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蕉城区“十二·五”期间林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2017-08-31余永军

林业勘察设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蕉城区有林地立木

余永军

(蕉城区林业局,福建 宁德 352000)

蕉城区“十二·五”期间林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余永军*

(蕉城区林业局,福建 宁德 352000)

以蕉城区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十二·五”期间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特点,剖析林地动态变化原因,为蕉城区林地保护与利用施策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蕉城区林地面积净减326.9 hm2,新增林地主要来源于因生态建设需要而采取的植树造林地,减少的林地主要来源于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该时期有林地、疏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灌木林地所占比例增幅较大,未成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蕉城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总体上良好,林地保护管理面临的压力增加。

“十二·五”;林地资源;动态变化;变化原因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障[1]。林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及环境变化,林地资源变动直接影响到林业管理部门制定林业资源管理方案和相应政策。年度林地变更调查是林业部门一项工作制度,整理分析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 研究地概况

蕉城区地处鹫峰山东南坡,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形成南、西、北三面高,东部低的特征。海拔多在500 m以上,是福建省沿海地势最高的县(市)之一。全区林地总体呈山区多、沿海少的特点,沿海地区的林地大部分都已列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城区周边一重山、国家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位,林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较大。根据福建省政府下达的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指标,到2020年蕉城区林地保有量为107 379.3 hm2。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收集蕉城区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的各类林地基础数据。将某一特定林地类型的面积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形成动态数列,对该动态数列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地资源面积动态变化

3.1.1 林地面积变化

2010~2015年,林地面积总净减326.9 hm2,年均减少65.4 hm2。林地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其中2011年减少幅度最大,较上年减少144.6 hm2,占总净减量的44.2%;2012年保持不变;2012~2014年减少量逐年降低,较上年分别减少84.4 hm2、77.8 hm2、20.1 hm2(表1)。

3.1.2 有林地面积变化

2010~2015年,有林地面积总净增940.0 hm2,年均增加188.0 hm2。有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先抑后扬”态势,其中2011年有所减少,较上年减少105.6 hm2;2011~2014年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最大值,较上年增加782.1 hm2,占总净增量的83.2%;2015年又有所减少,较上年减少75.9 hm2。

表1 2010~2015年蕉城区各类林地面积

3.1.3 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变化

2010~2015年,灌木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先扬后抑”态势,其中2011~2012年缓慢增加且稳定在4 913.0 hm2左右;2013年急剧增加,达到最大值,较上年增加2 757.5 hm2,增幅达56.1%;2013~2015年缓慢减少。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先抑后扬”态势,其中2010~2013年逐年减少,2013年减少幅度最大,较上年急剧减少2 912.0 hm2,下降幅度达58.6%;2013~2015年又逐年增加,较上年分别增加314.1 hm2、207.4 hm2,分别提高了13.2%、8.7%。

3.1.4 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苗圃地面积变化

2010~2015年,疏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其中2013年减少幅度最大,较上年减少116.2 hm2,下降了3.4%,占总净减量的90.5%。无立木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2010~2012年保持稳定;2012~2015年逐年减少,2014年减少幅度最大,较上年减少1 205.2 hm2,下降了33.7%,占总净减量的91.4%,2015年降至最小值。苗圃地面积呈逐步增加态势,其中2010~2012年无苗圃地,2013~2015年苗圃地有所增加,但该地类占林地比重很小。

3.2 林地资源变化原因分析

3.2.1 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林地面积净减326.9 hm2。新增面积主要原因是生态建设需要,分别来自工矿用地、其他用地上的人工造林;减少面积主要原因是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占减少面积的74.3%(表2)。

表2 林地资源转移动态变化 hm2

3.2.2 有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有林地面积净增940.1 hm2。新增面积主要来源于未成林造林地郁闭成林,占增加总面积的85.9%;减少面积主要是因林木采伐、森林灾害等有林地转为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灌木林地,占减少面积的92.4%,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占减少面积的7.6%(表3)。

表3 有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3 疏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疏林地面积净减128.4 hm2。新增面积主要来源于林木采伐后形成疏林地,占新增总面积的91.7%;减少面积主要原因是疏林地中的灌木自然生长形成灌木林地或经人工造林更新而成为未成林造林地,这两部分占减少总面积的84.3%(表4)。

表4 疏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4 灌木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灌木林地面积净增2 684.6 hm2。新增面积主要原因是疏林地中的灌木自然生长形成灌木林,占新增总面积的55.3%;减少面积主要原因是占用征收林地(表5)。

3.2.5 未成林造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净减2 550.8 hm2。新增面积主要源于无立木林地的人工造林更新,占新增总面积的72.4%;减少面积主要原因是未成林造林地的郁闭成林,占总减少总面积的96.6%(表6)。

3.2.6 无立木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无立木林地面积净减1 318.6 hm2。新增面积主要来源于林木采伐后未及时更新或造林失败,占新增总面积的80.4%;减少面积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而且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经营权由集体转变为个人,林农经营由被动转为主动,造林更新积极性高涨,部分无立木林地经人工更新转为未成林造林地,这部分面积占减少总面积的85.5%(表7)。

表7 无立木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7 苗圃地动态变化原因

2010~2015年,苗圃地面积新增49.0 hm2,减少2.8 hm2,净增46.2 hm2。总体而言,苗圃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其面积比例仍然很小。

4 结论与讨论

“十二·五”期间,蕉城区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特点是:林地面积总体上呈逐年减少态势,其中2011年减幅最大;有林地呈“先抑后扬”态势,总体有所增加;未成林造林地总体有所减少;灌木林地总体呈“先扬后抑”态势,并于2013年达最大值,增幅最大;疏林地、无立木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2013年达最小值;苗圃地面积呈逐年增加态势。森林覆盖率从65.9%增加到66.3%。这些数据表明蕉城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总体上良好。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林地保护管理面临的压力增加,必须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管理工作,加大对破坏林地、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开展非法占用林地检查清理工作,坚决查处各类建设项目违法占用林地行为。二是发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作用,实现以规划管地,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三是加强林地定额管理,严格林地审核审批。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对承担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地变更调查的技术人员要以授课、跟班作业等多种形式实行专职、定向培训,保证数据成果的可靠性。

[1] 曾春阳,刘志斌,曾广宇,等.林地动态变化的空间矩阵模型分析 [J].林业资源管理,2012(5):105-110.

[2] 李峥.福建省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体系研究 [J].林业勘察设计,2016,36(3):15-17.

余永军(1978-),男,宁德蕉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E-mail)195324797@qq.com。

S750

A

1004-2180(2017)02-0020-04

猜你喜欢

蕉城区有林地立木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多株立木因子测量方法
吉林一号卫星在吉林省中东部松林变色立木监测中的应用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有林地资源分析
杨树立木平均单株材积测算方法
宁安市国有林场有林地林分因子调查分析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为退役军人就业保驾护航
体育合作学习对初中生体适能培养的实验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为例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组织参观毒品预防教育基地
新干县“十二五”生态资产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