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2017-08-31李沂丽
李沂丽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李沂丽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 观察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39例进行急救的急危重症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将其作为对照组;自2016年2月起,我院开始实行精细化护理模式,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之间39例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急救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平均为4.34±0.54min,在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平均为41.23±5.78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8.04±0.68 min的抢救时间和平均65.27±6.12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接受系统的治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精细化护理;急危重症;老年;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0 引言
我国目前是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人员老龄化及高龄化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渐突出[1]。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下降,老年人患病概率及数量不断增加,且病情较重,病种较为复杂,所以针对老年人快速、有效的急救极为重要。我科于2016年2月起实行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患者39例,为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进行急救的急危重症老年患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3.2±7.8)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重症肺炎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观察组患者39例,为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之间进行急救的急危重症老年患者,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66-91岁,平均年龄(74.3±6.9)岁,重症肺炎1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慢性阻碍形肺部疾病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进行急救的急危重症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精细化的护理模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精,也就是精益求精。比如在本次研究的样本中,脑出血的老年患者,脑出血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病人会出现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所以在脑出血病人的急救护理首先要控制病人出血,防止再度出血,可用稍垫高患者头部并用冰袋冷敷,保护患者头部避免震荡,同时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静脉输液管道通畅,在抢救时还需注意保护老年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给予保护性药物,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等[2]。此外,由于脑出血病人多有意识丧失的临床表现,还需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2)精细化管理模式还必须要做的的就是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及照顾要细致入微。护理工作的细主要表现在对病人病情观察和病人的护理需要上,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使用硝普钠等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时,可使用微量泵泵入,但在注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人血压情况,以免病人血压急剧下降而发生意外;在使用抗凝药物时,在使用前先了解清楚病人有无禁忌症,在使用过程中要观察病人有无出血等;在使用利多卡因时,要尽量减慢推注或者静脉滴注的速度;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媒原激活剂时,必须要在规定时间滴完;患者需进行介入治疗时,要立即进行各项检查、化验、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和急救护理[3];精细化护理的细要体现在病人护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中,要仔细检查病人的管道是否妥善处理,各项护理措施是否稳妥,以及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等。(3)精细化护理模式还体现在个性化护理方面,由于老年患者疾病种类不同、病情及身体状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急救护理时具体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采取护理措施,如是否给病人进行吸氧、吸痰、留置尿管、留置胃管、气管插管,包括氧气流量的调节、输液速度的调节各个方面。(4)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护理质量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4],在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急救时,不仅要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处置,还需保证护理措施到位,如在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必须严格消毒,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到位而引起病人感染;护理质控要体现在护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在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定期进行质控汇总,将质控成绩及时反馈至每个护理人员,以便护理人员及时改正不规范的操作,同时也有利于科室或管理部门及时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等。(5)精细化的护理模式要求对各个护理环节进行监控,在老年人的急救护理中,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允许任何差错的发生,因此,在急救护理中必须及时、准备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准确执行医嘱,严密监测病人病情。(6)精细化的护理模式要求及时更新护理流程[5],在老年急危重症的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多秒,所以各项护理流程必须及时灵活有效,不能拖延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护理流程,为病人的抢救争取时间。(7)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指导[6],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且较为复杂,病人的心理反应比较强烈,极易出现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情况,影响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在病人急救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良好的诊疗环境,避免环境嘈杂;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与病人进行沟通,避免病人的孤独感,酌情告知病人基本病情及治疗的必要性,减少病人的不安全感,同时还用注意观察病人的眼神、动作等,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对于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可采用白板等方式,帮助患者解决生活问题等。再次要做好病人家属的解释工作,以及病人相关病情的介绍等,避免家属因着急或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出现不合适的行为,同时要指导家属以积极态度探望病人,给病人心理支持。
1.3 评价指标
(1)记录患者抢救护理时间以及在急诊室停留时间;(2)在抢救结束后给医生、患者及家属放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分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度=(很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检验时用t;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卡方检验;P表示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时间及急诊室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上的比较(分钟)
表1 两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上的比较(分钟)
组别例数抢救护理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观察组394.34±0.5441.23±5.78对照组398.04±0.6865.27±6.12 P P<0.05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9%,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9.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n,%)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老年人因机体功能的下降,病种多且复杂,更需要高效率、高质量的急救护理。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流程更加灵活,要求更加严格,护理更加细致,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
在本研究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以及患者在急诊室的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用更加完善的工作流程避免患者抢救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同时过硬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娴熟的医护配合又能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有利于病人进一步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实施精细化的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有利于病人疾病的恢复,还能改善医院形象,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 谭纪萍,刘瑛,王鑫,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老年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35-4337.
[2] 叶瑞香,宋明浩,范少华,等.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3732-3733.
[3] 韩春雨.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772-2774.
[4] 段玉琴,李嘉颖.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2,14(2):369-370.
[5] 孙永霞.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6):873-875.
[6] 刘先琴.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64-166.
[7] 龙隆.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17):620-620.
Application of Fine nursing in Emergency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s
LI Yi-li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Qujing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Yunnan 655000)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fine nursing in emergency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data of 39 cases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receiving emergency rescue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nd regard them as control group; from February 2016, our hospital carried on fine nursing mode, choose 39 cases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 rescu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ICU,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and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for emergency car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verage rescu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4±0.54mi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ICU was 41.23±5.78h,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8.04±0.68min, 65.27±6.12 h of control group(P<0.05);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9%,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79.5%,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ine nursing mode can reduce rescue time,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ICU for emergency care of elderly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arly systematic treatment, improving patient's life quality, saving their live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Fine nursing; Critical illness; Elderly; Emergency care; Nursing effect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08.56
李沂丽(1985.1.15-);汉族;云南曲靖人;护师;本科;主要从事:呼吸科重症护理。