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出版活动综述及报刊的创办和编辑

2017-08-31李晨辉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木刻美术家

李晨辉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广西 南宁 530022)

【文史论苑】

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出版活动综述及报刊的创办和编辑

李晨辉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广西 南宁 530022)

美术家的抗战出版是桂林抗战美术运动和抗战出版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参与创办和编辑报刊显然是美术家最重要的出版活动。如:黄新波、刘建庵、赖少其、盛特伟、廖冰兄创办和编辑《工作与学习》和《漫画与木刻》,赖少其、刘建庵、廖冰兄等编辑出版《救亡木刻》十日刊,黄新波、刘建庵等主编《木艺》,张安治主编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音乐与美术》月刊,并和刘建庵参与报纸《艺术新闻》的编委和编辑,阳太阳担任《诗创作》月刊的编辑。美术家参与创办和编辑的刊物,一方面多依附于当时有影响的美术社团,另一方面又大都主张务实的编辑方针,具有时代进步性。

桂林文化城;美术家;出版;编辑

一、总论

全面抗战爆发后,桂林由于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桂系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迅速成为后方国统区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尤其是1938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段时期,一度被誉为“文化城”[1]。大量文化名人来到桂林,在艰苦环境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在美术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桂林的较知名的画家就多达250名,几乎集全国画坛高手于一地。其中,著名木刻家有:李桦、赖少其、黄新波、刘建庵、陈烟桥、温涛、杨秋人、杨纳维、梁永泰、蔡迪支、陆田、易琼、武石、野夫、龙廷坝、林仰铮、王立、陈望等;著名的漫画家有:叶浅予、廖冰兄、余所亚、盛特伟、沈同衡、丁聪、刘元、汪子美、张光宇、张正宇、黄尧等;著名国画家有:徐悲鸿、丰子恺、张大千、何香凝、赵少昂、李可染、关山月、马万里、周千秋、张安治、张家瑶、帅础坚、宋吟可、王涣夫、阳太阳、尹瘦石、黄独峰、冯法祀、黄养辉、黎雄才、刘仑、朱培钧、罗鼎华、陈雨田等;其他著名画家有:李铁夫、曹若、符罗飞、沈逸千、艾青、黄茅、张仃、沈士庄、徐杰民、郁风、陈晓南、傅天仇、李白凤、林半觉、黄超、赵望云、梁鼎铭、梁钟铭、陈海鹰、曾恕一、黎冰鸿、陈仲纲等”[2]。这些进步的美术家一方面继续美术创作,另一方面投身各种社会活动或运动,建设社团,发展教育,热心出版,以促进美术的繁荣和发展,并以美术的形式宣传“抗战建国”。

抗战出版是抗战宣传和抗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桂林文化的突飞式发展,桂林文化城的出版活动可谓空前。*关于桂林文化城时期出版概况,详见李普文、李晨辉等《桂林抗日战争美术史》,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55-162页。而美术家的出版活动不仅鲜明和直接地反映了桂林抗战时期美术运动宣传性、进步性及大众化、民族化等突出的时代特点,更是美术家生存和生活状态、创作状态和创作思想最直观的显现方式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家的出版活动于公宣传了抗战,动员了群众,发展了美术的大众化和民族化,于私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术家提供了生活和创作的保障,因此,对其的研究,是桂林抗战文化和抗战美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目前,关于桂林抗战文化的研究,已在广西及其他省份形成一股不小的风潮,而具体、专门针对桂林抗战时期美术家出版活动的研究方面则相对贫乏: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杨益群、王斌等编选的《桂林文艺期刊索引》(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是一部索引类的工具书,比较全面地收录了抗战时期桂林文艺期刊刊载篇目,其中包含美术类论文篇名和美术作品名,为后学研究提供检索。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桂林图书馆编《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用宏大的篇幅对抗战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桂林文化大事作了编年,其中包含美术家创办报刊、出版流动画报(街头连续性画展)等活动的条目式记录,又有此期《书店、出版社简介》《期刊简介》《报纸简介》《著译简介》等章节,为研究美术家出版活动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胡庆嘉《抗战时期桂林出版史料》(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为后学研究桂林抗战时期的期刊杂志和报纸的出版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史料,包括出版社、报刊社、印刷机构、发行机构、出版家、出版图书、出版报刊的基本情况介绍和资料整理,及部分相关的回忆录,其中涉及不少美术家的出版情况,如对美术类图书、报刊的搜集,相关编辑出版机构以及黄新波、廖冰兄、赖少其等美术出版家的介绍。广西大学刘晓慧2006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救亡日报》及报人研究》则着重研究了抗战时期桂林最重要的报纸之一《救亡日报》的出版活动和报人。2015年出版的李普文、李晨辉等《桂林抗日战争美术史》(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中也有专章(《第四章 桂林抗日战争中的美术期刊》《第五章 桂林抗日战争中的书刊设计艺术》)探研抗战时期桂林的美术期刊和书刊的设计艺术,史料详尽丰富。2016年刚刚出版的陈洪波《抗战时期<广西日报>(桂林)广告研究 (1937—1945)》(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对抗战时期桂林重要的报纸《广西日报》(桂林版)刊载广告进行了深入、全面和细致的研究,其中关于广告经营发展历程及演变,广告内容分类(社会广告、文化教育广告、休闲娱乐广告、餐饮广告、百货商店广告、营养保健品、香烟广告)等,对研究美术家从事报刊广告和版式设计等活动,有重要的启示和资料价值。此外,专门的研究则所见较少。

美术家的抗战出版活动是桂林抗战美术运动和抗战出版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中国抗战美术运动、抗战出版运动以及世界反法西斯美术和出版的重要一翼,更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桂林抗战时期美术家的出版活动研究,首先可有力地补充目前桂林抗战美术(艺术)研究和桂林抗战出版研究的所存在的空白,其次,对广西及我国西南地区的美术、出版等方面的文化建设,明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桂林文化城时期美术家开展的出版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类:(一)创办、编辑美术类或其他文艺类报刊杂志,在出版社(书局、供应社等)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二)为美术类或其他文艺类书、报、刊等出版载体提供文稿、画稿等稿源,或进行装帧设计;(三)书、报、刊的广告、发行工作;(四)街头宣传画报等流动性画报的组织和绘制活动;等等。其中,参与创办和编辑报刊显然是美术家最重要的出版活动。

二、美术家创办、编辑报刊活动

抗战时期的桂林,随着文化名人的大量涌桂,一些美术社团也同时迁入桂林,如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军委会政治部漫画宣传队、抗日漫画宣传队、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等。此时桂林也纷纷兴建新的美术社团和教育机构,如广西版画研究会、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初阳美术院等。此时的美术家大都隶属于某些美术社团,开展美术救亡运动。为了更好地发表艺术言论,展开艺术的理论探讨(尤其是艺术的救亡功能、艺术的民族形式、艺术的大众化等),推介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普及艺术知识的讲座或教程,联络艺术界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青年,这些美术社团和教育机构大都把兴办报刊作为主要的工作之一,社团或教育机构的美术家便往往成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负责人和编辑。

图1 《工作与学习》封面(图片采自《大成老旧刊》数据库)

如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将《工作与学习》和《漫画与木刻》合并出版,于1939年5月16日发行创刊号(图1)。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的成员黄新波、刘建庵、赖少其和军委会政治部漫画宣传队成员盛特伟、廖冰兄等著名木刻家、漫画家担任了刊物的编辑。[3]。在创刊号的发刊词中,创办者明确了刊物的编辑方针:“本刊是由两个预定要出版的刊物合并出版的。一个是《工作与学习》,一个《漫画与木刻》。这两个东西都各有一些特殊性,所以虽是合并起来办,仍然没有抹煞任何一方面的相对独立性,只在编辑上要求了两者之有机的统一。”对于刊物内容的选择、编排,发刊词也称要从实际出发,以充实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既然是两个刊物的合刊,内容似乎应该充实一点……绝对不谈空话,不唱高调,一定要做到点点滴滴都有用。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实际需要,想到的主意要能马上拿去行供给的材料,大家都可以拿去用”,并由此和读者、作者打成一片,和读者、作者共同进步:“要和读者一齐工作,一齐学习,一齐进步,一齐创造新的漫画木刻……这个刊物虽然是由我们少数几个人开头来办,却不愿意他只是几个同人的传声机,我们热忱地希望他一出世就能和读者打成一片,愈益成为一个大家所共同创作的东西,所有正在或愿意参加实际工作的人,正在或愿意学习切实知能的人,正在或愿意从事漫画木刻的人都是他的主人。我们要通过这个刊物,互相学习,互相帮忙,互相交换经验,互相纠正错误,互相鼓励,互相督促,把我们大家都锻炼成为一群更好的民族斗士,更忠诚切实齐心一致地在最高领袖的统一指挥下,根据三民主义抗战建国纲领,为争取抗战胜利,建设三民主义国家而努力……编者作者读者打成一家!编者作者读者一同来做”。[4]

图2 《救亡日报》(桂林版)美术副刊《救亡木刻》(创刊号)(图片来源:李建平《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图集》)

1939年2月21日,赖少其就已和刘建庵、廖冰兄等合作从事美术出版活动,在《救亡日报》(桂林版)第4版副刊用一个整版的版面,编辑出版《救亡木刻》十日刊(图2)。赖少其任主编,共出九期,1939年5月11日后,改名为《救亡漫木》。[5]从《救亡木刻》的发刊词中可以看出,其创刊或与近期举办的街头木刻展有关。“这次的街头展虽在《救亡日报》刊登了将近一个星期的广告,但所收到的作品甚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远道的同志未能将作品寄来,本地又因没有木刻刀而感到棘手……在这次木刻街头展的同时我们创刊了这个园地,因为忙于筹备展览会,而本来的木刻又都是大幅的,便无法移到本刊”[6]。《救亡木刻》(《救亡漫木》)的编者从木刻、漫画的在动员性和宣传性的优势方面以及提高木刻(漫画)艺术水准出发,在木刻(漫画)的大众化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满怀热情地投入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我们木刻人虽然能力微薄,但以他的热情,和战斗的勇气,愿虚心的学习而达到提高木刻艺术的水准,和以百倍的努力,使木刻艺术尽快速的普遍化,并且学习先进文化人的先例,在火与铁的苦炼中使更健康的站了起来……我们要以万分的热力来使这小东西发育起来,长大起来!读者们!你们看他怎样长大罢”[7]。

图3 《木艺》版权记录项(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编辑出版和发行的另一刊物《木艺》(图3),目前仅见两期,1940年出版第1期,1941年出版第2期,木刻家黄新波、刘建庵担任主编,每期50页左右。尽管刊物《卷首语》中提出:“要作一件事,或推行一个运动,它底活动范畴不一定尽绕着这一个圈内,视野放得广阔一点,见闻必会增多。集思广益,岂不是更好么?所以这本刊物,名义虽取曰木刻艺术的意思,但它内容却包涵有艺术各部门”[8],比如第1期刊发了黄茅《谈壁画》,时玳词、舒模曲《孩子你去吧》的音乐作品、所亚谈漫画的文章《笑弹》,等等,但仍以刊发木刻作品和木刻理论为主。编辑在稿件安排上,一方面统筹木刻类稿件和其他类稿件的比重,一方面又统筹作品和理论所占的篇幅,并将作品散插在文章之间,形成灵活、机动的编辑方针。而对于

刊物所起到的作用,《卷首语》谦虚地称:“《木艺》的产生,并没有什么野心,更不企图堂堂皇皇的站在什么领导的地位。祖国在战斗中,能够去当一名列兵,已经非常荣幸。伟大的建筑底基石,它永远不会出头的,然而,它底作用,有识的人们定能默认于心的”[9]。配合抗战的时代洪流,以刀、笔代枪,发挥美术的战斗性和宣传性,是编辑刊物的主要初衷。

画家张安治是徐悲鸿先生的弟子,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科,1936年11月中,受徐悲鸿邀请,乘江轮至汉口,再乘火车到衡阳,然后乘汽车渡湘江,来到桂林[10],协助徐悲鸿筹建桂林美术学院。后,桂林美术学院建成后并未招生,但在此基础上广西省政府兴办了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关于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的史实考证,参见李晨辉《抗战烽火中的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美术教育史实考证》(南宁: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以及李普文、李晨辉等《桂林抗日战争美术史》(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68-120页)。1940年1月,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创办了音乐和美术类综合性刊物——《音乐与美术》(图4),月刊,16开,张安治任主编。

图4 1940年1月《音乐与美术》创刊号封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创刊号内文第1页(刊上页码为第5页,前四页为沈士庄、夏光、徐杰民、陆其清、阳建德、张景德、李明就等木刻作品)版心正中位置(图5)刊登了《发刊词》,明确了刊物的主旨和编辑方向。针对当时艺术界“喊口号,尚空谈,粗制滥造,捧己骂人的现象还是太多,而从事实际工作——有效用有价值的工作——的人太少”等不良状况,同《工作与学习》一样,以抗战建国的实用主义原则作为刊物的出发点,在内容编排方面,注重“介绍富有建设性的时代作品……内容能反映时代精神,技术能达到较高水准”,以及能帮助青年艺术工作者成长、进修并“走向光明的坦途”的、“持正不阿的艺术理论”、艺术讲座和“学理上技术上迫切需要的知识”。作为教育培训机构所创办的刊物,其还明确“辅助战时的艺术教育”的功能,探讨“怎样能使战时的艺术教育更为蓬勃,更深入民间……怎样能将战时的艺术教育纳入正轨”[11]。可见,在战时的环境中,张安治等编者从艺术理论、艺术作品所谓的“正确性”“进步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对刊物的内容、精神和方向作了规定,这也奠定了刊物的基调。或为了进一步说明办刊精神,张安治在同一页撰文《画家的正义感及其责任》,用更大的篇幅、更详尽的探讨艺术家的人格和品格,认为:“艺术家之所以受人尊敬,不仅因为他们具有敏锐的感觉,丰富的热情,能够使人低回,鼓舞;而是因为他们具有超功利的精神,坚强的正义感,能够反抗社会的虚伪,能够发出先觉的呼声”。在当前形势下,画家要能“认清自己的责任,祛除自私的心理,以工作代替雄辩,使中国的绘画因互相虚心的竞争而趋于蓬勃”。[12]后来刊物的主编先后由画家徐杰民、音乐家陆华柏担任,但这种精神基本贯穿始终。

图5 《音乐与美术》发刊词(图片来源:《大成老旧刊》数据库)

据杨益群先生统计和整理,张安治和刘建庵作为美术界的代表还参与了报纸《艺术新闻》的编辑工作,任艺术新闻社社委、编委。[13]

由诗创作月刊社主办的《诗创作》是桂林战时重要的诗歌刊物之一,画家阳太阳和诗人胡危舟、陈迩冬担任编辑。在1941年6月15日出版的创刊号上,社长李文钊发表了《诗底时代——代创刊词》,指出刊物的办刊宗旨:“在我们的时代里,屠杀和反抗,轰炸和建设,掠夺和生产,追逐和流亡,幻灭和希望,死和生,火和血,在前线,在后方,在每一个角落都矛盾着,激动着,但这些每一个激动的事变交织成的我们的现代的斗争的生活,不正给予我们这时期的诗以更丰富的内容,更活跃的生命吗?什么时代孕育过这多的矛盾?什么时代变动得这么剧烈?假如我们承认诗原是产生于大众的,其后才由民间走向庙堂,则真正能把诗回复到大众来的当是这个时代。因为在这剧烈的民族解放的斗争里,大众已经起来创造他们自己的时代了”[14]。《诗创作》月刊屡次刊发刊物及诗创作月刊社筹备的“诗人节”的征稿启事,对稿件的审核与选用基本贯穿了这一办刊精神。

作为画家的阳太阳,投身诗歌刊物的出版工作,除了和同人交流诗歌创作及理论探讨外,还从事刊物的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他的绘画艺术也得到同行高度的赞美,胡危舟《画题三首·给阳太阳》:

你描绘这颗大树底折倒么

我底好画家

著着很好的颜色呀

你画个铁匠打着复仇的刀么

我底好画家

那刀是他的,你的,我的呀

你捉住了一个“寂寞”的构图高兴着么

我底好画家

那是你捉住了一个生活,一个知识呀

无数无数只眼睛交流于你写实的“山水”呀

我底好画家

那山里有煤矿,水里有解粮船呀

你在最□暗的屋子里画着最光热的图景吧

我底好画家

你□掘着红土作颜料,撕旧衣服当画布□

你病者也笑着自己病得有意思么

我底好画家

健康吧,准备给大家坐着火车来瞧你底进展吧[15]

除上所述,由广西版画研究会主办的《时代艺术》(《广西日报》美术副刊,周刊)、国防艺术部美术部主办《战时艺术》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主办《战时描集》(不定期)和《战时美术论丛》(不定期)等,也是战时桂林美术家参与创办和编辑的重要报刊。

美术社团和教育机构为报刊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具备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储备,基本能够保证质量优良的稿源,并能借助社团或教育机构的力量形成较广泛的影响,故成为桂林文化城时期报刊出版的主力军。而依附于社团求发展,也是抗战时期桂林美术报刊出版的主要特征。

其次,追求实际的效用是美术家编辑出版报刊的方针。一方面,他们力避空谈,以务实的心态寄希望于刊物,希冀刊物的出版和发行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彰显美术的战斗精神,配合抗战对群众的宣传和动员,对青年人的培养和熏陶,对艺术家新的时代精神的塑造,以及努力推动美术的普及和大众化,并在此务实过程中,求得艺术的发展。在“抗战建国”的特殊环境中,这显然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进步的编辑方针。

[1]魏华龄.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J].学术论坛,1982,(2):107.

[2]杨益群.划时代的壮丽画卷——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初探[A].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3-4.

[3][5][13]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期刊介绍[A].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232.230.252.

[4]发刊词[J].工作与学习,1939,(1).

[6][7]编者.木刻的新转向——作为本刊创刊词、街头木刻展开幕词[N].救亡日报,1939-02-21.

[8][9]西.卷头语[J].木艺,1940,1,(1):1.

[10]张安治.一代画师——忆吾师徐悲鸿在桂林[A].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647.

[11]发刊词[J].音乐与美术,1940,(1):5.

[12]张安治.画家的正义感及其责任[J].音乐与美术,1940,(1):5.

[14]李文钊.诗底时代——代创刊词[J].诗创作,1941,(1).

[15]胡危舟.画题三首[J].诗创作,1942,(13)13.

【责任编辑:董丽娟】

G127

A

1673-7725(2017)07-0189-07

2017-05-16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林抗战时期美术家的出版活动研究”(项目编号:A2-2050-16-09)的研究成果。

李晨辉(1983-),男,河南永城人,编辑,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木刻美术家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今天是个好日子
《阳光 阳光》绝版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美术家赵峰作品选粹
木刻年画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展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