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生产在楚雄州烟叶烘烤中的应用

2017-08-31胡小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烟杆烤房工场

晏 飞,胡小东,李 俊,杨 策,熊 刚,马 玥,龙 伟

(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云南 楚雄 675000)

精益生产在楚雄州烟叶烘烤中的应用

晏 飞,胡小东,李 俊,杨 策,熊 刚,马 玥,龙 伟

(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云南 楚雄 675000)

在分析传统烟叶采烤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楚雄州法邑烘烤工场的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流程,总结出该模式具备实行均衡化烘烤管理、优化烘烤作业队伍管理、普遍使用烟夹代替烟杆和完善全流程作业标准等特点,并从作业量、作业效率、烘烤质量、烘烤成本等方面介绍了楚雄州烟叶烘烤精益生产试点及推广的成效。结果表明:采取烟叶烘烤精益生产,可实现烘烤质量提升,烟叶的黄烟率、上等烟比例、烟叶均价等均可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烘烤成本与传统烟叶采烤相比降低了22.99%。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应用;楚雄州

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是二战后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提出的在组织和管理与客户的关系、供应链、产品开发的一种生产运作方式,特点是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1]。随着烟叶生产方式的变革,精益生产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引入到烟叶生产管理之中。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次阐述了烟叶精益生产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认为精益烟叶生产是要紧紧围绕“降损、减工、提质、增效”这个核心,采用先进技术以实现精良育种、精细耕作、科学采收烘烤的目标,全面提升烟叶质量水平,突出烟叶品质特色化,最终促进烟叶生产由传统的数量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2]。2014年,冰火等[3]将精益生产理念引入烟叶生产领域;从此以后,全国各主要烟区纷纷开展烟叶精益生产探索。山东烟区以诸城为试点,探索烟叶精益生产,创新发展了“1+X”网格化管理模式[4-5];贵州六盘水、湖北襄阳保康、安徽皖南和山东五莲等不同烟区均提出烟叶精益生产模式的具体措施以及烟叶生产转型的对策[6-9]。

2014~2015年,楚雄市法邑烘烤工场开展了烘烤环节精益生产探索,该工场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74座密集烤房,为子午、法邑2个村委会提供专业化、商品化烘烤服务。烘烤工场聘请烘烤师、司炉工和装卸工等技术人员,购置烟杆、烟夹、烤煤、电等烘烤物资,向烟农按杆计量收费。该烘烤工场从“管理、设施、流程、技术”4个方面探索了烟叶烘烤要素和生产组织过程的短板和浪费源,全面推行精准作业、过程管控和现场管理,改进烟叶烘烤组织管理方式,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推广到全州,最终实现烟叶烘烤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传统烟叶采烤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烟叶采烤流程

实施烘烤精益生产前,传统的烟叶采烤流程如图1所示,烟农承担鲜烟叶采收、鲜烟叶运输、编杆、下杆运输等环节,烘烤工场为烟农提供装炉、烘烤、出炉等服务。

图1 原烟叶采烤流程

1.2 传统烟叶采烤流程存在的问题

试点前,传统的烟叶采烤流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烟农与烘烤工场之间存在信息断层,导致了烟农入烤烟叶数量的不确定性与烘烤工场作业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造成现场拥挤,作业秩序混乱,效率下降;(2)户均规模与烤房烘烤容量不匹配,单座密集烤房的烘烤设计容量为1.33 hm2,而子午烟农户均面积只有0.32 hm2,存在单户的烟叶数量与密集烤房的烘烤容量不匹配的矛盾;(3)烟农之间较大的生产水平差异和烟叶采烤进度差异,造成同炉内烟叶的部位和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加大了烘烤损失;(4)存在标准化作业盲区,烘烤工场在编装烟、司炉作业等方面未制定和执行作业标准,影响了烘烤效果,也造成了能源浪费。

2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流程及特点

2.1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流程

图2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流程

2.2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的特点

2.2.1 实行均衡化烘烤管理 根据子午、法邑两个村的烟叶长势和采收进度,合理制定烘烤作业计划,确定7月5日启动烘烤作业。按照下部叶每8 d(烘烤6 d,回潮2 d)为一个烘烤周期,中上部叶每10 d(烘烤8 d,回潮2 d)为一个烘烤周期,将烘烤工场动态地划分为8~10个区,每个区7~10座烤房(为烤房总数的9.5%~13.5%)。每日装炉上限为10炉,确保单日工作量相对一致。在限制日装炉数量的情况下,为避免烟农盲目采收烟叶,烘烤工场实行烘烤预约管理,烘烤工场提前1~2 d联系烟农,双方约定好烟叶采收时间和数量;烟农在采烟前到烘烤工场取号,入场后凭号领取烟杆或烟夹,开展编烟作业。烘烤工场每天放号上限为42个,当烟叶数量装不满7座烤房时,不限制烟农采收烟叶数量;当烟农数量过多时,实行配额管理,每户烟农最多只能采收烟杆70杆或烟夹50夹(鲜重不超过1 000 kg)的烟叶,超过限量的烟叶烘烤工场不予装烟,不予烘烤。

2.2.2 优化烘烤作业队伍管理 烘烤工场实行作业组长负责制,下设烘烤组、财务组、清洁组、装卸组。烘烤组包含2名烘烤技师和6名司炉工,负责整个烘烤工场的烘烤作业,实行两班制作业。白班烘烤技师为正班,制定烘烤方案,操作烤房控制仪,负责指导编烟、装炉;夜班烘烤技师为副班,负责巡查烤房,指导出烟,但未经许可不得改变烘烤参数。司炉工负责定时拉运、添加燃煤,保证烘烤正常,做好烘烤记录。财务组包含1名工作人员,负责烘烤预约取号管理,与装卸组对接装卸烟叶数量,收取烘烤费。清洁组包含1名工作人员,负责定时清扫现场,保持现场清洁。装卸组包含1名组长和若干工作人员,组长根据当天烟叶数量确定工作人员数量,负责完成当天装卸烟工作。烘烤组薪酬实行“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与工作效果和实现烘烤目标挂钩;装卸组薪酬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根据装卸烟作业量,按照0.4元/杆或0.6元/夹结算装卸费。

2.2.3 普遍使用烟夹代替烟杆 相对于烟杆,使用烟夹能显著增加装烟量,提高编烟、下烟效率,减少编烟、下烟用工,降低烘烤能耗[10-11]。烘烤工场普遍使用中国烟机制造的YJYF-80梳式烟夹替代烟杆。

2.2.4 完善全流程作业标准 (1)制定和执行作业时段标准。每天6:00~9:00为出炉作业时段,8:00~16:00为编烟作业时段,16:00~22:00为上炉作业时段,22:00~24:00为点火作业时段。(2)制定和执行鲜烟叶分类标准。指导烟农分部位、分成熟度采收烟叶,编烟前按部位、成熟度进行鲜烟叶分类,编烟后分部位、分成熟度堆放烟叶。(3)制定和执行编夹烟标准。鲜烟叶10~12 kg/杆或15~18 kg/夹,超重的不予装烟烘烤。(4)制定和执行装炉标准。400杆/炉或320夹/炉,每炉只装同一部位、成熟度相近的烟叶,并依据烟叶成熟度分类分层分炉装烟。(5)制定和执行司炉标准。每名司炉工负责25座烤房,每2 h查看1次仪表,记录烤房干湿球温度,并进行添煤掏灰作业;根据烟叶处于的烘烤阶段,按标准添煤,小火期添2铲/次,以小块煤为主;中火期添2铲/次,以中块煤为主,辅以小块煤;大火期添2铲/次,以大块煤为主,辅以中块煤。(6)制定和执行烟叶评价标准。开展入炉前鲜烟叶素质评价,出炉时烘烤效果评价,分析烘烤质量,如果出现烘烤损失,总结导致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下步改进的措施。(7)制定和执行现场管理标准。明确烘烤工场内的车辆、人员流向;划分出散叶、编杆烟叶、待入炉烟叶堆放的区域;编烟前、上炉后及时打扫现场,保持清洁。

图3 均衡化管理和原烘烤管理单日装炉出炉作业数量的比较

3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成效

3.1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试点的成效

3.1.1 减少单日装炉出炉作业量波动 实行烘烤预约和单日装炉数量限制的均衡化管理后,烘烤工场单日装炉出炉数量波动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如图3所示,均衡化管理的最大装炉出炉数量为18座/d,比原烘烤管理的最大装炉出炉数量46座/d降低了60.9%,杜绝了单日零作业量的现象。均衡化管理单季烘烤作业累积时间为59 d,比原烘烤管理单季烘烤作业累积时间63 d降低6.35%;均衡化管理单季累积烘烤349炉,比原烘烤管理单季烘烤326炉增加了7.06%。在均衡化管理下,参烤烟农和入烤烟叶来源更加稳定,作业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完成工作任务转变到提高作业质量,在降低单季烘烤作业总时间的同时,实现单季总烘烤数量提升。

3.1.2 提高编、装、出、解烟作业效率 对烟农使用烟夹和烟杆的编烟和解烟作业效率进行对比调查,随机调查了10户烟农,如表1所示,使用烟夹编烟效率是烟杆编烟效率的3.40倍,烟夹解烟效率是烟杆的2.03倍。对使用烟夹和烟杆的装烟、出烟作业效率进行对比调查,随机调查了5炉,发现使用烟夹装烟时间为11.08 h/炉,出烟时间为4.53 h/炉(表1),比使用烟杆同比减少了34.63%和30.63%。

一般来说,对同一量子态进行测量时,正定算子值测量之矩阵的阶仅是投影测量之矩阵的阶的一半[7-8,43]。这表明:就同一量子任务而言,采用正定算子值测量的协议比采用投影测量的协议更简单且易于实验实现。本节,我们通过用正定算子值测量代替上节中的投影测量U1,达到改进上述方案的目的。

3.1.3 提升烘烤质量 对烘烤精益生产和原烘烤管理的烤后烟叶黄烟率及产质量进行调查,分别调查9炉,其中上、中、下3个部位各3炉。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烘烤精益生产后烤后黄烟率为93.70%,比原烘烤管理提高了2.10%;上等烟比例为35.6%,比原烘烤管理提高了8.87%;下低等烟比例为22.3%,比原烘烤管理降低了5.91%;均价22.98元/kg,比原烘烤管理提高了3.33%。

表1 烟夹与烟杆编烟、解烟、装炉、出炉作业的比较

表2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和原烘烤管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比较

3.1.4 降低烘烤成本 对烘烤精益生产和原烘烤管理的烘烤成本进行调查,将各项成本累积计算出总成本后,按照当年烘烤作业数量折算出烘烤成本。如表3所示,实施烘烤精益生产的烘烤成本为2.58元/ kg,比原烘烤管理的成本降低0.77元/kg,降幅为22.99%。

3.2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在楚雄州的推广成效

总结了2014年法邑烘烤工场试点的经验,形成楚雄州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模式。2015年,将该烘烤精益生产模式推广到全州10个县市。全州烟叶烘烤精益生产试点10个烤房群(H1~H10),涉及烤房574座,合计覆盖面积691.87 hm2,占全州总面积的1.61%。同时,在非烘烤精益生产试点区域选择了1个烘烤点(HCK)作为对照,共计11个烘烤点,其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H1~H10实行商品化精益烘烤管理,即烤房业主组建烘烤作业队,负责管理烤房群,为烟农提供指导采编烟、装卸烟、烘烤、司炉等4个方面的服务,烘烤工场执行烟叶烘烤精益管理;HCK实行烟农自行烘烤管理,即烟农自行负责全程烘烤作业,烤房群提供技术指导。

调查各烘烤点的烘烤价格、烤房烘烤数量和烘烤成本;每个烘烤点选择5座烤房,每座烤房分别在上、中、下3个部位各观测1炉,计算编烟作业效率、装卸烟作业效率、烘烤黄烟率、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统计分析上采用SPSS19.0做单样本t检验。

3.2.1 烘烤价格 从表5中可以看出,H1~H10烘烤价格为3.8~5.0元/kg(烤后烟叶),其中法邑烘烤工场价格最低为3.8元/kg,这与法邑烘烤工场使用烟夹有关。HCK由烟农自行烘烤,不收烘烤费,无烘烤价格。

表3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和原烘烤管理烘烤成本对比的比较 (元/kg)

表4 2015年楚雄州10个烘烤精益生产试点的基本情况

表5 2015年楚雄州各烟叶烘烤点的烘烤作业情况

表6 2015年楚雄州各烟叶烘烤点作业用时和烘烤质量的比较

3.2.2 烤房烘烤数量 平均烘烤炉数=年度累计烘烤炉数/烘烤点烤房数量,反映烘烤点烤房利用率水平。从表5中可以看出,各烘烤点平均烘烤炉数为4.04~5.95炉/座,多数烘烤点平均烘烤炉数为5炉/座左右,其中H10最低为4.04炉/座,H7、H8、HCK≥5.9炉/座。H10由于烤房数量多,烘烤能力超过当地烟叶数量,烤房利用率最低。由于HCK的烤房全部出租给烟农,无闲置烤房,故烤房利用率高。

3.2.3 编烟、装卸烟作业用时 如表6所示,在编烟作业用时方面,烟夹编烟用时明显少于烟杆,H1用时比其他烘烤点缩短了57.99%~68.61%;在装烟作业用时和出烟作业用时方面,采取专业化装烟、出烟作业能够明显缩短作业时间,其中H1用时最少分别为10.55 h/炉、4.37 h/炉,比HCK缩短了39.99%、56.52%,H2~H10用时分别比HCK缩短了4.49%~16.33%、16.82%~48.16%。通过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7)可知,H2~H10与HCK相比,编烟用时差异不显著,但是装烟和出炉用时差异显著。

3.2.4 烘烤烟叶经济性状 如表6所示,烟叶精益烘烤管理能够提高烘烤黄烟率、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其中,H5黄烟率最高为94.1%,HCK黄烟率最低为82.9%,H1~H10的黄烟率比HCK高6.88%~13.51%;H5上等烟比例最高为71.1%,HCK上等烟比例最低为54.2%,H1~H10的上等烟比例比HCK高15.13%~31.18%;H5均价最高为31.76元/kg,HCK均价最低为25.65元/ kg,H1~H10的均价比HCK高8.62%~23.82%。通过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7)可知,在黄烟率、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方面,采用精益化管理的H1~H10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从平均值来看,分别提高了8.55个百分点、13.63个百分点和4.67元/kg。

3.2.5 烘烤成本 HCK的烘烤成本由烘烤物资成本和其他成本(烤房租赁费)2部分组成,烘烤用工由烟农自己承担,设备维修和折旧由烤房业主承担,这几部分不产生直接成本。因而采用精益化管理的H1~H10处理与对照相比,成本差异不显著。如表8所示,H1、H3、H7、H10等4个烘烤点的烘烤成本低于HCK,降幅为3.82%~21.66%;其余6个烘烤点的烘烤成本高于HCK。从物资成本方面看,H1~H10物资成本均低于HCK,降幅为29.96%~59.92%;从用工成本看,H1最低,比H8低52.12%,比H9、H5低47.33%。

表7 2015年楚雄州各烟叶烘烤点作业用时和烘烤质量的单样本t检验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4.1.1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试点的成效 将精益生产理念导入到法邑烘烤工场实施烟叶烘烤精益生产,进行烟叶烘烤管理价值流分析,找到了原烘烤流程中存在的烟农与烤房业主间存在信息断层、户均规模与烤房烘烤容量不匹配、存在标准化作业盲区等问题。以消除浪费,均衡化拉动式生产管理为指导,以实现降损减工提质增效为目标,建立了烟叶烘烤精益生产流程,制定实施了均衡化烘烤管理、优化烘烤作业队伍管理、推行烟夹代替烟杆、完善全流程作业标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稳定单日装炉出炉作业量波动幅度,实现烘烤工场工作重心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提质的转变;使用烟夹替代烟杆大幅提升编、装、出、解烟作业效率,降低烟农和烘烤工场的作业成本;实现烘烤质量提升,黄烟率、上等烟比例、烟叶均价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烘烤成本降低了22.99%。

表8 2015年楚雄州各烟叶烘烤点烘烤成本的比较 (元/kg)

4.1.2 烟叶烘烤精益生产在楚雄州的推广成效 与对照相比,开展烟叶烘烤精益生产的烘烤点作业效率更高,表现在编烟、装烟、出烟的作业用时更少;烤后烟叶质量更好,黄烟率、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等经济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受烘烤点管理水平影响,部分烘烤点烘烤成本低于对照,部分烘烤点则高于对照。烤房利用率与烘烤点烤房规模相关,烤房数量越多利用率越低。使用烟夹可明显提高编烟、装烟、出烟的作业效率,且能降低烘烤价格,应着力推广。

4.2 讨 论

精益生产认为,作业人员个人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不能带动生产线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应该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审查设施工艺、人员配置、作业流程等方面是否存在浪费和改进提升空间。从这个思路出发,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关注点由单个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提升转移到整个生产流程中是否存在的可精简、可提升的空间。因此,缩短作业用时、提高烤房利用效率、提高烤房业主管理水平、使用烟夹提高作业效率就成为了提升整体作业效率的重要突破口。

[1] Womack J P,Jones D T,Roos D. 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何泽华. 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R].国烟办通报,2013,(28):21-22.

[3] 冰 火,建 利,江洪东. 烟叶精益生产初探[J]. 中国烟草学报,2014,(20):19-26.

[4] 吴开成,王暖春,刘中庆. 山东烟叶精益生产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烟草科学,2014,(35):104-108.

[5] 曹红祥. 烟叶精益生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淄博市人民政府. 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 淄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淄博市人民政府,2014.

[6] 秦 勇,颜合洪,王鹏翔. 六盘水烟叶精益生产现状及对策[J]. 作物研究,2014,28(7):853-854.

[7] 敖耀强,刘展展. 精益思维在烟叶生产方式转型中的关键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284-285,289.

[8] 相智华,薛宝燕,程 森,等. 皖南烟区烟叶精益生产探索及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65-66,118.

[9] 刘宝良,刘卫华,熊 莹,等. 五莲烟区精益生产探索[J]. 现代农业科技,2016,(6):299-300.

[10] 浦秀平,徐世峰,任 杰,等. 不同装烟方式对密集烘烤效率及烟叶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3,34(4):98-102.

[11] 徐秀红,王林立,王传义,等.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0,31(6):72-74.

[12] GB2635—92,烤烟[S].

(责任编辑:成 平)

Application of Lean Production of Tobacco Flue-Curing in Chuxiong

YAN Fei,HU Xiao-dong,LI Jun,YANG Ce,XIONG Gang,MA Yue,LONG Wei
(Chuxiong Tobacco Company, Yunnan Tobacco Corporation, Chuxiong 675000, PR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tobacco leaf harvesting, flue-curing proces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lean production process of Fayi fl ue-curing barns in Chouxiong Prefecture,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to carry out balanced curing management, optimize curing operation team management, use tobacco leaf clip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ticks and improve the whole process’s operating standards, and demonstrates the workshop and promotion of lean production process in Chuxiong well in the amount of work, operating ef fi ciency, fl ue-curing quality and fl ue-curing co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ean tobacco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uld improve the fl ue-curing quality, fl ue-cured tobacco yellow rate, the proportion of the upper-grade tobacco leaves and the average price of tobacco leaves. Furthermore, the fl ue-curing cost in the lean production was 22.99%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tobacco production.

tobacco fl ue-curing; lean production; application; Chuxiong Prefecture

TS44+1

:A

:1006-060X(2017)07-0092-06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7.026

2017-04-28

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项目(2011YN24,2013YN25,2014YN28)

晏 飞(1968-),男,贵州镇远县人,经济师,主要从事烟叶经营管理工作。

胡小东

猜你喜欢

烟杆烤房工场
内循环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形态变化及烤后质量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烟杆酶解产糖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不同能源烤房对烟叶的烘烤效果
父亲的烟杆
父亲的烟杆
手艺网+手艺工场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四种不同燃料密集烤房的应用研究
联想打印工场体验分享
云烟-12型四层密集烤房的烘烤性能及其烘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