单位支撑,确保科技能进村入户、能到田间地头。省农委要牵头抓好全省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科研项目转化应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江苏加快拓展就业富民“主渠道”,图为果农共享丰收的喜悦。

三、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效益的农民就业创业

目前全省农民收入当中,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近八成。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把就业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农民实现更有质量、更富成效的就业创业。

要着力拓展就业富民这条“主渠道”。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已超过73%,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就业质量上来,推动更多的农民工实现中高端就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层次,依托新经济、新就业,创造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要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把农民工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农户、低保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援助。

要紧紧抓住创业富民这个“牛鼻子”。就业的最高形态是创业,全社会创业的人越多,经济发展就越活跃,财富的增长也就越快。与广东、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江苏农民创业可以挖掘的潜力还很大。要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重点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自主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现在,互联网经济、大数据时代和新的消费需求,使农业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催生了农村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农民创业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我们要立足农业基础,发挥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产业、传统手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选准创业项目,走上创业致富的成功路。各地要从本地区农业农村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把政策支持与农民创业需求更加精准地对接起来,提高工作实效。

要精心下好技能富民这招“先手棋”。全省农民工中,目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比例不到50%,创业就业的能力总体偏低,需要更大力度地开展教育培训,提升职业技能。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快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就业人员。特别要通过订单、定向、定岗等技能培训,帮助在传统行业就业的农民积极适应新经济业态和新就业形态。根据农民不同的创业需求,依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等方面的创业培训。注重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引导和带动有创业意愿的农民走上创业道路。各地要认真落实培训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扶持政策,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创业就业培训,更好地提升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

四、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也是增收富民的“隐性财富”。我们要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入手,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减少农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含金量。

完善的社会保障,既能直接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又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创业就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要把社会保障作为富民增收的制度支撑,健全完善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保障制度上的差异,缩小待遇标准上的差距,巩固提升富民工作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困难群众期盼,调整完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加快城乡标准并轨步伐,强化动态管理,加大财政补助,实现应保尽保,真正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这项兜底政策落实好。农村养老保险方面,要顺应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为契机,引导和支持农民稳定参保,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扩大参保覆盖面,完善转移接续政策,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为农民群众养老提供制度保障。农村医疗保险方面,要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提升医保统筹层次,逐步降低农民个人实际医疗费用负担比例,到2020年控制在30%以内。近年来,面向困难群众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是全民医保体系的重大制度创新,效果十分显著。要抓紧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农村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今年,江苏先后提高了农村低保、基础养老金和尊老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最低标准,这是保民生、兜底线的政策措施,农民群众直接得益受惠,务必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从总体上看,公共服务的供给仍然不足,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还比较大。江苏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能齐步走,也不可能一个标准、同样水平,但方向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要继续大力兴办农村实事工程,推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均等配置。这次提交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讨论的《“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通盘考虑,明确在城市以街道、社区、居住小区为空间配置单元,在农村以乡镇、建制村、自然村为空间配置单元,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功能配置标准。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把这项富民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提高普惠性,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在基层落地见效。

五、充分释放农村改革的惠民富民效应

改革是富民的最大红利。深化农村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既要统筹谋划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更要着力抓好引领性强、撬动力大的关键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取得突破性成效。当前要突出三项改革:

一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富。有效释放土地财富效应,“三权分置”是个好办法。要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要求,在年内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在此基础上,加强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尽快把信息应用平台和数据库建起来,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要认真总结推广土地股份合作、联耕联种、“小田并大田”、农田托管等做法和经验,发展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多种实现形式,着力盘活农民土地权益。要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其进入农村产权市场公开交易、规范操作,让土地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苏北地区要加大力度推动土地流转,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用地难问题,要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进行盘活利用,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要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村庄整理,搞好土地占补平衡,促进土地使用集约化,充分释放土地的价值。要统筹推进常州市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江苏研究提出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的目标任务是,2018年基本完成清产核资,2020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这项改革,要突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这个重点,抓好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三个关键环节,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更好地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各项权利。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市场建设,在实现县域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镇全覆盖,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拓展市场服务功能,开通小额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绿色通道,促进农村产权流转溢价增值。

三是农村金融创新改革。农村贷款难、融资贵,主要原因是规模小、成本高,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化解这个矛盾,关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探索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有效路径。我们已组织省金融办等部门起草了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待修改完善后下发,各地要积极贯彻实施。要综合运用奖励、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健全农村机构网点,发展普惠金融,畅通金融服务的“主动脉”。有序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小微金融,稳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丰富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去和千家万户农民打交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由省级向市县延伸,吸引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创新农业保险服务,加快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保险品种,推动财政资金与保险产品联动,探索创新大灾保险,持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六、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

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兜底指标。到去年底,全省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近200万人。到2020年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实现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突出抓好扶贫开发责任的落实。全省1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6个重点片区都在苏北,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大部分也在苏北。新一轮扶贫开发,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和苏北五市签订了责任书,市县乡村也层层签了责任书。签了责任书,就是立下了军令状。对责任书的贯彻执行情况,要切实加强检查考核,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把中央提出的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位。党委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同志承担着具体责任,要过细地开展工作,抓好工作推进和政策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职尽责,运用好行业资源,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各挂钩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有力有效开展帮扶,形成推进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省供销社提出,今年年内要推动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一村一品一店”全覆盖,有条件的村要积极依托大学生村官、挂钩帮扶单位等,通过电商平台方便百姓生活、促进农民增收。

要突出抓好专项扶贫的实施。去年以来,江苏部署了产业引领、就业创业、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8个扶贫专项行动,总体上看已初见成效。要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推动这些帮扶政策真正落地见效。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现在不少地方存在办法不多、落实困难的问题。对此要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到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中去找点子,通过股份合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等方式,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接地气、门槛低的项目,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的有效性。全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约占三分之二,必须更有针对性地抓好健康扶贫工作。省卫计委和扶贫办等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各地要统筹运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切实减轻低收入家庭医疗负担,努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要重视抓好教育扶贫,全面落实学杂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教育扶贫政策,帮助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突出抓好发现问题的整改。今年上半年,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脱贫致富工作考核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审计,发现了不少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扶贫建档立卡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个别地方甚至在申报扶贫项目和小额贷款等工作中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财政扶贫资金。对于这些存在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检查,动真碰硬抓好整改,推动扶贫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对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追究责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今年省纪委指导淮安市开展了“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并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进行了部署。全省扶贫系统要认真贯彻省纪委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支持,加强监管系统建设,健全完善扶贫工作体制机制。

富裕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各级党委政府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作要管起来、抓到位。工作抓得紧与不紧大不一样。各地要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分管负责同志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加强部署推进、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细化为具体的项目、实事和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路线图” “时间表”,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这两年,市县党委政府换届后,一批新同志走上了“三农”工作岗位,要尽快进入角色,加强农村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提升工作水平。政策要实起来、落下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围绕聚焦富民和促进农民增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富民增收33条政策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打好促进农民增收的“组合拳”,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目前还没有制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的地方,要抓紧时间制定实施。要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落实政策,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确保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典型要树起来、作示范。典型引路是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在江苏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通过诚实劳动、自主创业、合法经营,很多农民成为创业人才、致富能手,被誉为“能工巧匠” “田秀才” “土专家”。他们来自农民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榜样。要深入总结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激发整个“三农”工作战线的创新创业活力,让广大农民的心热起来、劲鼓起来,依靠辛勤劳动来实现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富民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