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浦江到西安
——一对教师伉俪六十年的故事

2017-08-31韩勋

金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夫妇西安上海

◎文/韩勋

从浦江到西安
——一对教师伉俪六十年的故事

◎文/韩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一部电影《乡村女教师》在中国走红,女教师瓦尔瓦拉扎根西伯利亚乡村学校的故事,打动了众多观众的心。我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是在六十年代初,正上小学。我当时不知道的是,一对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夫妇,已经在西安45中学执教好几年了,他们的钻石婚故事,那时才刚刚开始。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句话果真饱含谶语的意味。上大学之前,许宗华在杭州一教育部门工作,家在杭州。徐美之在上海一所小学教书,家就在上海人民广场附近。若不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牵线,两人这一生咋会相识?咋会有60年的美满婚姻?解放之初,国家急需人才,华东师范大学从各地录取了一批“调干”生,其中就有他们两人。巧的是,他们同为1930年出生,同在生物系,同在一个班,有了这个机缘,两个陌生人相识、相恋,最终走入婚姻殿堂。

1955年7月毕业,他们是5月结的婚。之所以把结婚日定在毕业之前,我想应该是用结婚证书来坚定同命运、分配到同一单位的决心。果然,学校把他们分配到了同一个单位,只是从上海到了西北——咸阳无线电工业学校。

两人学的是生物,而无线电学校并不开设这门科目,只好带化学课。一年多以后,学校与西安一所学校合并。借着这个机会,他们找到西安市教育局,申请转到普通中学教书,教生物课。这个当口,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舍刚刚建好,正需要各科教师,当然更欢迎名牌大学毕业生,于是两人随心所愿,成为该校第一批教师。这是1957年的事。

四十五中位于西安东南方向观音庙村附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格外荒凉。许宗华老师说,当时一到晚上四处不见人影,时有野狼、狐狸出没。徐美之老师说,学校四周全是土路,泥泞不堪,如果下雨天做专访,几乎寸步难行,只能请两位学生搀扶,走进一户又一户村民家。

最困难的是生活关。夫妻俩是南方人,带着保姆到西安来。转眼到了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取消了每月供应百分之七十大米的“南方人”待遇,保姆也回了南方。第一次从粮站买回一袋面粉那一天,徐老师哭了,因为她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用面粉做什么饭。学校一位同事知道后,多次来他们家上课,手把手教徐老师和面、发面、放碱,蒸出了第一笼馒头。一个礼拜天,徐老师想给全家人包顿饺子,不得章法,手脚忙乱,从上午忙到下午,把中午饭拖到了晚饭,直到天黑才吃上了饺子。

困难时期,方显英雄本色。徐老师恪守职责精心备课上课自不必说,在全校师生吃不饱肚子那几年,利用生物学知识,开发、制作“小球藻”,为师生增加营养。与此同时,带领学生广为植树,美化校园及学校周围道路,在学校校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许老师因此先后参加了雁塔区、西安市、陕西省三级“群英会”,被评为省级劳模,如今仍享受相关待遇。

星转斗移,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15年,许、徐两位老师结婚整整六十年,从教整整六十年。两个甲子重叠,堪称人生大喜,人生大典,两位老师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许老师说,当年的艰难困苦都过去了,我最深的感受是,感谢大西北接纳了我们,感谢学校领导、同事对我们的关心照顾,也感谢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我们的真挚友情。“当年我做家访,语言沟通不大顺畅,但我能感受到家长的纯朴与热情,这份感情我一直铭记在心。”这对教师夫妇念念不忘的是,“文革”当间,校园风雨飘摇,教师自身安全难保,是观音庙村一位学生把他们一家接到村里,一住两年,度过了那段动乱岁月。

真真是应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两位老师当年的学生也都六七十岁了,老了,但老学生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老师付出的心血汗水。趁着老师夫妇结婚、从教六十年的大好机会,他们发起、组织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为老师夫妇祝福,为老师夫妇喝彩。

庆典仪式上,学校第一任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发言,热情洋溢,场面感人。教师夫妇的大女儿许祖玲也在仪式上朗诵了献给父母的诗篇:

心念浦江六十年,

义释长安一甲子。

华师牵手情初结,

曲江并肩盟岁月。

三十余载勤耕耘,

芬芳桃李念师恩。

相携人生伴白首,

钻石璀璨伉俪情。

诗只有八句,但是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很丰富,涉及到父母一生的几个主要节点,勾勒出父母平凡而高大的形象。

到今年,两位老师都是近90岁的人了。最近我去他们家拜访的时候,见两位除了腿脚不大利索、患有轻微心血管疾病外,身体还都不错。许老师深思熟虑,言语较少,徐老师则是快人快语,精神矍铄。六十多年前,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西安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如今女儿、孙子济济一堂,人口翻了十倍,整整二十口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退休后的生活悠闲而宁静,家里常年订有《西安晚报》,从中获取西安最新的变化与动向。许老师不忘旧业,经常翻看生物学方面的书籍。徐老师仍没有放弃一生的爱好,喜欢阅读欧美经典小说,《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乱世佳人》《简爱》等,都是她手边的读物。她说她中学毕业于上海一所教会学校,英语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年轻时看英文原版电影、小说都没有问题。前两年,附近一打工者的孩子英语较差,徐老师还义务辅导他一两年,最终孩子的英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别上海六十年,今天的上海是什么模样?2015年,由两个女儿陪同,两位老人回到了南方,前后二十天,游览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舟山等地,回到了他们曾经居住、学习、工作的地方。看到家乡的变化,他们就会联想到第二故乡西安的变化,感到特别的欣慰和自豪。西安的发展变化中,有他们的贡献,有他们的钻石婚经历。两位上海大学生扎根大西北的故事,也永远留在了古城的记忆之中。

猜你喜欢

夫妇西安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西安2021
Oh 西安
上海之巅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